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论文-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6529746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论文-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论文-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论文-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论文-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论文-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论文-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论文-毕业论文.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闽南师范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From the taboo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analyse the authority of the feudal culture姓 名: 杨成峰 学 号: 100105152 系 别: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10 指导教师: 杨继光 2013年 12月 14日摘要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从太平天国里的避讳探究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封建文化对太平天国当权者根深蒂固的影响。本论文主要是从名讳、敬讳、恶讳三部分来解读太平天国的避讳方式,从太平天

2、国的避讳制度及其产生的影响来探究影响其当权者思想的封建文化。关键词:太平天国;避讳;统治者;封建文化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to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of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from taboo in thebodyof feudal culture. We can learn from theinfluence of feudal culture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authorityingrained. This thesis is tabo

3、o,tabootabooevilthree parts tothe wayof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from thename,the influence from the taboo system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and to explore theauthorities thought of feudal culture.Key words: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taboo;rulers ; feudal culture;目 录摘要(2) 前言(4)一、太平天国避讳方式的分类

4、(4)(一)敬讳(4)(二)忌讳(4)(三)恶讳(5)二、太平天国的避讳制度(6)(一)太平天国避讳制度的产生(6)(二)太平天国避讳制度的成熟(6)(三)太平天国避讳制度的终结(7)三、太平天国避讳的影响(7)(一)太平天国避讳对政治的影响(7)(二)太平天国避讳对宗教文化的影响(8)结语(11)注释(12)参考文献(13)附录(14)致谢(15)前言中国作为有着五千年璀璨文化的东方古国,对于礼制的重视,世界上少有国家可以与之匹敌。避讳的存在就是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表现。从古时候的“卒哭乃讳”到如今的不可直呼师长姓名,可以说国人的交往从来都没有离开过避讳。避讳,就是古代臣民子孙在使用文字的时候

5、不得写、说当代帝王(甚至后妃)和尊长的名字(甚至同音字),规定必须要用改字等办法来避忌。避讳,就是利用汉字的特点来强化臣民子女对君父的人格依附。避讳在周朝开始,在秦汉时流行,在隋唐时盛行,在两宋时严厉,明清时衰弱,辛亥革命后才被废止。避讳是封建宗法礼教、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等级制度在语言文字使用上的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政治现象和文化现象。1一、太平天国避讳方式的分类(一)敬讳1.名讳 忌爷火华名讳。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尊爷火华(即耶和华)为天父,所以要忌他的名讳。2忌火,钦定敬避字样:“火,凡用以烧、伙、炎等字代。”生火为堆煷,发火为冲煷(特指惹洪秀全发火),“金木水火土”改称“金木水炎

6、土”。或者用荣代火字。忌华,改华作花,华人作花人。为了避爷火华的名讳,在華字中加一横。或者用譁代华的字。 用营代營,也是为了避爷火华的火而改的。3例如营长(卒长)、营规、营枪等词,开启了现代简化字的先河。 忌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等人名讳。太平天国里,以洪秀全、杨秀清、肖朝贵、冯云山等人地位最高。肖朝贵死得早,所以避讳较少,忌其余三人名讳比较多。忌秀,改为禾乃、禾乃师、禾王等。禾王是洪秀全,禾乃、禾乃师说的是杨秀清。钦定前遗诏圣书批解:“朕是禾王,东王禾乃。”太平救世歌:“禾乃师为天父定。”或者改秀为绣、莠。张尔嘉难中记:“呼秀才曰莠士,以秀字须避伪讳也。”忌清这个字,把清改为菁。4忌云字,把

7、云改为芸。钦定敬避字样:“云,凡用以芸字代。”5忌山字,把山改为珊。62.忌君、王等字 洪秀全自称天王,在他之下有东王杨秀清,西王肖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所以禁止别人用王字,佚名避难忌略:“贼中禁用王字,凡姓王者,概令添写水旁,写汪字。”7 太平天国避讳“王”字,除了洪秀全等人称王形成敬讳外,对传统文化中或者清朝及前代的王都是以藐视的态度而形成恶讳,例如称东海龙王为东海龙妖。 避君,用钧字代替。 避圣,用胜字代替。 避国,用郭字代替。3.与宗教有关的避讳 因为太平天国信奉耶稣,所以形成了一些与耶稣教有关的避讳,这种避讳中包含敬的成分。 天王的女儿不称公主,称为宫城女。 避上

8、帝的名讳,皇帝称侯,王称相。 忌称“子”,因为只有上帝才能称呼“人子”,所以忌讳。 总结:太平天国对上帝、君王和宗教的避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在精神上的空虚、懦弱,当权者企图通过对上帝、君王、宗教的避讳来填满空无的内心。在思想上表现在深受封建文化毒瘤的迫害。洪秀全拜上帝、自称耶和华之子,是受到古代封建文化里统治者大部分都有不同于常人的出身背景的影响。改名讳,避君王,讳宗教,则是封建统治者标榜王权、皇权的一种政治、文化手段。其根本原因是封建文化对人思想的腐蚀,妄图以避讳来顺理成章地禁锢民众思想。(二)忌讳1.忌不吉利的语言 太平天国从1851年建国,到1864年南京失陷,历时十四年,这期间有

