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教学设计(一)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6533632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教学设计(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教学设计(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教学设计(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教学设计(一)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教学设计(一)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教学设计(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教学设计(一)(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2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3学习鲁迅自尊自爱自强的人格。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重点:掌握鲁迅的生平经历,分析少年鲁迅性格。教学难点:结合背景,分析少年鲁迅性格。教学方法:自由介绍,共同探讨。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然导入播放影片祝福,引出作者鲁迅。二检查预习积累知识1、 鲁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曾用名周樟寿,字豫才。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逝世,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藤野先生、风筝等。2、 注音筹办

2、(chu bn ) 学籍(xu j ) 衰落(shui lu ) 学力(xu l) 生计(shng j)乞食者(q sh zh)3、解词:变故:意外发生的事情。筹办:筹划举办。衰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学力: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4、 体裁:传:也叫传记,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本文:小传,自传,历史性传记。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1)鲁迅出生到十八岁以前的经历,包括出生时间,地点,父母简况,家庭情况等。(2)较为详细的叙述了自己年轻时代的探索,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3)叙述自己回国的工作情况。(4)创作和著述情况。2、鲁迅的人生道路上有几次重大转折?分别概括

3、出来。提示:(1)想走实业救国道路。(2)选择医学救国的道路。(3)弃医从文。3、人生选择不断变化,但始终未变的是什么?提示:救国救民的爱国之心始终不渝,从未动摇过。四再读首段揣摩人物1、 少年鲁迅家庭生活遭遇了怎样的变故?提示:鲁迅的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狱中的打点需要钱,“屋漏偏逢连夜雨”,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真是雪上加霜,家道急剧衰落,以至学费都无法筹措。2、变故前,鲁迅的家境如何?(结合作品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来谈。)提示:结合课文想像鲁迅生于书香门第,不愁吃穿,有疼爱自己的父母,有百般照顾自己的家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有迷人的乐园,有博学的老师指导,鲁迅的

4、童年非常幸福。 3、发生变故,鲁迅的处境如何?提示:家庭败落:“寄”字表明家境困难程度,寄人篱下,备受冷遇,“乞食者”滋味难忍,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使鲁迅深感世态炎凉,从而形成了鲁迅强烈的批判精神。4、面对困境,鲁迅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提示:“决心回家”的举动,显示了鲁迅自尊、自爱、自强的人格。鲁迅厌恶幕友为虎作伥,欺压百姓,不耻商人贪心钱财,唯利是图,寻找一条能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前途相结合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什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分析。)五、布置作业1、复习字词,熟读课文。2、提供网址,在百度上搜索“名人评鲁迅”,查找鲁迅相关材料,作品介绍。板书设计一、个人经历1、少年时代家遭不幸

5、寄食人家2、年轻时代学矿学医学文不变:救国救民3、工作情况二、创作著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本文写作背景,理解文章内容,学习自传的写法。2、培养学生整理鲁迅生平踪迹的能力。3、学习鲁迅在成长奋斗历程中,救国救民执著的爱国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重点:了解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传承鲁迅精神。教学难点:解读鲁迅作品,理解鲁迅作品中的深刻内涵。教学方法:讨论总结。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课1、遭遇家庭变故后,摆在鲁迅面前的有哪两条人生之路?他的态度如何?2、少年鲁迅选择了怎样的人生之路?二、讲授新课(一)、分析鲁迅的性格。1、总结鲁迅求学的经历,你从中得到什

6、么启示?(结合作品藤野先生)提示:在南京矿路学堂学开矿;在日本仙台学医;在东京提倡新文艺。启示:(1)“决意”一词表明鲁迅改变专业是经过反复考虑的,专业改变表明思想逐渐成熟。(2)少年鲁迅胸怀大志、卓然不群,他追求新知识、新思想,不断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3)鲁迅不满黑暗的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2、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学医?提示:“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学医成功,平时可以救助像父亲那样被庸医误诊的穷苦人,战争时,可以当军医为祖国效劳。3、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弃医从文?提示: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在他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期间,看到一部电影片中日本人屠杀中国人,

7、竟有中国人在一旁围观看热闹,这一幕深深刺痛了作者民族自尊心,因此,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想提倡文艺运动。4、概述鲁迅回国后工作的经历。提示:浙江杭州做教员;浙江绍兴做教务长、校长;北京大学做讲师;厦门大学做教授;广东中山大学做教授。5、鲁迅频繁更换工作,几个“走出”表明什么?提示:政局混乱,社会动荡不安,谋生艰难,鲁迅行色匆匆,辗转频繁,表明一名革命作家的战斗历程。6、请同学介绍第三段中涉及两个历史事件,并分析鲁迅的精神。提示:1926年“三一八”惨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鲁

8、迅与反动派势不两立的坚定立场,不畏强暴,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鲁迅先生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二)、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1、衔接紧密,过渡自然。2、言简意赅,内容丰富。3、线索分明,层次清晰。三、知识拓展(一)展示学生查找资料的成果,介绍鲁迅先生的作品集及代表作。提示:(1)狂人日记批判旧中国“吃人的历史”;(2)阿Q正传中揭示国民劣根性; (3)祝福中探讨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成因等等。(二)名人对鲁迅的评价。提示:(1)毛泽东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2)郭沫若说:“在今代学人中,我最佩服的是鲁迅。”(3)老舍评鲁迅:“这是前无古人,恐怕也是后无来者的”FI(4)叶圣陶说:“他的精神是超乎慈祥的。他伟大,他坚强。中华民族将来真个得到解放。” 四、总结全文我们从鲁迅先生的自传中了解了先生热爱国家、人民、求学进步、自强不息、追求进步、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鲁迅先生虽然并不生活在我们的时代,但他的精神有着跨越时空的永恒力量,激励我们为国家、人民而努力读书,不畏强权,执著坚强。板书设计(一)、分析鲁迅的性格:胸怀大志、卓然不群,追求新知识、新思想,不断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二)、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1、衔接紧密,过渡自然。2、言简意赅,内容丰富。3、线索分明,层次清晰。(三)、介绍鲁迅先生的作品集及代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