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对坏境的影响.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6522761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工程对坏境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水利工程对坏境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水利工程对坏境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水利工程对坏境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水利工程对坏境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利工程对坏境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工程对坏境的影响.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水利工程对坏境的影响 正文 1人类和大自然的现状 1.1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大约在1万年以前的漫长岁月里,人类主要靠采集和狩猎野生资源为生。环境问题主要示在某些地方,人口的自然增长和盲目的乱采乱伐,滥用资源,造成生活自然缺乏和饥荒。但从总体上看,人口极少,生存空间宽大无比,人类对环境的依赖十分突出,根本谈不上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随后,人类学会了培育植物和驯化动物。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来,与此同时,出现了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问题。 1.2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机器的广泛使用为

2、人类创造了大量的财富,而工业生产排出的废弃物却遭成了环境污染,而工业生产排出的废弃物却造成了环境污染。 在20世纪506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在工业发达国家,环境污染已达到严重程度,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安全,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机器了广大人民的不满,并且也影响了经济的顺利发展。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环境污染和大范围生态破坏,出现了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主要有三类环境问题: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等。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如生物多样性退减、大面积深林被毁、草场退化、土壤侵蚀和荒漠化等。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迭起。 1.3大自然对区域经济

3、的促进 自然资源丰富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决定因素,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条件。 生态环境是人类从事生产的物质基础。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以生态环境、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为原料或动力开始的。只有劳动与自然界结合,才能创造财富,才能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提供保证。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精神享受。阳光、空气和水是生命的基本要素。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洁净的水是工农业生产必备条件,也是人们健康愉快生活的基本需求。优美舒适的环境能够使人们神清气爽,增强体质,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对环境舒适性的 要求逐步升高。良好的环境可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再生和增殖能力,促进

4、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生态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没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就失去了物质基础和承载平台。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尊重自然规律、重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社会,是一个倡导节约自然资源、更是一个科学开发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社会。因此,生态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1.4大自然对区域经济的阻碍 生态环境能够加速同时也能够延缓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是重要的资源和财富。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资源条件的制约,恶劣的生态环境将造成水源污染、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农业生态恶化等,危及工农业生产的基础,限

5、制经济发展。 2人类破坏大自然的途径 2.1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 陆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问题,每天千万吨的垃圾中,好多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胶、玻璃等人类的第一号敌人。 海洋污染。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

6、酸性溶液;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 空气污染。这是最为直接与严重的了,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触了这些污浊空气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的疾病。我们若仍然漠视专家的警告,将来一定会落到无半寸净土可住的地步。水体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或超过了有害程度,导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

7、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 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2.2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如:

8、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环境破坏造成的后果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 人类的许多活动都向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和人工环境排放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自然界的一些变化也影响环境的质量。能源对人类发展的巨大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并不仅仅如此。它也已经和正在给人类带来许多麻烦。这主要是由于能源(主要是占总量80%的化石能源)的利用所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在人类利用能源的初期,能源的使用量及范围有限,加上当时科学技术和经济不发达,对环境的损害较小。又由于环境的恶化是积累性的,只有较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察觉到它的明显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环境的改变并没

9、有引起人类的特别注意,因此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然而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由于能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致使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 2.3资源浪费 资源浪费指资源的配置的方式不合理或是资源配置的机制不科学所产生的浪费;因资源的未充分利用或过度消费性使用造成的损失。 浪费资源现象在世界各国、在各行、各业均可见到,其原因有:不珍惜有限的资源,任意舍弃,如矿井只采块煤,扔掉煤末;技术不成熟或落后或操作不精细,致有用资源未经利用即作为废弃物扔掉;利用方式不合理,致资源未能充分发挥效益,如作物桔秆经过发酵制沼气作能源,沼渣可培养食用菌,沼水肥田等,可受到多种经济、环境效益

10、,但许多桔秆直接用做燃料烧掉;社会结构不完善或价值比率不合理,如许多部门或学生中的废纸虽然是极大的造纸资源,但回收极少,废玻璃、废塑料、包装玻璃瓶等回收也很少;过度消费,近几年工业发达国在消费方面所占资源比例已占35%,能源方面约占60%。面对世界不可更新资源正日趋减少甚至面临枯竭的形势,面对在一定条件下可更新的生物质能资源处于全球环境破坏日趋加剧、生长受到威胁的局面,以及可更新的太阳能、风能等能源资源利用技术尚未过关的现实,亟待尽力减少以至消除资源的浪费。人文资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人文资源的特点是你使用了它不会变少,你不使用它不会变多。所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力发展教育、大力引进技术才是

11、对资源的最大节省。当然自然资源的浪费也不能小视,如果技术落后可以不开、限开或晚开发,所缺资源可以通过进口解决,因为你暂时不开发它们不会消失、不会消耗早晚都是你的。 2.4人口爆炸 地球上从生物诞生到人类出现,可以说是弹指一挥间的事。但是,人类的发展使地球承受重负,资源、能源等正在不断被消耗掉。世界人口增长率的急剧上升和人口基数呈指数增长的现状。其重要标志为:人口翻番的时间越来越短,世界人口从5亿增到10亿用了200余年。 地球上资源有限,人类正在毁灭性地消耗地球上的资源,人口增长将使资源耗尽,人类将面临灾难性的后果;随着人口增长,人类对粮食的需要愈来愈大,而土地随着化肥的使用,有机质遭到破坏,

12、土地贫瘠化、沙漠化,再加上耕地被占用,粮食来源将更加困难;人口增长使人类对自然系统的压力直线上升,使大气污染日趋严重,使生态环境被破坏。他们进而强调,人口爆炸来自第三世界,认为这些国家的人口发展过快,造成失业和贫困,是世界分为穷国和富国的原因。 3可持续发展战略 3.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3.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包括三方面,首先、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不能只顾及数量增长,而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活动中

13、的效益和质量,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其次、以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为必要条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这就要求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以及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永续利用的条件下,进行经济建设。决不允许以牺牲环境、破坏生态来谋求经济的发展。最后、谋求社会的前面进步。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当包括改善人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 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发展是基础,自然生态保护是条件,社会进步才是目的。 3.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3.3.1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人口问题是当前

14、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地球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在以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稳定,保证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当人口数超过人口坏境容量时,势必造成资源枯竭和环境退化。 3.3.2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指自然界中重能够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合。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可持续利用对于可再生资源指的是合理调控其使用率,使资源的总量、质量保持在稳定的条件上利用。不可再生自然的可持续利用则包括三个含义:其一,根据资源的质和量以及人类的需求,对不同时期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其二,研究开发可再生资源以代替非可再生资源;其三,继续勘探尚未查明的非可再生资源。 3.3.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

15、发展 环境保护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境问题的实质在于。一方面,人类的经济活动,向自然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造成生态破坏;另一方面,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污染。若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加强环境保护,改变落后的生产模式。 3.3.4科学技术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在科学技术方面,当代人类的任务就是主动的研究、开发新技术,并积极推广既可使环境保护收益,又具有直接促进经济发展的科技成果。开发可持续科技成果时,都应在研究技术的同时,研究其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并使这些危害在使用时同时解决。 3.3.5公众参与 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只有所有人的环境意识提高,人人关心和参与有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讨论,并投身于实践,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 21世纪议程指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基本的先决套间之一是公众的广泛参与。”1994年公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也指出:“公众、团体和组织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将决定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进程。” 可持续发展的公众参与,其内涵是很丰富的,它不仅包括共公众积极参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关行动或有关项目,更重要的是人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