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送你****花 文档编号:556530922 上传时间:2024-06-25 格式:PPTX 页数:9 大小:9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4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4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4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4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 年年云云南南省省中中考考语语文文试试卷卷一一、积积累累与运与运用用(共(共 16 分)分)1(8 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问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云南的靓(ling)丽名片。巧夺天工的剑川木雕、闻名遐迩的鹤庆银器、流传久远的腾冲皮影戏、跻身国际时装展的楚雄彝族刺绣它们是历久弥新的文化 印记,是融入云岭儿女的文化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皆有传习声,非遗繁花缀(zhu)云南。近年来 古法技艺,一经一纬循环往复,色彩以黑、红为主(jin),像极了挂在佤山苍穹(qing)下的彩虹。佤族织锦融入了绿水青山、彩霞云霓等 元素独竖一帜的风格。贡山独龙族妇

2、女手工编织而成的独龙毯“约多”,以连续的直线条纹拼接而成,同样色彩绚丽。编织毯子的独龙族妇女也被称为“织彩虹的人”。芒市德昂族的酸茶,运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风味。德昂酸茶分饮用茶和食用茶,食用茶是德昂餐桌上一道 的 美食不论现在还是未来,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会在世界舞台上。(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靓(ling)B.缀(zhu)C.间(jin)D.穹(qing)(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巧夺天工 B.传习C.独竖一帜 D.绚丽(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血液 承载 不可或缺大放异彩B.血脉 承载 不可多得精彩纷呈C.血液 传承 不可

3、或缺精彩纷呈D.血脉 传承 不可多得大放异彩(4)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芒市德昂族的酸茶,运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具有与众不同的风味。B.芒市德昂族的酸茶,运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使它具有独特的风味。C.芒市德昂族的酸茶,经过传统工艺制作,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风味。D.芒市德昂族以传统工艺精心制作的酸茶,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风味。2(2 分)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好 的 劳 动 教 育 让 人 终 身 受 益,要 实 现 劳 动 育 人 目 标,就 要 上 好 每 一 节 劳 动 课,;,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亲历实际的

4、劳动过程好的劳动课注重实践,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一堂好的劳动课,还要注重教育效果上好劳动课,对课程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的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ABCD 3(6 分)名篇名句默写。云 岭 大 地 山 清 水 秀,景 色 宜 人,民 风 淳 朴。这 里 湖 泊 绿 波 荡 漾、水 天 一 色(1)“,”;这里处处芳草如茵、繁花似锦,正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2)“,”;这里百姓生活富足、热情好客,恰如陆游游山西村中(3)“,”。二二、综综合合性学性学习习(共(共 12 分)分)4(4 分)近年来,云南省组织多项青少年体育竞赛,30 余万青少年参与其中,举办“阳光校园,乐享

5、 运动”体育节。为充分调动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班级拟成立不同的保障组开展服务工作,如:通告组;保健组,负责组织运动员赛前热身及赛后放松。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如果由你来统筹安排,你觉得还应该成立什么保障组?该组主要负责哪方面的工作?请举出一 例。2通告组要提醒本班运动员小云参加女子跳高比赛,根据秩序册,应该这样说:秩序册日期检录时间检录场地比赛场地比赛项目5 月 7 日 8:308:45 主席台前田径场 A 区 男子 100 米预赛8:459:00 主席台前田径场 A 区 女子 100 米预赛9:009:15 主席台前田径场 B 区女子跳高比赛9:159:30 主席台前田径场 C 区男子跳远

6、比赛5(2 分)结合朝花夕拾的内容,谈谈你对书中回忆性散文叙述视角的理解。6(2 分)鲁迅儿时喜欢描摹的西游记人物绣像,其中不乏智者形象。假如以“智”为主题制作名 著人物绣像册,你会推荐下列名著中的哪一位人物?请说明理由。水浒传红星照耀中国海底两万里7(2 分)仔细观察下面的书法作品,从中挑选八个不同的简体汉字,用正楷临写在田字格内。8(2 分)赵孟頫的书法有“精工整练,潇散闲逸,形态妩媚,下列属于其作品的一项是()ABC三三、阅阅读读(共(共 32 分)分)9(4 分)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问题。D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

