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设计[1].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6538157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设计[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设计[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设计[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设计[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设计[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2.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整理重点字词并归纳文言现象,明确文言文考点,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生整体梳理内容,明确思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教学重点 1.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2.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方法的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教法学法1.教法:问题导引法、总结归纳法、比较探究

2、法。2.学法:互动交流法、强化记忆法、练习巩固法教学过程:一、明确要求 把握方向出示文言文考试要求:能阅读浅显文言文。1.掌握文学常识。2.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3.会翻译文章中的句子。4.在记诵积累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大意。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二、复习巩固,强化考点(一)文学常识积累1.桃花源记作者是 (朝代),名 ,字 ,号 ,世称 。田园生活是其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 桃花源记等。2.记: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人、记事、记物、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二)字词归纳整合重点实词1.归纳整理文中重点词语的

3、特殊现象。(1)通假字:便要还家。(2)古今异义词:鲜美 交通 妻子 绝境 无论 不足 (3)一词多义:为 舍 志 寻 (4)词类活用:异 前 穷2.总结方法总结归纳、分类识记。(三)句子翻译1.掌握技巧:抓得分点。2.译句训练。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四)文本解析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依次写了哪些内容?2.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3.作者如此完美的描述这样一个世外桃源究竟有何用意呢?如何评价这一社会理想?三

4、、对比拓展,加深理解本文和天上的街市有哪些相似之处?四、实战演练,强化提高(一)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比较阅读【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乙】至

5、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1)豁然开朗 豁然: (2)悉如外人 悉:(3)泉香而酒洌 洌: (4)杂然而前陈者 陈: 2.翻译下列句子。(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

6、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5.【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概括。(4 分)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

7、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甫:刚。洵(xn):确实。浣:洗衣。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仿佛若有光 ( ) 悉如外人 ( ) 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 自恨不如远甚也( )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屋舍俨然 见四野禾苗油油然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余顾而慕之C具答之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为此一家之中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分)其 中 往 来 种 作 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4翻译下列句子。(6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六、板书设计发现景色美 社会安宁访问生活美 生活富足 寄托理想 向往美好 人民和乐再寻踪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