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6539837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塞腰鼓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塞腰鼓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塞腰鼓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塞腰鼓的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塞腰鼓的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塞腰鼓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塞腰鼓的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 科语文年 级七年级教学形式教 师谭永荣单 位宜城市雷河中学课题名称安塞腰鼓学情分析分析要点: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文章大量运用短句营造激越的的气氛,再加上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语势,渲染氛围 ,很适合朗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安塞腰鼓给人带来的强烈的震撼。本地的学生认得腰鼓,看过打腰鼓,但是像刘成章笔下的

2、黄土高原上的后生们锤响的、气势磅礴的腰鼓,学生几乎没有目睹过。那阵势、那场景,学生能够借助语言文字的魅力,去感悟,去想象。但是文章还有很多深奥的句子学生也不可能,一读就明白,它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阅历和积累,在教学中,学生有可能,仅用声音去解读自己的理解。教学目标分析要点: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目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阳刚之美。、指导学生朗读,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理解排比等修辞手法及在本文中的作用。【学习重点】品味语言,感受安塞腰鼓蕴含的生命力量。【学习难点】课文主题和恢宏的气势【学习课时】课时教学过程【学习过程】一、导入激趣,营造氛围1、播

3、放安塞腰鼓的视频,让学生看后谈感受。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舞蹈。2、师生交流有关安塞腰鼓的信息。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写什么?)1、学生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读准字音)2、播放朗读视频。(读准节奏,读出感情)三、精读文段,体会意蕴、写法(怎么写)、把握朗读要领: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朗读才能读出安塞腰鼓的特点?要领:带着热烈的情绪,较快的语速,高昂的语调,把握重音,以跳跃性的节奏朗读。、体会写法(以第六自然段为例):教师示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

4、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通过排比、比喻,层层递进,突出安塞腰鼓带给人心灵上的震撼力(发狠、忘情、没命)和视觉上的冲击力(骤雨、旋风、乱蛙、火花、斗虎)人鼓合一显示出高原生命的火烈。其中运用短句,营造了激越的气氛: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排比、反复、拟人。排比: 句子内部的排比、句与句的排比、段与段的排比。句子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使用时,有单独使用的,也有与其他修辞手

5、法综合运用的。反复: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本文中反复常常是与排比结合起来运用。短句叠词的运用:营造激越的气氛和节奏了解语言特点:气势充沛 节奏铿锵 感情强烈、品味语言(生动美、意蕴深):请用“好一个 安塞腰鼓,你看(听) ”的句式表达出来。示例一: 好一个鼓声激越的安塞腰鼓,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作用:运用反复,渲染了气氛,强调安塞腰鼓铿锵激越的声势,鼓声已深入到观众的心里。示例二: 好一个舞姿变幻的安塞腰鼓,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

6、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作用:通过排比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舞姿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学生领悟:好一群敲击安塞腰鼓的后生,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作用:通过排比,从不同方面:力度、速度、幅度,赞美后生磅礴的激和力量四、理解主旨(为什么写)、你认为作者借安塞腰鼓主要想歌颂什么?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歌颂黄土地上的阳刚之美,歌颂承载这一生命的黄土地,歌颂黄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歌颂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西北现在好象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歌颂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西北汉子呢?(自然段)过渡:“安塞

7、腰鼓”既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这一切都与陕北古老的历史有关。自古以来陕北就是边关要地,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率军万镇守陕北、筑长城,防止匈奴入侵;到北宋的文臣武将,(韩琦、范仲淹、沈括)来此领导抵御西夏人入侵的战争,再到明朝时期九镇之一的“延绥镇”长城,安塞腰鼓既是古代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的号角,也是将士们征战凯旋的欢迎曲,尽管时过境迁,但这种激和力量却深深地根植于陕北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央进驻延安年,以及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延安精神”走向全国,在某种意义上,“安塞腰鼓”所释放出的能量,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

8、精神象征。第十七自然段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此句是说也许有人认为,黄土地上的农民已经被岁月的风霜、土地的贫瘠、生活的贫困折磨得丧失了生气。没想到竟能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因为他们有韧性和坚强,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因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贫困和封闭而丧失希望,他们有韧性和坚强,生命中奔突的能量终有一天会喷发的。那么这片土地就是有希望的!我们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所以作者要竭力歌颂这片土地。四、读完这篇激情飞扬的散文,我们对安塞腰鼓有了新的认识,从心中对黄土高原上的人们油然而生敬意,让我们带着敬意,带着激情再读课文。结束语: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但安塞腰鼓的隆隆鼓声还回响在我们耳边,那一群茂腾腾后生的英姿浮现在我们眼前,生命的火花已绽放在我们心底!好一个安塞腰鼓!板书设计板书:歌颂生命力量歌颂阳刚之美歌颂民族精神歌颂民族艺术舞蹈壮阔豪放火烈生命存在活跃强盛民族痛苦现实摆脱精神欢乐梦幻追求作业或预习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进行合理的想象,写一个难忘的场景。(拔河比赛、精彩的表演。)自我评价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评议一单位: 姓名: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