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上《金鱼》说课稿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6515890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科学三上《金鱼》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科版科学三上《金鱼》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科版科学三上《金鱼》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科版科学三上《金鱼》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科版科学三上《金鱼》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科学三上《金鱼》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三上《金鱼》说课稿(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科学三上金鱼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一、课题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第六课金鱼。本课属于认识生命体特征的观察探究课型。二、教材本课是动物单元的最后一课,教学中要尝试着把具体的经验上升到普遍的认识,形成他们对动物共同特征的概括和理解。本课的涉入既能增加学生对动物的感性经验,又能丰富学生的直接认识。教学中共有四个活动:1.观察金鱼的形体结构;2.观察金鱼的进食;3.观察金鱼的呼吸;4.比较蚂蚁和金鱼的相同和不同。金鱼是常见的家养动物,通过观察金鱼使学生认识到动物培养的多样性,感知到每个生命体的特点,从而更好的体会生命的意义,这也是本课、本单元、本教材指向的十分重要

2、的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1、 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特征。2、 金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过程与方法目标1、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2、 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实猜想的态度。四、重点、难点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了解生命体的基本特征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在观察之后如何运用实验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解决遇到的问题也成为本课的难点内容。五、教学过程1、教学思路及教法学法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采用了实物观察为主的探究式学习模式。模式总

3、体流程为:资源展示提出问题细致观察小组讨论概括总结。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中心,以启发式教学为统帅,把多种教法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同时以观察实物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再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2、教学过程设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四步骤来完成本课教学任务。(一)、紧扣生活,“疑”中激“趣”第一个环节:首先出示“池塘群落生活环境”的多媒体画面,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点出在鱼类的生活环境中有许多其他的生物在一起生存着,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从而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看待动物的生活,也为以后学习生态环境打下基础。此处运用多媒体画面教学形象生动又能

4、激起学生的兴趣。第二个环节:以金鱼为例,展开对水生动物的研究。首先和学生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美丽的金鱼吗?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金鱼的世界。此时板书课题“金鱼”。那么金鱼的身体是怎么样的?它和前几课学习的小动物差别大吗?现在咱们就来仔细的看一看。此时演示课件。通过仔细观察、小组讨论得到结论是:金鱼和蚂蚁等小动物不一样,它有自己的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然后再提出问题:“金鱼的身上长着什么?它怎样运动呢?”学生在讨论后说出金鱼身上长有磷片和鱼鳍,鱼鳍能够帮助金鱼游泳,此处要求学生边观察边画出金鱼的样子,教师也用简笔画的形式出现金鱼的身体结构(画金鱼),这样做既简单明了,又形象直观。最后让学生在自己或老

5、师的画中指出鳞片和鱼鳍。这样做是为了加强学生对金鱼身体结构的理解和巩固。第三个环节:出示多种金鱼图片的课件,目的让学生了解金鱼的品种很多,进而说明金鱼是常见的家养动物。(二)、贴近学生,“玩”中求“法”(说学生)三年级的学生从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来看,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已经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所了解的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给金鱼喂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首先演示课件并提出问题:“给金鱼喂食应注意什么,应该怎样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和学生共同总结出:鱼食不能喂的太多,否则会把金鱼涨死。然后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喂金鱼食物的时间以增强感性认识。在实践活动中,引导

6、学生说出金鱼进食的方式是吞食。最后寻找合适的机会观察金鱼的排泄,从而确定进食和排泄是新陈代谢的重要体现,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生命体特征的概念。(三)、发动合作,互帮互助学生在观察金鱼的过程中,已经看到了鱼鳃不停的开合,就会产生问题:“鱼鳃不停开合是在喝水还是在呼吸?如果是不停的喝水,金鱼的肚子为什么不涨破呢?”由此导出问题金鱼是怎样呼吸的,此处建议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这也正是本课的难点,所以发动学生要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实验。实验开始了,当学生亲手把滴管悄悄地伸入到金鱼的嘴巴前面,挤出红水后,发现红水由金鱼的嘴部进入,从鳃部流出后,就能够明白原来金鱼的“喝水”不是真正的喝水,而是用鳃

7、呼吸。此处采用动手实验的教学手段,能够形象直观的帮助学生探索新知,并启迪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四)、积极评价,成败皆“益”三年级的学生大多9岁左右,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对金鱼和其他小动物更是如此,有较强的求知欲,在学习生活中他们能够积极的观察,努力的探索,更能充分发挥团结合作的精神以达到目的,学生希望他们的观察活动得到肯定、鼓励、指导和帮助。本课的最后一项活动是利用维恩图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进而比较出陆生动物和水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出示维恩图),在教学中继续突出使用了维恩图,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做出评价和总结,敢于发表见解,成败皆益。最后与学生共同总结出

