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653992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修养”是一个涵义广泛的感念。所谓“修”是有整治、锻炼、提高、完善的意思;所谓“养”是有养成、长养、培养、涵养的意思。修养既包含举止、仪表、礼貌、情操等方面的陶治和锻炼,也包括政治、思想、知识、技能、道德、品德等方面的造诣和水平。所谓“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概括起来说,修养主要是指人们在思想、品德、学术、技艺等方面为获得某种能力和品质所进行的勤奋学习和刻苦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达到的某种能力和所形的品质的水品。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道德修养的一种,它是指人们为了培养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治,自我教育的过程和功夫。下面对教师职业道

2、德修养的意义谈两点看法。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道德人格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教师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自发地形成,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教师职业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努力学习,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特点,了解到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内容的意义,并通过自身的修养、将认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进而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同时,还由于对进入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来说,在道德品质上都有善有恶,从来都没有尽善尽美的“完人”。而社会又总是不断的向前发展的,对教师道德水平的要求,教师道德人格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这就必然要求教师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

3、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不懈的进行教师道德的品质修养,以便更好的培养处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教育发展需要的品格,从而更出色地承担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 列如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老师藤野先生以纯真的品质,博大的胸怀给身处异国他乡的鲁迅以极大的温暖,使得鲁迅在回国20多年后,还深深怀念着老师。在鲁迅晚年,每当写作极度疲倦时,抬头看见藤野先生的照片,便激起无穷的力量,点一支香烟继续奋笔疾书。 在上述例中,藤野先生成了鲁迅鞭策自己奋斗的力量源泉,这正是教师道德和人格的特殊魅力。教师道德影响着学生品德的塑造,影响着新一代人的发展。在教师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基底成员、是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他

4、们将在不同程度上以教师道德为榜样去处理社会生活的各种不同关系,把整个社会道德水平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对于教师来说,在其自身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决定意义。它使教师按照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要求,通过积极的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和选择能力,不断克服自身一切非社会主义教师道德意识的影响,从而形成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品质,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 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在职业劳动中,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认识,

5、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以培养出崇高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和创造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所作为、有所前进、完成时代赋予教师的教育任务。 我国教育家吴玉章同志非常重视“随时代前进,不断改造自己”。他在1959年81岁高龄时,还因为“常常觉得自己缺点,错误总不能免”而自责,特为自己写了这样的座右铭:“我志大才疏,心雄手拙。好学问而学问无专长,喜语文而语文不成熟。无枚皋之敏捷,有司马之淹迟。是皆虚心不足,钻研不深之过。年已八一,寡过未能。东隅已失,桑榆非晚。要需痛改前非,力图挽救。戒骄戒躁,毋台毋慌。”吴老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为了搞好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教育

6、好广大学生,“做一个以身作则”来教育人的平常人“,他不断按照社会的道德要求检点自己,改造自己,这种严以律己的精神堪称师表典范。 在一次政治课上,教师在讲台上大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其情其状是激动感人。课后,一学生向其提出一个困惑的问题: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现在的发展水平,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繁荣与我们现实中的差距?老师的回答让该生吃惊,他说:“我也不相信我锁讲的“。该教师还是郑重其事地告诉学生:你一定要记住,因为考试要考。也就是说,你可以不相信,但你得背诵。 人民教师区别于教书匠的根本,就在于他有育人的理想和追求。古人说过,“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师的道德水平和人格要很高,教育学生不是演戏

7、,决不能搞”双重人格“。只有真正发自内心,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们受到教师言行相悖的做法是错误的,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带”面具“的道德教育。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理想原则、信念、兴致、趣味、好恶、伦理、道德方面的准则在教师的言行上取得和谐一致,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灵中的火花。“这说明教师的良好品德情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作用极大,这种巨大的作用与教师道德修养是分不开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良好道德作用与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灵魂对学生的性格,爱好、品质等有很强的感召力。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而且还有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我国古代教育

8、家,把“修身“,看作”齐家“、”治国“的根本。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被毛泽东同志称为”道德高尚的人“的民主主义教育家。杨昌济说:”盖君子之于修身,乃毕身之事,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不仅自己身体力行,重视道德修养,还要求他领导的育才学校的师生,每天问一下自己:”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他要求大家重视”公德“和”私德“的修养,建筑人格长城。 人民教师肩负着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一代新人的崇高使命,为了培养好青年一代,应重视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应当把自己修养成为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总之,使得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既要有崇高的师德理想作为个人修养的目标,又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有切实可行的具体问题入手,刻苦磨练,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才能取得成效。 德育论文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颍泉区周鹏办事处太山庙小学 陈陶 二七年三月五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