龙山县农业科技应用的制约因素及措施研究.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6545502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山县农业科技应用的制约因素及措施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龙山县农业科技应用的制约因素及措施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龙山县农业科技应用的制约因素及措施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龙山县农业科技应用的制约因素及措施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龙山县农业科技应用的制约因素及措施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龙山县农业科技应用的制约因素及措施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山县农业科技应用的制约因素及措施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山县农业科技应用的制约因素及措施研究中共龙山县委党校 车丕湘龙山县所辖49个乡(镇、场),一九九九年有人口519872人,其中农业人口464905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3.43%,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农业安县”是龙山县的县策。改革开放22年以来,龙山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先进实用新技术不断推广,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是农业科技的接受者和应用者,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只有被广大农民吸收、消化并应用于生产过程,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然而,目前我县农民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质、经营能力的制约和经济、科技、文化、社

2、会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农业科技应用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研究解决。为此,笔者就加速我县农业科技应用中的制约因素作粗作浅剖析:一、制约我县农业科技应用的主要因素:1、农业科技应用主体农民素质偏低。农业劳动力文化科技素质整体偏低,严重影响了对新技术的吸收和消化,我县从事农业耕作的人员大多是文盲、半文盲,从事农业工作的大学生不到10%,而国外,如日本其从事农业耕作的大学生占27%,又如,一些优质杂交水稻在有些地区就是推广不开,化肥用量虽逐年增长,但由于文化素质偏低,不懂正确使用,使用率很低。据统计,氧肥在我县平均利用率唯有28%41%;还有些农民对自然灾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对防灾抗灾的新技术不

3、信任;更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地方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些农民将用来治病的农药当治虫的农药使用,或者反过来将用来治虫的农药当作治病的农药使用,这样的现象而且屡见不鲜。象这样的农业耕作群体,推广农业科技,谈何容易!2、追求产出、收入和利润的最大化是农户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目标和内在动力。目前,我县农户由于受比较效益、收入水平的影响和制约,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需求明显放慢,部分农民对技术的需要由农业技术转向见效快、收益高的非农技术,追求农业技术进步的热情减退。究其原因:(1)、农业收入增长缓慢,投入不足,农户应用新技术的需求乏力。1978年农民实际人均收入为87元,1985年达到352元,提高了4.05倍,但

4、1985年以后农民收入的增长率下降。1985年1989年,年均增长率为7.5%,1990年我县农民纯收入出现了0.16%的增长率,至1992年我县农民收入的增长率仍在6.9%徘徊。周期农业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状况。19931996年,虽达到14%以上,但仍低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1997年又下降至8.3%,由于农民实际支配收入增长缓慢,弱化了农户科技投入的能力。(2)、农业的比较利益低,投入产出比例失调,挫伤了农户应用科技的积极性。虽然粮食产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农业生产的成本增长迅猛。有资料显示:1978年,每百元资金投入创造的农业产值(按1990年可比价计)为437.42元,而1997年、

5、1994年分别逆减为368.25元和301.70元,下降幅度增大。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状况,更为严重,因此,农民收入低收入就少,达不到预期收益,这从根本上抑制了农业技术进步的热情。(3)、农业的比较利益低,还直接带来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显著变化,70年代来,实施农村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出现了一批富余劳动力,大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北上南下外出务工。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二、三产业,其中尤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近年虽有回归现象,但那些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年农村劳动力仍在追逐比较利益高的工作,效命我县一些城乡、镇的农村劳动力结构呈现“38”、“61”、“99”现象,即妇女、儿童、老人在家务农的现象。农业科技应用缺乏接

6、受主体,“科技兴农”只能是一句空话。3、农业科技应用的结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作用发挥不够。我县有6个骨干农技示范站,49个乡(镇)农技站,532个村级农科组。150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已形成较强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1994年龙山县政府根据农技推广法和农业部关于地农技人员实行“三定”规定,对全县乡镇农技站实行“四定”(定性、定编、定员、定报酬),其人头经费由县、乡两极财政对等配置解决。但是作为农技推广骨干和桥梁的乡(镇)农技站,由于人头经费乡(镇)级部分有的没有足额到位,而人心浮动,有的还成为乡镇机关干部分流的安置场所,造成非编人员增多,负担过重,导致服务行为扭曲,有的乡镇把已“四定”的农技站在编人

7、员长期派到村担任干部或从事与农技推广无关的工作,村级农科组长大多由村干部兼任,若遇村干部变动,农科组长也就空缺。许多基层农技网络长期处于线断、网破、人散的困境。这就严重影响了农技推广的正常开展。4、农业科技应用的“无形资产”使用技术质量不高。农业技术被农民接受和应用,与新技术的性质有密切关系。只有新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较明显的优越性,容易实验,操作简便,使用效果明显,才会对农户产生较强的吸引力。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户需要的农业适应技术已突破单纯传统产业生产技术的范畴,同时需要种植、养殖、加工、环境、营养、能源等新型产业的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应用技术。要求从单一生产环节的技术开发转向产前、产中

8、、产后各环节生产技术的成龙配套。目前的农业技术应用技术结构单一,主要集中的是农产品产中技术和常规技术,而对产前、产后的农业应用技术和发展型技术的开发不够,难以满足农户发展多种经营的需要。例如,八面乡的蔬菜基地的开发,过去单纯强调产中,这一单一环节的技术开发应用,欠缺产前、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开发,制约了蔬菜业的发展,后来转向产前、中、后各个环节的技术开发应用,加速了规模化经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今该乡正着手由原来只注重蔬菜的味觉感受转向注重味觉、视觉等各种感受的结合,开发花色蔬菜基地,以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要。他们计划在不久的将来,还准备按休闲农业、观赏农业的思路开发蔬菜基地。这就