7、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序文中“不觉”,表明词人知道紧张狼狈于事无补,所以淡然面对不期而至的风雨。B.“穿林打叶声”从听觉角度描绘雨骤风急,“莫听”则写出词人不为风雨所动的洒脱。C.“料峭”与“微冷”,突出词人现实感受到的寒意,也表现出了他内心的孤寂和凄凉。D.“山头斜照却相迎”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相迎”赋予山头斜阳人的动作和情态。(2)词中的“谁怕”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意思相近,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两位作者的人生经历,简要分析两个词语所表达

8、情感的不同之处。10(10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郦道元三峡)【乙】乍入谷,未有奇。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崭然露芒角。水声锵然鸣两峰间,心始异之,又 盘山行十许里,四山忽合、环而卫者。嘉木奇卉被之,葱茜浓郁。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淤出石罅,激而为迅流者焉。阴木荫其颠,

9、幽草缭其趾。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节选自麻革游龙山记)【注释】提:同“揖”,拱手行礼。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发现一股泉水。水深而清澈,聚为池 塘(f):同“伏”,水伏流地下。罅(xi)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略无阙处 至于夏水襄陵 心始异之 环而卫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3【甲】文描写三峡秋季景色却不见“秋”字,作者是如何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4【甲】【乙】两文所描绘的山的形态有哪些共同特征?请简要分析。11(7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坐热“冷板凳”李昌禹时而潇洒一笑,时而英气逼人,仿佛从书卷中走出的倜傥公子,凭借纯熟

10、的演技火出了圈。过去 学戏的 18 年里,别人在休息时,为台上呈现的那一刻做准备。面对突然的爆火,陈丽君在接受采访时 说:“越剧的舞台不大,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得到自己。就为了热爱两个字,才愿意在这里坐冷板凳年轻人最需要坐得住冷板凳。处于事业起步阶段的年轻人,难免会遭遇一段时期内坐冷板凳的状况。有的人能够泰然处之,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冷清、沉得下心境;有的人则不愿、不敢、不屑坐冷板凳,吃不得苦,只想做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不愿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愿意坐冷板凳,凭的是执着的信念、超脱的心态。如此方能将冷板凳坐得住、坐得稳。“国家的 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敦煌儿女”樊锦诗从大学毕业起就扎根大漠,静心笃志

11、,潜心研究敦煌文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辈子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广。他们在冷板凳上一坐就是 大半辈子,长期默默无闻、鲜为人知,堪称青年人的标杆。不怕板凳坐不热,就怕板凳没人坐。那些心态浮躁,动辄为名所困、被利所惑,是坐不了冷板凳 的,更遑论把冷板凳坐热。冷板凳要坐热,要有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的毅力恒心,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曾表示,都是科学 家们平均 16 年的“坐冷板凳”。坐定了冷板凳,便没有捷径可走,才是把板凳坐热的不二法门。有的人 当初愿意坐冷板凳,也能坐冷板凳,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日渐失去昔日奋进、拼搏的斗志,“做 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终归无所成就。其实,坐热冷板凳

12、的过程,也是一个潜心修为、提升自我能力的过程。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盖 叫天最能练苦功。他 8 岁学戏,仍夏练三伏,冬练三九,风吹树动的优美姿态,都是他揣摩身段动作的 灵感来源。这种用心揣摩、长期苦练的精神“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说的虽然是做学问,但做人做事的道理大抵如此。坐得 住冷板凳,练就看家本领,成功自然会热情而至。(选自 2024 年 4 月人民日报,有删改)1如何才能坐热“冷板凳”?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段的论证思路。3如果以邓稼先的事迹为论据,放在文中哪一段最合适?请为该段拟写这个事实论据。12(11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沉默的守望 梅世雄 郑茂琦

