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应知应会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653938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技术应知应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全生产技术应知应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全生产技术应知应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全生产技术应知应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全生产技术应知应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技术应知应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技术应知应会(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机械安全技术1. 转动轴(无突出部分),安装与轴具有 12mm 的护套进行防护。2. 转动轴(有突起部分),安装时采用固定式防护罩进行防护。3. 对旋式轧辊采用钳形防护罩进行防护。(对旋式轧辊作用为将 厚钢板变薄。)4. 牵引式轧辊采用钳形条进行防护。5. 辊式输送机采用在驱动轴的下游安装防护罩,如果每个驱动轴 都为驱动,则无需安装防护罩。6. 轴流风机和径流通风机,安装在通风管道内的风机不存在危险7. 齿轮传动机构必须安装全封闭式防护罩,为引起人们的注意, 防护罩的内壁应涂成红色,最好装电气联锁,在防护装置开启的情况 下装置不能够运行。8. 砂轮机除了磨削区域附近,均应加以密闭来提供

2、防护。9. 砂带机的方向应远离操作者的方向运动,并且具有止逆装置。10. 皮带传动装置防护罩可采用金属骨架的防护网,与皮带的距 离不应小于50mm。一般传动机构距离地面2m以下,应设防护罩。 2m以上,速度9m/min,宽度15cm,长度3m应安装防护网。11. 固定式防护装置不用工具不能将其打开或拆除。活动式防护 装置通过机械的方法与机器的构架或邻近的固定元件相连接,并且不 用工具就可打开。联锁式防护装置。12. 各种防护装置的开口尺寸,考试期间用尺子进行量取。13. 风险的大小可依次采用安全色、安全标志、警告信号,直到 警报器。图形符号和安全标志应优先于文字信息。安全色的使用不能 取代防范

3、事故的其他安全措施。14. 安全色(红色,危险、禁止、紧急;黄色,注意、警告、异 常;绿色,安全、正常;蓝色,执行、强制性。)15. 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指示标志。16. 机械制造场所车间通道一般分为纵向和横向通道,人工运输不小于1m,单项行驶的电瓶车宽度不小于1.8m,双向行驶的电瓶车 宽度不小于3m,叉车或汽车运输不小于3.5m。17. 机床布置的最小安全距离,机床操作面间距小、中、大、特 大(1.1,1.3,1.5,1.8),机床后面和侧面距离墙柱间距(0.8,1.0, 1.0,1.0),机床操作面距离墙柱间距(1.3,1.5,1.8,2.0)18. 金属切削机床故

4、障、能量供应中断、机械零件破损及其他功 能紊乱造成的危险为第一类危险;安全防护装置、安全措施错误为第 二类危险。19. 砂轮机主轴端部螺纹应满足防松脱的紧固要求,其旋向应与 砂轮工作时旋转方向相反,砂轮机应标明砂轮的旋转方向;端部螺纹 应足够长,切实保证整个螺母旋入压紧(L$1cm)。20. 砂轮机卡盘直径不小于砂轮直径的 1/3,切断用砂轮机卡盘直径不小于 1/4.卡盘与砂轮侧面的非接触部分应用不小于 1.5mm 的足 够间隙,中间装衬垫。21. 砂轮防护罩,砂轮防护罩总开口角度不得大于 90,如果使 用砂轮机水平面以下进行加工时,最大开口角度不应大于125,而 在砂轮机水平面上面,任何情况

5、都不能大于65。砂轮卡盘外侧面与砂轮防护罩开口边缘之间的间距一般不大于15m m。防护罩上方可调护板与砂轮圆周表面间隙应可调整至6mm 以下,托架台面与砂轮主轴中心线等高,托架与砂轮圆周表面间隙应 小于3mm。应随时调节工件托架以补偿砂轮的磨损,使工件托架和 砂轮间的距离不大于2mm。22. 砂轮机任何情况下不能超过最高允许速度,不允许使用砂轮 机圆周表面进行磨削,只允许使用侧面,不能站在正前方,允许站在 斜前方,禁止多人共同操作一台砂轮机。23. 冲压剪切机械设备,刚性离合器不能将滑块停在任意位置, 只能停留在上死点。摩擦离合器能使滑块停在任意位置。禁止在机械 压力机上使用带式制动器来停止滑