9、需要种植、加工、贮运、环境、营养等新型产业的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应用技术的参与,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5、农业科技应用的活化剂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一是用于科研经费严重不足,如一些乡、村因经费问题原有的农技服务站、研究所等涉农机构都处于瘫痪状态。二是农技部门的人员经费、办公经费不足。三是农技教育基地建设投资、体系建设经费、大型项目的专项经费,各项农业技术改进费的提取都不能足额到位。6、农业组织化生产方式低,农民承担农业新技术应用的风险能力差。现代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能极大的提高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但农业新技术高难度,高投入和产量、收益受自然、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从而引起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

10、和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无序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又会诱发许多新的风险,形成农户接受和应用新技术的屏障。现阶段我国农户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随各种风险的能力相当脆弱。一是多数农户小农意识浓厚,缺乏风险和效益观念,再加上收入水平低,一旦新技术应用失败,会使全家生活陷入困境。而农业生产是一个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交织的产业部门,生产周期长,农业技术使用具有区域适应性,又增大了农户遭受生产和市场风险的可能,给农户科技应用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二是农业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缺乏有效的市场生产竞争力,放大和加剧了新技术应用的市场风险,抑制了农户科技应用的冲动。二、加速我县农业科技应用的对策:1

11、、改善我县农业生产经营环境,为农户应用先进技术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几年来,县委、县人大、县政府贯彻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制定合理的、有利于农业科技应用的政策,尽快出台一系列诸如:农产品价格、财政、金融、税收、物质等适用于农业科技应用的倾斜政策,为农户应用科技创造宽松环境,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充分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增强农户吸纳科技内在动力机制。具体措施有:一是建立完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保护措施,协助粮食部门搞好粮食收购任务;二是治理整顿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协助工商部门加大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三是落实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与补贴政策,根据财政收入的递增比例,遂年提高农业基本建设投资,预算外资

12、资金和信贷资金中的比重,严厉打击、制止挤占、挪用支农资金;四是建立农业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的财政补贴制度或以财政对银行贴息方式间接帮助农户推广应用技术,支持农民引用新品种、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业街道方式,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农业的经营效益。2、组建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机构,提供农业全程的社会化服务。(1)、农业技术推广应用该向广大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方向迈进,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疏通科技植如农业的渠道,要建立完善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建立健全以县农技推广中心为轴心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技推广体系,特别要巩固完善乡镇一级农技站,使之成为种植业、养殖业、加工、贮运等为一体的农技科教中心。重视

13、和引导农民组建民营科技推广组织,并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大型企业集团到农村建立科学试验、示范、生活后勤保障基地。农技推广要从农户最急需的项目入手,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2)、稳定壮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县、乡人民政府和农部门要全面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的有关规定,防止农业第一线科技人员流失。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在基层的事业单位,对其管理就坚持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财产属国家(集体)所有,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平调。另外,要进一步提高农村科技推广人员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要用优惠政策留住人才,不得将农技人员

14、的物质派作他用。要通过提高津贴,增加下乡补助等措施,鼓励科技人员深入科技第一线;要提高农技人员的政治待遇,在评优、评模、奖励、提级、评职称等方面向他们实行政策倾斜。目前我县有关文件规定农技人员的工资就由县财政拨付,充分调动他们献身农业科技事业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3)、按照高产优质高校农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农业科研与技术开发。科研部门必须根据市场需求集中人、财、物在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农产品加工及其综合利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对农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领域,组织多部门、多学科联合政关,多出、快出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新科技成果。(4)、构建

15、“公司+农户”格局。在这种格局中,农户是生产单位,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公司是服务载体,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市场是产导向,引导公司和农户合理配置资源,调整产品结构。3、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对科技应用的认识。(1)、要加强对县乡领导干部,特别是分管农业科技领导干部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农业,知晓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方面,当前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抓好农业的基本方法,农业的决策程序及管理,采取轮训和上岗培训的方法进行。(2)、建立健全农技人员的学习轮训制度。使他们的知识得以更新,业务水平得以提高。提倡科技人员到农村第一线,发扬农业科技人员的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为农业现代化建设

16、作贡献。(3)、改变现行的农技培训机制,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加快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直接培训懂科学、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农村中学应改变教学体制,实施“三加一”教学体系,即两年文化基础学习,一年农业科技培训教学模式,积极试行和推行合格农民绿色证书制度,造就一批新型合格的有文化的农民队伍。、发挥传播媒体的作用。运用电影、电视、录像、电台、农业科普报刊等媒介传播农业科技知识。由高、中级农艺师分头下乡,发挥培训基地的作用,以乡(镇)农技站为单位对农技人员进行轮训;利用县、办事处、乡(镇)级各种有关会议结合新技术项目进行现场培训,在农闲季节组织农技人员到县农技推广中心进行专门培训。4、培植农村科技示范户,以点带面推动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要培养扶持一批文化素质好的新技术师范典型户,树立榜样,使农民看得见,摸的着,用活生生的事实教育农民,吸引广大农民自觉自愿地学技术、用技术。要选择物化农业科技成果,建立中试基地,树立示范样板,强化现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