8、金鱼与蚂蚁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共同完成维恩图,首先概括金鱼的特点,然后复习蚂蚁的特点,最后总结出他们的共同点。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结果,也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能力。综上所述,本节课就是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在观察、实验、探索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最终的目标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达到轻松寓教,灵活寓教,学有所成。三年级科学金鱼说课稿腰堡中心小学校教师:鲁丹附送:教科版五下科学之沉和浮单元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下5沉和浮word教案教材、学情分析: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是五年级科学沉和浮单元的第二课时。单元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探寻物体

9、沉浮的规律,继而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体积大小、重量、液体的密度),最后形成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学生在本单元中对沉和浮研究的进程:第1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观测7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整理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同一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体积和重量没有关系,埋下一个伏笔。第2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研究沉浮与物体的重量和体积大小的关系: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重量相同,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第3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研究轻重不变的情况下,体积与沉浮的关系: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第4课造一艘小船:为浮力一课作准备,体会水对

10、物体会产生浮力作用。重点探究活动是“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把物体的体积与沉浮的关系进一步进行强化。第5课浮力和第6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从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解释物体沉浮的原因。第7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和第8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探索液体密度(用同体积的物体比较轻重的方法)对沉浮的影响,最终揭示本单元的核心概念:物体的密度不同,影响它们的沉浮。从上面学生在本单元中对沉和浮现象研究的进程来看,本课在学生研究进程中所处的位置是:前一课,学生通过对7种物体的观察,对原有的沉浮认识的前概念(重的物体沉,轻的物体浮;大的物体浮,小的物体沉)产生了疑惑,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

11、重量与体积没有关系,而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重量与体积似乎有关系,似乎又没有关系。但根据经验和预测,大部分学生仍然会坚持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物体的轻重与体积有关系。这里面有着怎样的关系?怎样帮助学生梳理清里面的关系,是我们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本课中,学生学习用变量控制进行研究。识别变量、控制变量、运用典型的结构材料进行验证、反思变量控制实验的结果,只是学生思维辩证的第一层次。教学的指向是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浮力(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和重力的关系。因此,本课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解决学生前概念的认知问题,同时对学生的概念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学生在思维发展上呈现“模糊(物体的沉浮与重量和体积

12、有关系又没有关系)清楚(体积相同,重的物体易沉,轻的物体易浮;轻重相同,小的物体易沉,大的物体易浮)再模糊(用小而重的物体易沉,大而轻的物体易浮无法去解释物体的沉浮)再清楚(在控制变量的情况下能看出轻重、体积对物体沉浮的影响,反之,则看不出;物体在水中沉浮的规律还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过程,把学生对沉浮现象的认识引向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系。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轻重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画图和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

13、物体沉浮的因素。2、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教学难点:学习用画图和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教学准备:(学生实验10组材料,教师1组材料)学生实验:水槽,4个同体积不同轻重的小球,4个同轻重不同体积的圆柱体,带盖的空瓶,可伸缩圆柱体,绿豆,实验报告单。教师材料:萝卜、泡沫块、小石块、蜡烛、橡皮、带盖的空瓶、回形针、天平、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 1、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

14、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到底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出示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概念入手进行推测,明确本课的研究内容。】二、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1、上节课,我们观察了7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投影仪展示7种材料),这节课,我们再利用这些材料来分析一下。2、把7种材料按轻重从重到轻的顺序排一排(排好后,分出沉浮);看一看,我们能看出轻重对物体沉浮的影响吗?(学生举例说明看不出)3、把7种材料按体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排好后,分出沉浮);看一看,我们能看出体积大

15、小对物体沉浮的影响吗?(学生举例说明看不出)4、思考:可能是什么在影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呢?5、反问:难道物体的轻重真的不影响物体的沉浮吗?难道物体的体积大小真的不影响物体的沉浮吗?【设计意图:从轻重和体积上分析7种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并让学生举例说明单从物体的轻重和体积上看不出对沉浮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评价建议:从过程来看,学生的直觉思维占了主导成分,缺乏对事物间相互联系的关注。因此,适时的反问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重新定向,在反问中重新审视自己的结论,在反问中关注“轻重”与“体积”两个因素。反问激发学生思维,反问促使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来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建构。】三、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1、怎样才能看出物体的轻重对沉浮的影响或物体的体积大小对沉浮的影响?(引导:科学家在研究中遇到这种情况时,也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2、认识结构材料:(1)4个体积相同轻重不同的小球:你觉得4个小球的什么是一样的?轻重呢?用天平比较。(2)4个轻重相同体积不同的圆柱体:你觉得4个圆柱体的什么不一样的?轻重呢?用天平比较。【设计意图:用天平比较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