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期末七年级思想品德统测质量分.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6532652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学期期末七年级思想品德统测质量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二学期期末七年级思想品德统测质量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二学期期末七年级思想品德统测质量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二学期期末七年级思想品德统测质量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二学期期末七年级思想品德统测质量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学期期末七年级思想品德统测质量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学期期末七年级思想品德统测质量分.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淳县0708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年级思想品德统测质量分析0708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年级思想品德全县统测在各校的大力支持下顺利结束。本次统测是针对本届学生第一次全面检测。我们通过对本次统测情况的分析,将进一步推动新课改,提高我县的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质量。下面就这次统测情况进行抽样分析如下:一、对本次统测的总体评析1、变化:与以往统测相比,以中考试卷为指导,本次试卷的分值首次改为60分,同时试卷新增了时政方面的内容,并且采用了考卷与答卷分开的形式,用答题卷答案。该卷的总体特点依然是以中考为方向,进行政治历史的合场考试,这对今后学生如何更好地把握好政史两科考试时间的分配,更好地适应中考做了提前准备,

2、对今后的教学有指导性作用。2、命题指导思想:通过测试来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考促教,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使教师的教学朝着课程标准的要求迈进。3、命题的依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及市教研下发的七年级思想品德统测考试说明二、本试卷的特点分析:本次试卷分为客观题与主观题两个部分,新增了时事政治方面的考查内容,更接近中考题型。第一卷为客观题即单项选择题25题,共25分,第二卷为主观题部分,共四大题五小题,分值也为35分。本试卷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七年级下学期的学习状况,七年级的核心内容“关爱与自尊自强”为重点,以平时学生

3、生活实际为背景材料设置问题,设计合理,考点非常明确。题型设计相对比较稳定,以中考题言行评析题、材料分析题、行为辨析题及启示类题目为主,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会自尊,学会自护,学会自强。题目的设置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尤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体现新课改精神。无论是客观题的正确行为的选择还是主观题的的设问,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解答都能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检测出我们平时思想品德课的育人目标的达成效果。试题设计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思想品德课要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能力。我们的平时教学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即既要培养学生的学科语言的准确运用

4、,又要培养学生能全面地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完整地对问题进行解答。如第26题主观题中“运用所学知识,评析小明的行为”要求学生能从自立、自尊、自信等多个角度来思考解答该题;第27题主观题就要学生能全面辩证在看待挫折,准确地理解挫折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第28题主观题中要求“分别评价三位同学的说法”,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能针对三位同学的说法分别说明评价的,就容易失分。这些题既体现了中考的方向,也体现了新教材、新课标及中考的思维训练的要求。本试卷从试题题型的结构、题型的形式、试题的难易度均参照2007年南京市中考卷来命制,题量适中,因此,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同时也有适当的

5、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考试难度系数为0.7左右,试卷中基础题的比重在65左右。要出色地完成这份试卷,选择部分必须要拿到接近满分,而从得分率来看,客观题的得分率普遍高于主观题部分,试题的考点都是七年级下的主体知识、重点知识,学生思想品德课上学习的重要内容。只要是学生坚持正常学习,都能完成,无任何的偏题、难题、怪题,能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特点。而主观题部分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的是否具有良好的答题习惯、较高的阅读能力以及组织表达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该题要求学生必须认真阅读弄懂材料,再到审清问题,最后规范地组织答案,有一定的区分度。三、抽样试卷中发现的问题抽样试卷中各

6、题得分情况题号单项选择25分26题9分27题9分28题9分29题8分均分19分53394545最高分259898最低分70000及格率947%578%407%35%545%优秀率878%207%83%183%237%从得分情况上看: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各个问题上的得分差距较大,导致总体均分、及格率不太高;部分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区分度,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使得优分率也不高。同时,从各个学校的成绩反馈情况看,由于新教材知识体系不强,加之部分初一思想品德老师非政治专业教师,在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中考的方向及答题的规范性上强调不够,加之平时未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造成学生在答

7、题过程中存在对国内外作为中学生应知的时事要闻一无所知,时政丢分较多,主观题解答方面学科语言缺乏,答题的随意性大,尤其是农村部分学校的学生连考察基础知识的最基本的选择题的得分率也相当低,这也是造成本次测试成绩不太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抽样卷中发现的问题(一)选择题得分与失分最多的题目(存在问题及对策)(1)绝大同学基础知识较为扎实,得分相对较高,有部分同学拿满25分,20分以上的优分同学也为数不少,但仍有部分同学出现审题不清,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情况,因此出现失分较多现象。绝大部分同学能够掌握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总体上看,单项选择题的得分均分为17.5分。(2)失分最多的选择题最主要是在第

8、3小题,其次是第5题,第10及15,25题。其次是第18.20题,存在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平时学生及教师都不注意对时事政治知识的积累,第3题错误率相当高的学生都把答案选择为“C”中国龙,而正确答案为“D”祥云,说明学生对全国人民都应该知道和关心的大事都不了解,不知道;部分学生第一题时政也出现一定的误选;失分较多第5,10,15,18,23题反映的存在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教材观念不强,忽视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想当然地选择,不重四个答案的比较,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最佳答案。从侧面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存在忽视教材的问题,对教材知识体系整理归纳不到位。如第5题“司马懿临辱不惊,遇侮不怒”对ACD