6、块。24. 安全防护装置分为固定式防护装置;双手操作防护装置(松 开任何一个人,滑块停止运行或超过下死点),对需多人操作的压力 机,每个人均应配置双手操作装置,双手操作只能保护该装置的操纵 者,不能保护其他人员;光电保护装置(保护范围,自保功能、回程 不保护功能、自检功能)。25. 剪板机应用单次循环模式,只能工作一个行程。剪板机前面 和后面应分别设置紧急停止按钮。26. 木工机械刨刀轴必须使用圆柱形结构,禁止使用方形刀轴。组装后的刨刀片径向伸出量不得大于1.1mm。刀轴的驱动装置所有外 露旋转件都必须有牢固可靠的防护罩,并在罩上标出单向转动的明显 标志。装置不得涂耀眼颜色,不得反射光泽。27

7、. 带锯机的带锯条的锯齿应锋利,齿深不得超过锯宽的 1/4,锯 条焊接应牢固,接头不得超过 3 个,两接头之间的长度应为总长的 1/5 以上,接头厚度与锯条厚度基本一致。28. 带锯机安全防护装置,上锯轮处于任何位置,防护罩均应能 罩住锯轮 3/4 以上表面。29. 锯片与法兰盘应与锯轴的旋转中心线垂直,防止锯片旋转时 的摆动。30. 圆锯片连续断裂 2 齿或出现裂纹时应停止使用,圆锯片有裂 纹不允许修复使用。31. 分料刀的圆弧半径不应小于圆锯片半径。32. 分料刀顶部应不低于锯片圆周上的最高点,与锯片最靠近点 与锯片的距离不超过3mm,其他各点与锯片的距离不得超过8mm。33. 铸造污染较

8、小的造型、制芯工段在集中采暖地区应布置在非 采暖季节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大型铸造车间的砂处理、清理工段 可布置在单独的厂房内。造型、落砂、清砂、打磨、切割、焊接等工 序宜固定作业工位或场地。冲天炉不易添加荧石。34. 铸造浇注作业时,浇包盛铁水不得太满,不得超过容积的 80%, 以免洒出伤人;浇筑时,所以与金属容易接触的工具,应进行预热。35. 铸造厂房主要朝向宜南北向,铸造车间设计有局部通风装置 外,还应有天窗,熔化、浇筑区和落砂、清理区应设避风天窗。36. 锻造安全阀的重锤必须封在带锁的锤盒内。37体力劳动强度指数I, I级W15,轻劳动,打字员,仪器操作者;II级,15llW20,中劳

9、动,司机、风动工具操作者;III级,2025,过重劳动,极限运动。第二章 电气安全技术1触电事故可以分为直接触电和间接触电电击。直接触电防护措施有绝缘,屏护和间距。间接触电防护措施,接地、接零和等电位连接。2电击可以分为单线、双线、跨步电压电击三种。3电伤可以分为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电烙印、电气机 械性伤害、电光眼等伤害。电弧烧伤最严重,可以分为高压和低压电 弧烧伤。4电流对人体的影响。感知电流,男人约为1.1mA,女子约为0.7Ma, 最小感知电流约为0.5 mA,且与时间无关。摆脱电流,概率为50% 的摆脱电流,男子约为16 mA,女子约为10.5 mA,概率为99.5%的 摆

10、脱电流,男子约为9 mA,女子约为6 mA。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 跳动周期时,室颤电流约为50mA,反之,室颤电流约为500Ma.5绝缘材料的分类,可以分为固体(有机、无机、复合)、液体(矿 物油、硅油)和气体(六氟化硫、氮气)。气体绝缘在一定程度上可 以恢复,液体绝缘,密度大,电子自由行程短,击穿轻度比气体高。 固体绝缘的击穿有电击穿、热击穿、电化学击穿、放电击穿等形式。 电击穿是作用时间短、电压较高,热击穿是作业时间长,电压较低。6架空线路不宜跨越可燃屋顶建筑物,导线与建筑物最小距离。垂直距离,水平距离分别为 1KV (2.5m, 1m), 10 KV (3m, 1.5m), 35 KV(

