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试卷.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6515643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五单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五单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五单元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试卷.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测试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8分)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惑然开朗(hu) 篆章(zhun) 多髯(rn) B.亵玩(xi) 鸿儒(r) 决眦(z)C.纤陌(qin) 箬篷(ru) 老妪(ku) D.椎髻(zhu) 戌守(sh)幽咽(y)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阡陌(田间小路)交通,鸡犬相闻。 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品德高尚)。C.其两膝相比(靠近)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D.急应河阳役,犹得(还得到)备晨炊。3.写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3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_。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_。选贤与能 _。4.在括

2、号中补出省略的人称词:3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 5.选出作品、作者及作者所处的时代搭配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陋室铭刘禹锡唐代 B爱莲说周敦颐清代C核舟记魏学洢明代 D石壕吏杜 甫唐代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3分屋舍俨然( ) 咸来问讯( ) 无案牍之劳形( )罔不因势象形( )男有分( ) 造化钟神秀( )7.古今异义辨析:2分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8.文学常识填空:10分桃花源记作者是_,文中借虚构的桃花源,表达了作者_。陋室铭

3、中的“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 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 的。礼记是_家经典之一,其中的大道之行也中的“大道”古代指_。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 。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 ,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桃花源记片段阅读(12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A),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B)。土地平旷,(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

4、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D),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9.将字母处空缺的原文,依次填在下面横线上:2分A_B_C_D_ 10.桃花源中的人“见渔人,乃大惊”的原因是什么? 2分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

5、确的一项是:2分 ( )A.“豁然开朗”一词,写出了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的感受。B.选文第二段主要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环境和桃花源人的幸福生活。C.“设酒杀鸡作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写出桃花源人的惧怕心理,不愿让官府知道他们的住处。13.用原文中的语句填空:2分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文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14.“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请用简洁的文字回答。 2分 (二)爱莲说(12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可爱者甚蕃 ( )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宜乎众矣(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同予者何人? 17.选出加点的字词词义不同的一项:2分 ( )A.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C.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18.下面句意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 )A.“出淤泥

7、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情达理,不惹是生非。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美名传扬。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仪态庄重,令人敬重。19.文中写“菊”和“牡丹”起什么作用?1分 20.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_。 1分 21.文章表达了作者_的生活态度。2分(三)大道之行也(9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

8、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22.本文选自_,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_答问的著作。2分23.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选贤与能 ( ) 讲信修睦( )盗窃乱贼而不作( ) 是谓大同( )24.翻译下列句子:2分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25.文章的结构方式是_ 。 26.文章从_、_两个方面说明了“大同”社会的优越性。27.简要概述“大同”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_、_、_。3分(四)(2012四川省资阳市)【甲】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9、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乙】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不若人有其宝。”2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以示玉人,以为宝也( )当之郡( )29【甲】【乙】两段选文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什么共同点?(2分) _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3分)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_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_31杨震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请结合现实生活,有理有据地简要说说你希望父辈留下什么?(2分)(字数50左右)_四、作文(50分)真诚的关怀,温暖芳馨;真诚的赞扬,催人向上;真诚的交流,获取信任;真诚的合作,赢得成功真诚是春风,它拂去了心灵的微尘;真诚是雨露,滋润着友谊的花朵。真诚给我们希望,给我们力量请以“真诚”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