13、这里的一切都是土黄色的,唯有天上的白云,长长的一条挂在山尖。我们边防连驻扎在河谷,战士们每天都要上山巡逻。巡逻路上,有一个连续下坡的急弯,路边立 着一块墓碑。墓碑简易朴实,但周围十分整洁,把长长的、洁白的哈达系在墓碑上,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山脚下,有一家小小的茶馆。石砌的屋子四处漏风,几把破旧的桌椅擦得锃亮,倒是有几分军营 的味道。坐在那个靠窗的位置上,天气好时茶馆是一个跛脚的汉族大叔开的,大家都叫他老赵,指导员却喊他赵哥。老赵头戴一顶摘掉帽徽 的军帽,下身是一条旧军裤。黑里透红的脸被岁月犁出了道道深沟,满脸褶皱中隐约可见几道伤疤。走 路虽然一瘸一瘸的,老赵会久久地坐在窗前。我们乘车到县里办事,

14、正好老赵也要到县里看病。指导员说,把老赵捎上从连队到县里,路上需要翻越好几个海拔 5000 多米的山口。阿里地区的天,像小孩的脸,越往山上走,风越大,看了看山顶,一片雾蒙蒙,说,估计过不去了。果然,山口上漫天风雪,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雪。悬崖边,动弹不得。我们赶忙拿出铲子,清除 越野车周边的积雪。尽管腿脚不方便,老乡的车辆终于脱困下山。前行道路已经阻断了,老赵联系了乡里负责道路保通的道班,我们要等铲雪车开路。坐在车里,才开口说,认识。随后那天的雪比今天还大。连队接到乡里的电话,请求救援陷进雪里的老乡车辆。连长带上 4 名战士,拿着铁锹就驾车冲上了山。在山口找到被困车辆时,只能一步一步走过去。战士

15、们用铁锹把轮胎周围和汽车底盘下的雪一锹一锹铲出来,5000 多米的山口上,人活动一会儿 就气喘吁吁。老乡的车上拉着煤,轮胎陷进雪里一直空转。连长带头推车,猛地大喝一声,车辆终于爬 出雪坑。连长带着 4 名战士轮流铲雪开路,2 个多小时后为了安全,下山时连队的车在前带路,老乡的车跟在后面,山上积雪突然崩塌,军车驾驶员不由 猛打方向,车子瞬时失控滑下了山崖。老乡急忙联系乡里,附近的百姓都拿着工具赶来救援。大伙儿把受伤的战士抬下山的时候,一路 上还有不少乡民往山上赶。可惜最先从车里甩出去的是连长。老乡来救他的时候,他咬牙说自己没事,让老乡先去救其他战士。连长是最后一个被抬下山的,但侥幸活下来了。老赵

16、望着山崖,神情木然地说。老赵所说的那条路,就是我们每次巡逻的必经之路。铲雪车来了,我们的车跟在铲雪车后面,慢慢翻越山口。经过一个弯道,“啊,打滑了!”驾驶员 一声大喊,冷汗湿透了全身、关键时刻,老赵扑过去双手死死把住方向盘,不停地喘着粗气,握着方向 盘的双手止不住地颤抖到山脚休整,惊魂落定后,我们想起老赵刚才讲的故事里的细节,那个连长姓啥,后来咋样了?老赵淡淡地说,受伤后就退伍了。我们似乎明白了什么。回望来路,远方土黄色的大山沉默地矗立着,唯有天上的白云挂在山尖。(选自 2024 年 3 月解放军报,有删改)1请按照老赵两次救援遇险的先后顺序,简明扼要地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2文中反复写到挂在山尖的白云,有何用意?3老赵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关联文章和以下链接材料,简要陈述你的探究发现。材料一:她问我们饿了没有。这正问中了我们的心事。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 的一个灶上煮粥。她向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我们给她钱,她不要。好容 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老山界材料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