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机制知识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6516986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重预防机制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双重预防机制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双重预防机制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双重预防机制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双重预防机制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重预防机制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重预防机制知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 2:双重预防机制知识一、风险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和后果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 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 (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 程度。风险=可能性X严重性,(引自GB/T28001-2011 职 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二、危险(有害)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有时也称为危险源) ,是指可能导 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 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其中: 根源 ,是指具有能量或产 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 器等等。 行为 ,是指

2、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 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状态 ,是指物的状态和环 境的状态等。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 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有害因素可分为四类: “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人的因素是 指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 素;物的因素是指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 险和有害因素;环境因素是指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 因素;管理因素是指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 害因素。其中(一)较大危险因素就是可能发生较大以上事 故的 生 产作 业 场 所、 环 节 、 部位 和 作业 行

3、 为 。( 引 自 GB/T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 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三、风险点 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 在特定部位、 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 或以上两者的组合。例如,危险化学品罐区、液氨站、煤气 炉、木材仓库、 制冷装置是风险点; 在罐区进行的倒罐作业、 防火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高温液态金属的运输过程等也是 风险点。风险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 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 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 价结

4、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 风险分级管控的核心。工贸企业在排查风险点时尤其要注重 按照总局组织编制的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及防范指 导手册( 2016 版)开展。四、风险与危险(有害)因素之间的关系 风险与危险(有害)因素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首先,危险(有害)因素是风险的载体,风险是危险(有害) 因素的属性。 即讨论风险必然是涉及哪类或哪个危险 (有害) 因素的风险,没有危险(有害)因素,风险则无从谈起。其 次,任何危险(有害)因素都会伴随着风险。只是危险(有 害)因素不同,其伴随的风险大小往往不同。五、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在内的全 过

5、程。(引自 GB/T23694-2013 风险管理 术语)六、风险识别、风险辨识在实际工作中, 风险识别与风险辨识是一致的, 是发现、 确认和描述风险的过程,包括风险源、事件及其原因和潜在 后果的识别,在安全问题上,风险源的识别也叫危险源识别 或叫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引自 GB/T23694-2013 风 险管理 术语)七、风险分析 理解风险性质、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风险分析是风险 评价和风险管控决策的基础。 (引自 GB/T23694-2013 风 险管理 术语)八、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对比风险分析结果和风险准则,以确定风险 及其大小是否可以接受或容忍的过程。风险评价有助于风险 应对或

6、管控的决策。( 引自 GB/T23694-2013 风险管理 术 语)九、风险分级 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有害) 因素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评价,根据评估结 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风险分级的目的是实现对 风险的有效管控。十、重大风险是指具有发生事故的极大可能性或发生事故后产生严 重后果,或者二者的结合的风险。十一、风险一般分级 不同的风险评价方法对风险的分级不完全一致,风险通 常可以分为“红、橙、黄、蓝”四级(红色最高)。对采用 5 级 分级的风险评价方法,可建立级别对应关系,以适应评价和 管理的要求。 5 级风险:稍有危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 可接受的

7、(蓝色) ; 4 级风险:轻度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 许的(蓝色) ;3 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 改(黄色); 2 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 施进行控制管理(橙色) ; 1 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 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红色) 。十二、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 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 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十三、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 风险越大, 管控级别越高; 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 措施。十四、风险分级管控的一般要求

8、蓝色风险 :员工应引起注意;公司的基层工段、班组负 责控制管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 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公司的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并 负责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 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 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 记录。黄色风险 :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并 负责控制管理, 所属车间、 科室具体落实; 应制定管理制度、 规定进行控制, 努力降低风险, 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 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 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

9、否需要改 进的控制措施。橙色风险 :公司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安全主管部门和各 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 工作时, 应采取应急措施, 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 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 能开始工作。红色风险 :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 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 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十五、风险控制措施应把握重点 风险控制措施是指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企业针 对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 措施时应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4)经济合理性。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

10、理措施;培训教育 措施;个体防护措施;(5)应急处置措施等。风险控制措施 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1)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 性;(2) 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 (3) 是否产生新的危险 有害因素; (4) 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十六、风险信息 风险信息是指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 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 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企业各类风险信息的集合即为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十七、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 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 元。单元一个(套)生产装置、设

11、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 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 500 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 设施或场所。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 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 元定为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 性及其数量。 (引自 GB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 源辨识)十八、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程序 从总体上讲,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包括四个阶段七个步 骤。四个阶段即: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效果 验证与更新。七个实施步骤见下图所示:风险分级管控程序确定危险源(凤险点)识别方法、划定危险源识别范围 _实施危险源识别L编制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2、标准明确识别范围(区圃、场所等)1峠1编制识别信息统计表进行凤险评价确宦风险评价方法策划凤险控制措施编制风险评价分类统计信息表编制风险评价分类统计信息表明确风险控制措施原则及要求*全面实施 跟踪验证期更新十九、风险评估的方法风险评估的方法很多,各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 择使用。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1.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 基于作业活动的一种风险辨识技术,用来进行人的不安全行 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 有效识别。即先把整个作业活动(任务)划分成多个工作步 骤,将作业步骤中的危险源找出来,并判断其在现有安全控

13、制措施条件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其后果。若现有安全控 制措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应制定新的安全控制措施 以保证安全生产;危险性仍然较大时,还应将其列为重点对 象加强管控,必要时还应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加以保障,从而 将风险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2.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 SCL ) 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将 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 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提出 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主要是依据以下四 个方面的内容: 国家、 地方的相关安全法规、 规定、 规程、 规范和标准,行业、企业的规章制度、标准及企业

14、安全生产 操作规程。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行业及企业安全生产的经验,特别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实 践经验,引发事故的各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及成功杜绝或减少 事故发生的成功经验。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如采用事故 树分析方法找出的不安全因素,或作为防止事故控制点源列 入检查表。3. 风险矩阵分析法( LS ) 风险矩阵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将风险事件的后果严重程度相对的定性分为 若干级,将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相对定性分为若干级, 然后以严重性为表列,以可能性为表行,制成表,在行列的 交点上给出定性的加权指数。所有的加权指数构成一个矩 阵,而每一个指数代表了

15、一个风险等级。R=L XS; R :风险程度;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重点考虑事故发生的频次、 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S :发生事故的后果严重性,重点考虑伤害程度、持续时间。4.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LEC )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 ,它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 人员伤亡风险大小。三种因素分别是:L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 C (一旦发 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 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 (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XEXC。 D 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5. 风险程度分析法( MES )风险程度分析法是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是对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LEC )的改进。 风险程度 R, R=M XE XS。其中M为控制措施的状态;暴露的频繁程度E增加了职业病发病情况、环境影响状况两项影响因素;事故的 可能后果S,包括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 M、 E、 S 分别制定了其取值标准。二十、隐患通常所说的隐患就是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 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 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