9、几次改变纪年干支的事件。1851年,是辛亥年,太平天国初立,认为亥害同音不吉利,就将辛亥改为辛开。1855年,乙卯年,粤语卯与冇同音,认为不吉利,就将乙卯改为乙荣。改纪年干支这种做法很明显表现了他们想通过改干支字来形成吉祥话,避凶趋吉,以作为夺取天下的预兆的心理。 忌死,改为分手。钦定军次实录:“则分手时天堂易尚(上)。”8 天平天国忌讳“败”改为胜,有“胜兵”、“胜守”、“胜扎”、“胜出”等实例。 太平天国避讳“伤”字,太平天国的伤员叫“能人”(行军总要),伤兵叫“荣军”。 天兄圣旨:“秀全,尔在杨堂、萧堂避吉,宽心。”“避吉”是“避凶”的意思。避称“凶”字,也是粤方言区的一个普遍的避讳。2

10、.忌不雅、不洁物 忌大便、小便,把大便改为运化、润化,把小便改为润泉。张德坚贼情汇纂卷八:“贼称如厕为运化。”赵烈文落花春雨巢日记卷三:“改小便曰润泉,大便曰润化。”3.忌淫秽的词语改奸淫为打水泡。顾深虎穴生还记:“打水泡者,犹言奸淫也。”将鸡奸称为打铜鼓。马寿龄金陵城外新乐府注:“鸡奸谓之打铜鼓,铜鼓,童股也。”4.忌称兵器兵器为凶器,所以避讳。长龙是指抬炮。贼情汇纂卷五:“抬炮改称长龙。”又讳龙而称长隆。称长矛为苗子,称匕首为顺子,称大炮为阳庄。总结:封建文化里强调吉利、富贵、高雅,各方面行为要登大雅之堂。将“伤员”改为“能人”,将“败”改为“胜”,体现阿Q精神的自我胜利法,而阿Q身上又折

11、射出落后的封建文化的影子。越是掩饰,越是能反映出这一方面的愚昧、无知。当权者应该以一个全新的观念去引导百姓,而不是一味地避讳。治民要像大禹治水一样,疏通河道,而不是像他父亲筑堤坝围堵河流,时间久了,终究会垮的。(三)恶讳1.忌鬼、神、王、皇帝、龙等这些词语 忌鬼,所以只要带鬼旁的汉字,都改为人旁。张德坚贼情汇纂卷八:“惟鬼宿改魁宿,他处不改。” 忌神字。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神字避作申。” 忌龙字。将黑龙江称为乌隆江,将东海龙王称为东海龙妖。2.忌“后、臣”等这些词语 钦定敬避字样:“臣,天父、天兄、天王、幼主方是臣,前代列侯属下之人不得称臣,概以下字称之。”太平天国文献中有很多例子。“君臣”

12、就改为“上下”,或者叫“长下”,“王臣”改为“侯卑”、“侯属”。从钦定敬避字样的论述可以看出,这儿的忌称“臣”等,既出于对天父等“统下之人”的敬讳,又涉及到“前代列侯属下之人”,还有恶讳的因素,表现了对传统的等级制度的不满。3.忌清政府和其官员士兵将清朝大官称为大妖头。贼情汇纂卷六:“呼我显官为大妖头。”将清政府称为阎罗妖。原道觉世训:“东海龙妖即是阎罗妖变身。”将清军营称为妖穴,将清军猖狂称为发妖风。曹大观寇汀纪略:“贼败走者谓我军战胜为发妖风。”将清朝官员使用的器物称为妖器。潘钟瑞苏台麋鹿记:“贼以官为妖,见朝衣、朝冠、补褂、翎顶之类,以为妖器。”将官员称为妖头,佚名金陵纪事:“贼以官为妖

13、头。”总结:从太平天国忌神、王、龙等词语上,可以看出当权者深受封建文化里愚昧无知的影响。从忌“后、臣”等词语方面看,可以得知当权者受到封建文化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影响。从对清政府和其官员士兵的态度上,我们可以知道当权者以我为尊、以敌为卑的观念,暗合了封建文化的尊卑制度。二、太平天国的避讳制度(一)太平天国避讳制度的产生 太平天国实施避讳制度,原本就是农民用来进行反清斗争的需要。9但是这种礼制,植根在宗法式的农民经济的土壤,淋透了封建宗法与三纲五常的瘤毒,表现了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者思想意识的落后性。很快这种避讳制度就作为建立新王朝的一种手段而流行开来。太平天国里有明文规定避讳的字样,开始出现在辛开元年(1851年)十月二十五日的永安封王诏里。“天父”才是真神,才是上,才是帝,才是爷。“天父天兄”才是圣。其余不得称呼。太平天国在起义的准备时期,上帝会出于保密或故示神秘的目的,就使用了一些隐语。其中包括“禾王”、“禾乃”等,于是就成为对洪秀全、杨秀清的避讳敬称。太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