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位结肠综合征结肠脾曲综合征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6523106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间位结肠综合征结肠脾曲综合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间位结肠综合征结肠脾曲综合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间位结肠综合征结肠脾曲综合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间位结肠综合征结肠脾曲综合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间位结肠综合征结肠脾曲综合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间位结肠综合征结肠脾曲综合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间位结肠综合征(Chilaiditi 综合征) 间位结肠综合征也称为Chilaiditi 综合征,此征中右结肠曲嵌入肝脏与横膈之间,其原因并非在肠管本身,肝脏的下垂和和位置异常是形成本病的基础。常因肝脏的韧带过长,薄弱、缺无等发育异常,使肝脏下移并与膈肌之间的间隙增宽,以至结肠嵌入之间形成本病。膈肌的先天薄弱或膈肌麻痹为本病的促发因素。此外在部分肝硬化患者中因右肝叶萎缩明显,肝膈间隙增大也可见此症。 本病男女性都可见,平时常无症状,部分可表现为,上腹不适,轻度腹胀,以右上腹明显,餐后加重。临床常易误诊为胆囊炎或胃炎。当嵌入的结肠发生梗阻时,常感到突然发生的上腹胀痛难忍,并有憋气感及后背放散痛。

2、经数小时至数日症状消失,而且大多于活动后突然消失症状。 对部分症状较重,并呈进行性,持续性加重,尤其在儿童时期症状严重,影响食欲,妨碍生长发育的,可考虑外科根治性手术治疗,固定肝脏和结肠预后较好。轻症可不必治疗,经卧床休息,避免在食管中产气等,大部分可自行缓解,也可采用中药补中意气汤治疗。 本病的诊断主要是X线与CT,也用超声波检查。间位结肠是指结肠(多为肝曲)由肝前间隙或肝后间隙进入肝脏与膈之间,可无症状,可引起游季肋部隐痛、腹胀甚至消化道梗阻;=结肠脾曲综合征,位结肠脾曲于胃前方、脾内侧进入胃底上方、膨胀积气,临床症状与间位结肠相似(无梗阻);膈膨升,一般称为限局性膈膨升,为膈顶膜部薄弱,

3、深吸气时向胸腔膨升,透视下膈顶运动减弱或消失,膈肌边缘运动正常,无矛盾运动;膈肌麻痹,为膈神经病变所致,多见于左侧,有时可由纵隔肿瘤、外伤等引起,透视下深吸气时因对侧隔面下移,腹压增高,病侧隔面被动向上移,称膈面矛盾运动;膈疝,指腹腔脏器经膈的正常潜在孔隙,或因外伤、炎症、肿瘤坏死处进入胸腔。=结肠脾曲综合征是由于结肠脾曲固定点先天异常而引起的大便排空障碍或不完全性结肠梗阻。结肠脾曲综合征缺乏典型症状,其临床上常常容易与其它专科疾病表现相混淆,加上对本病认识不足,往往造成误诊,且误诊时间长,部分病人往往多次住院行各种检查(独未行钡灌肠)均无明确结果 1 。结肠脾曲综合征行钡灌肠能明确诊断,对反

4、复腹痛,伴不完全性肠梗阻的病人行钡灌肠检查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本例病人在多家医院做结肠镜检查,而未做钡灌肠,可能为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因误诊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并造成经济损失。故我们在诊疗疾病的过程中,不应忽视那些传统而有价值的常规检查,应从常规入手。参考文献1 黄天立,巴明臣,林宗伟.结肠脾曲综合征30例误诊原因及其对策.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4):241.结肠脾曲综合征的治疗体会(附21例报告)2005年07期林妙承 , 潘沁铭 目的探讨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和效果.方法对21例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结肠脾曲或左结

5、肠角的顽固性梗阻,常被误诊;X线表现为右半结肠及横结肠轻至中度扩张,常伴横结肠长度增加,脾曲夹角小,降结肠管腔相对细小,立位观察结肠脾曲位置明显高于肝曲;术中见膈结肠韧带相对肥厚、粗短,而且与膈面的连接点明显偏向外侧,升结肠与横结肠长度增加、扩张,结肠袋较为平缓;结肠脾曲切除横结肠、降结肠一期吻合术疗效好,单纯脾曲松解术效果差.结论结肠脾曲综合征是由于膈结肠韧带存在解剖学异常以结肠脾曲或左结肠角的顽固性梗阻为表现的疾病,常被误诊,确诊主要依据X线片,结肠脾曲切除,横结肠、降结肠吻合术为其根治手段.-脾曲综合征是指结肠脾曲处积聚过多气体,引起左上腹发胀、腹痛,且可放散至左胸、颈项,甚至心前区、呼吸困难,误为心绞痛。如发生肝曲积气,则有右上腹或右胁胀痛、坠胀,易误为慢性胆囊炎、肝炎、溃疡病、胸膜炎。以上两种综合征体检时,可分别在左上腹或右上腹叩出鼓音,拍腹部片则见左上腹或右上腹肠腔内积气表现,积气引起的腹胀、腹痛在排气后可以缓解。脾(肝)曲综合征的发病可能精神因素、气候变化、饮食不节、结肠功能紊乱、结肠局部气体引起张力增加,结肠过长或下垂、消化道激素分泌异常等与有关,有人认为它属肠易激综合的另一种表现。本病的治疗要调整心态不宜过度紧张,不要食产气食物、养成良好排便习惯,排便困难可给胃肠动力药,如莫沙比利,大便秘结可服乳果糖、四磨汤、胃肠舒。腹胀可作腹部按摩热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