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题专题训练.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6529787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题专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题专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题专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题专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题专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题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题专题训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题专题训练.word格式.初中物理实验题(八下)班级:姓名:一重力1、某同学在研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以下表:实测物体物体质量m(kg)重力G(N)比值Gm(Nkg)物体10.10.989.8物体20.21.969.8物体30.32.949.8(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两个测量工具是:_、_(2)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_二摩擦力2、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图1(1)实验操作的要点是木块应当做运动。(2)由甲、乙两图获取的结论是。(3)图乙和图丙研究的问题是。1(4分)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

2、关”的实验中。(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上左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依照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小明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中甲、乙两组数据比.专业资料.学习参照.word格式.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比较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你的原因是:。(3)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2.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时,小明同学做了如上右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中要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使

3、长方体木块在弹簧测力计拉力的作用下做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甲所示.依照_知识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_N(.2)比较图乙和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3)比较图丙和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4)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关系。可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步骤,写出你所设计的这一实验步骤。答案:。(5)小明将甲图中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他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的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三杠杆3、我们都做过“研究杠杆均衡条件”的实验。图2(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若杠杆左端下倾,则应将右端

4、的均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调理,使杠杆在水平川点均衡,实验前使杠杆水均匀衡的目的是_;(2)实验中,用图2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均匀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常常提示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假如因为该种方式()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3)图2中,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地点,保持左侧第_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其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能够水均匀衡。四牛顿第必定律4、如图4所示的是研究牛顿第必定律的实验。.专业资料.学习参照.word格式.(1)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

5、在三种不一样样表面上运动的初始速度。(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小车在表面上行进的距离最远,但最后会停下来,这是因为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3)牛顿第必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而抽象归纳出来的。五二力均衡5、在“研究二力均衡条件”的活动中,主假如经过研究力对物体的作用见效来实现研究目的的。以以下图是可供选择的两种研究方案。(1)图5a的研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5b的研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2)小明选择了图5a所示的研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研究两个力的和对物体均衡的影响;图5(3)研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此

6、后再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研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均衡的影响。(4)两个研究方案比较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研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六压力的作用见效图66、小明同学在研究“压力的作用见效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如图6甲、乙所示的实验。(1)实验能够获取的结论是。(2)若想连续研究“压力的作用见效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再做图(填“丙”或.专业资料.学习参照.word格式.“丁”)所示实验。7、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见效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沙发垫)、一个方凳、一个铁锤(或其他重物),进行以下实验:图7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7A;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7B;

7、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上铁锤,如图7C。依照小明的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中为什么采用海绵而不是其他像木板之类的资料?_(2)实验中“压力的作用见效”如何表现?_(3)由图A和B可得结论:_(4)由图B和C可得结论:_七液体内部的压强8、如图8是用U型管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装置。(l)实验中我们是经过观察比较来比较液体内部压兴盛小的;(2)若要研究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能否相等,应进行的操作是:保持压强计的探头在同种液体中的深度不变,改变;(3)若要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4)若实验中将探头放进不一样样密度液体中同一深

8、度处,是为了研究图8。9、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9中各图所示的操作。(1)为了顺利达成实验,除图中画出的器材外,还需要用到;.专业资料.学习参照.word格式.(2)比较图中代号为、的三个图,可获取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比较、两图,能够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一样样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4)、比较A、D、E三个图,能够看出:。图910、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差异开?(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10(a)所示的情况.出现这种

9、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理的方法是:A将此时右侧支管中超出的液体倒出B取下软管从头安装图10(2)小明再作图10(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无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专业资料.学习参照.word格式.(3)压强计调理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10(c)和10(d)所示.他发现图10(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10(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填“可靠的”或“不可以靠的”);简要说明原因:.17(8分)以以下图为了研

10、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组的同学们提出了一些猜想与假定,并进行了有关的实验。(1)请你在仔细观察每个实验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一是想考证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的关系;实验二是想考证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的关系;实验三是想考证相同时,液体的压强都相同。(2)有一次,小棠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很小,用手指无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都没有明显变化,你认为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一条即可)29.(6分)小华组的同学想“研究影响液体压兴盛小因素”,他们设计了以下左图所示的实验研究方案,图(a)、(b)、(d)中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实验测得几种情况下压强计的U形管两侧液面高

11、度差的大小关系是h4h1h2h3。(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经过比较来判断的,这种方法平常称为变换法。(2)由图.专业资料.学习参照.word格式.和图两次实验数据比较能够得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由图a和图d两次实验数据比较能够得出:。41.(12分)如上右图所示,是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情境(1)把探头放入水中,经过观察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探头处水的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水的压强_(选填“越大”或“越小”);(2)比较甲图、乙图和丙图,能够获取: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3)在乙图中把探头慢慢下移,能够观察到U型管两边液体的高度差增大,从而得到:八大气压强11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步骤如下: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