9、三个错误答案居然都有同学选,说明对于该事例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帮助学生进行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不知道“宽容、豁达是自尊的重要表现。第23题中,“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许多学生误选为“司法保护”,学生选择的依据是这条规定是由法律规定的,加之这个材料确实也不是教材中的现成材料,而是教师针对学生生活中身边的普通现象的一个补充,并且这种错误在初三的学生中考复习过程也经常出现,即分不清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再如25题,许多学生把“行人闯红灯这一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的答案误选为“B民事违法”,而正确答案应该是“D行政违法”,可见教师对教材中的情景以及对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现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行适当的

10、补充。解决对策:立足教材、夯实基础,务必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掌握;以教材为依托,创设情景,使知识具体化,生活化,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及问题;平时教学中适当时政和国内外大事,为中考做准备;进行适当的训练,并教会学生对于选项中的干扰选项进行排除的能力,提高得分率。平时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了解,更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不能流于简单的机械的记忆。(二)非选择题得分与失分最多的题目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第26题对试题的评价及得分情况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自立,摆脱依赖;尊重他人;树立和增强信心,联系了学生的家庭生活有学校生活,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能培养自立、自尊、自信三种品质

11、,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本题得分在5.3分左右,高分达9分,但这样的学生很少,很少有学生能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个言行评析题的答题思路上回答问题,故最低分0分或1分,这样的学生为数不少;失分情况分析: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这三个知识点,但还有少部分同学科语言运用能力和意识不强,口语化倾向严重,表达不规范绝大多数同学能根据题目及材料的要求来回答,但也存在为数不少的根本不看题,随便在书上找一段内容往试卷上抄的答卷。部分学生能联系材料中的行为进行评析,有结合材料的意识,但多数同学联系材料答案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影响了得高分。从解题技巧上看,部分学生对言行评

12、析类题目的答题思路和技巧一无所知,只是单纯地抄书,不能结合材料来回答问题,表述的层次性和角度都不够,运用学科语言的能力及答题技巧都有所缺乏,答案中缺少重要观点的关键词; 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27题对试题的评价及得分情况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对挫折的认识以及如何应对挫折,主要是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生活条件优越,从小受到的挫折较少这一实际,来引导学生从行为上能找到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在态度上,能采取积极的乐观向上的态度,做到挫折面前也从容,以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的。本题中9分,难度较大,平均得分3.9分,第一问谈“认识”类的题目,难度相当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较

13、大,多数学生只能得12分甚至更少,不能全面多角度考虑;对第二问“应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大多数学生答得较好,能得3分以上甚至满分。失分情况分析:本大题学生的得分率不高,失分严重,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总体看运用学科语言情况一般,对关于挫折的几个方面知识掌握得不全,不能做到全面的多角度地分析挫折的影响;不能对材料中的有关挫折的信息进行辩证、全面地认识,学生不能结合材料进行答题,大部分学生只能照搬书本的相关知训,而不能有机地结合材料中的具体数据及行为进行解答,答案缺少针对性从解题技巧上看,部分学生对“谈认识”类题目的答题思路和技巧感到无处下手,只是单纯地抄书,不能结合材料来回答问题,表述的层次性和角度都

14、不够,运用学科语言的能力及答题技巧都有所缺乏,答案中缺少重要观点的关键词; 第28题对试题的评价及得分情况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如何面对不法侵害,联系了学生的家庭生活有学校生活中常见的三种现象,主要在于引导学生知道面对不法侵害,既不能以牙还牙,也不能以暴治暴,应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本题得分在4.5分左右,高分达9分,但这样的学生很少,得6分的同学不到一半,得3分甚至0分的学生不在少数,导致本题得分不高失分情况分析:学生知识点掌握一般,学生学科素养不高,大白话较多,口语化倾向严重;大多数学生能审清题意,都知道用法律知

15、识答题,但仍有部分学生乱用考点,答到自尊,自信等意识品质上去了。本题中学生多数能联系材料答题,但联系不紧密,如:甲同学、丙同学选择是错误的,乙同学选择是正确的,不对针对三种态度分别说明理由,导致得分较低;从解题能力和技巧上看,多数学生能分要点分层次表达,答题时写得很多,但关键词不明确,角度单一,甚至在答案中找不到关键词,说了许多无关紧要的口语化答案,导致失分较多答案条理不清楚。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29题对试题的评价及得分情况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行为上和情感上都能远离违法犯罪,防微杜渐,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增强法制观念。本题属于难度不大,本题得分在4.5到5分左右,高分达8分,但这样的学生不多。得分在56分之间的同学较多,使本题的得分率高于前面几个主观题,但也存在部分0分的答卷。失分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觉得语言运用比较恰当,比较到位,但还存在部分学生原封不动地死抄书的现象;大多数学生能审清题意,能做到问什么答什么?但也存在部分学生根本答非所问,不看题乱抄答案现象,得0分的答案也多为此类答案。本题中学生多数能联系材料答题,针对材料来答题;从解题能力和技巧上看,多数学生能分要点分层次表达,表达比较清晰,但答题的多角度方面还有待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