11、 4m , 3m )。7.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保护接地, IT 系统,能将电压降到安全范围 之内,在380v低压配电网中,保护接地电阻ReW4Q,当配电变压 器或发电机的容量不超过100kw时,可以放宽到ReWlOQ。工作接 地,TT系统,不能将设备对地电压降到安全范围之内,在TT系统中 应安装剩余电流保护器。TT系统主要应用于低压用户,小型用户。 保护接零,TN系统,TN-S (中性线和PE线完全分开,可以用于有爆 炸危险或火灾危险性较大,或安全要求较高的场所),TN-C-S (半合 半开,宜用于厂内设有总变电站、厂内低压配电的场所或非生产线楼 房),TN-C (全部合起来,可用于无爆炸危

12、险、火灾危险不大,用电 设备较少简单且安全条件较好的场所)。TT系统必须安装剩余电流保 护装置。8. 在保护接零系统中,对于配电线路或仅供给固定式电气设备的线路 故障持续时间不宜超过5s,对于供给式电动工具、移动式电气设备的 线路或插座回路,电压220V者故障持续时间不宜超过0.4s,380V者 故障持续时间不宜超过02s。9. 工作接地在配电系统发生一相故障接地的情况下,如有工作接地 RnW4Q,般可限制中性线对地电压不超过50V,非接地对地电压 不超过250V。在不接地的10KV系统中,工作接地与变电器外壳接地、 避雷器接地是共用的。其接地电阻应根据三者中要求最高的确定,一 般要求RnW4

13、Q,在高土壤电阻地区,允许放宽至RnWlOQ。10. 采用单芯绝缘导线作保护零线时,有机械防护的不得小于 2.5mm2, 没有机械防护的不得小于4mm2。要求铜质的PEN线截面积不得小于 10mm2,铝质的不得小于16mm2,如系电缆不得小于4mm2。11. 接地体宜避开人行道和建筑物出入口附近,接地体的引出导体应 引出地面 0.3m 以上,接地体距离独立避雷针接地体之间的地下水距 离不得小于3m,距离建筑物墙基之间的地下水平距离不得小于1.5m。12. 具有双重绝缘的设备属于 II 类设备,双重绝缘包括工作绝缘和保 护绝缘两种,其中工作绝缘电阻不得低于2MQ,保护绝缘不得低于 5MQ,加强绝

14、缘不得低于72MQ。II类设备外壳上的盖和窗必须使 用工具才能打开。 II 类设备在其明显部位应有“回”形标志。具有双 重绝缘的设备,不得再进行接地或接零。I类设备不仅靠基本绝缘, 还有附加的安全措施,即保护接地。13安全电压,特别危险环境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用42V安全电压 的 III 类工具,具有电击危险环境使用的手持照明灯或局部照明灯应 采用36V或24V安全电压,金属容器内、隧道内、水井内以及周围大 面积接地导体等行动不便、地点狭窄应采用12V安全电压,水下作业 环境应采用6V。当电气设备采用24V安全电压时,必须采用直接接 触电击的防护措施。14. 漏电保护装置,零序电流互感器,中间

15、环节,执行机构。15. 电气引燃源包括电气装置的危险温度和发生在可燃物上的电火花 和电弧。16爆炸危险物质分为三类:I类是矿井甲烷;II类是爆炸性气体、蒸 汽、薄雾;III类是爆炸性粉尘、纤维。17. 闪点,易燃液体能够释放出蒸汽并在液面上方与空气形成爆炸性 混合物,点火时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18. 爆炸危险环境可以分为0、 1、 2区,0 区是指正常运行时持续出现 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汽或薄雾,如密闭的 容器、储罐内部气体空间外。 1 区为周期性出现或偶尔出现,安全阀 附近。 2 区为正常运行时不出现,即便出现也可只能是短时间偶然出 现爆炸性气体,

16、油罐外 3m。19. 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可以分为20、 21、 22 区。20. 释放源可以分为连续释放、长时间释放或短时间频繁释放的连续 级释放源,周期性或偶然释放的一级释放源,不释放或短时间释放的 二级释放源。划分危险源时,应综合考虑释放源和通风条件,在障碍 物、凹坑和死角处,应局部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21防爆电器设备的保护级别(EPL),表示设备的固有点燃风险,区 别爆炸性气体环境、粉尘环境和有甲烷的爆炸性环境。 I、 II、 III 类设 备分别为(Ma、Mb)、(Ga、Gb、Gc)、(Da、Db、De)。2 2 .雷电种类分为直击雷(带电积云与地面建筑物之间的强烈放电) 、 感应雷(闪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