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变异形态.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6511883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变异形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细菌变异形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细菌变异形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细菌变异形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细菌变异形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菌变异形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变异形态.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菌变异 形态、结构变异 毒力变异 耐药性变异 菌落变异 质粒(plasmid)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环状闭合的双链DNA。带有遗传性息,能自行复制,随细菌分裂转移到子代细胞,并非细菌生长所必需。特征 自我复制能力编码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特征 可自行丢失与消除 转移性 相容性和不相容性 致育质粒(F质粒)耐药质粒(R质粒)毒力质粒(Vi质粒)细菌素质粒(COL质粒)代谢质粒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 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称为毒性噬菌体

2、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 溶原性噬菌体(lysogenic phage) 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 毒性噬菌体复制周期 吸附 穿入 生物合成 成熟与释放普遍性转导与局限性转导的区别区别要点普遍性转导局限性转导转导的遗传物质供体菌染色体DNA任何部位或质粒噬菌体DNA及供体菌DNA的特定部位转导的后果完全转导或流产转导受体菌获得供体菌DNA特定部位的遗传特性转导频率受体菌的10-7转导频率较普遍转导增加1000倍(10-4)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可通过转化transformation接合conjug

3、ation转导transduction、溶原性转换generalized transduction和原生质体融合等方式进行。细菌的感染 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称为细菌的感染(bacterial infection)或传染。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但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致病,这类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又称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 bacterium 致病条件: 寄居部位的改变 免疫功能低下 菌群失调症正常菌群的概念及分布 概念 在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

4、生物,这些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无害,称正常微生物群,通称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1生物拮抗作屏障 生物屏障(生物膜),化学屏障(代谢产物),营养竞争2营养作用产营养 3免疫作用 有免疫 作为抗原,促进机体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免疫应答4抗衰老作用除废物 抗衰老(SOD) ,抗肿瘤(分解食物中的致癌物质)细菌的毒力 侵袭力(荚膜 粘附素 荚膜侵袭性酶 ) 毒素(内毒素 外毒素)外毒素(exotoxin):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 性质:属蛋白质毒性作用强,具选择性 对理化因素不稳定抗原性强内毒素(endotoxin):革兰阴性

5、菌细胞壁的脂多糖,菌体死亡崩解时游离出来性质:属脂多糖毒性作用弱,无选择性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区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 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 菌细胞产生向外分泌或菌体 裂解后释放 溶解后释放 化学成份 蛋白质 脂多糖 稳定性 不稳定,加热60以上稳定, 160 迅速破坏 2-4h才被破坏 抗原性 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 高浓抗毒素;可经甲醛 较弱,不能经甲醛 脱毒制成类毒素 脱毒制成类毒素 毒性作用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 较弱,各种细菌内毒 毒害作用, 引起特殊的 素的毒性作用大致相 临床表现 同,引起发热、白 细胞变化、休克、DIC等n 外源性感染(exog

6、enous infection)来源于宿主体外n 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来源于宿主体内或体表 大多为正常菌群,少数为致病菌全身感染类型:菌血症 毒血症 败血症 脓血症 内毒素血症1 消毒:(Disinfection)指杀死病原菌,但不包括芽胞。用以消毒的化学药物称为消毒剂。2 灭菌:(Sterilization)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 物和非病原微生物。3 无菌: (asepsis)物品中没有活的微生物存在,称无菌。(无菌操作 (asepsis technique): 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湿热比干热灭菌好

7、的原因:1 细菌蛋白质在有水的情况下易于凝固变性2 湿热穿透力强3 湿热蒸气有潜热存在,水蒸气凝固成水释放潜热,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1 紫外线: 机理:其波长在200-300nm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最强,这与细菌 DNA吸收光谱一致。细菌DNA吸收紫外线后,使一DNA条链上两个相邻胸腺嘧啶共价结合成二聚体,改变了DNA的分子构型,干扰了DNA的复制和转录,导致细菌变异或死亡 作用:用于不耐热物体表面和空气消毒。对人体皮肤、眼睛有损伤作用,使用时应注意防护化学消毒灭菌法:定义:是用化学药品进行消毒的方法。作用机制;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破坏细菌的酶系统 改变细菌细胞壁或胞

8、浆 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菌死亡。影响消毒灭菌的因素:1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2 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3温度4酸碱度5有机物标本采集与送检原则:标本采集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杂菌污染。根据致病菌在不同病期的体内分布和排出部位,采取不同标本。应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否则在培养时应加入拮抗剂。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 标本必须新鲜,采集后尽快送检。 送检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保存方式。 标本做好标记,详细填写化验单,保证各环节的准确无误。球菌 Coccus球菌是细菌中的一大类,种类很多,根据形态和染色特性可分为: 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革兰阴性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

9、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是最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化脓性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空气、水、土壤、人及动物的体表与体内均有存在,多数不致病,有些人的皮肤和鼻咽腔带有致病菌株,一般带菌率为(2050)%,医务人员的带菌率可高达70%,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染源。菌落特征:普通平板培养1224h后形成圆形、凸起、边缘光滑、湿润、中等大小、不透明的菌落,不同菌株可产生不同的脂溶性色素;在血平板上致病菌株能产生-溶血,在肉汤等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迅速,均匀混浊,管底有沉淀。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 存在于葡萄球菌细胞壁的表面,为完全抗原。 一般来自人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SPA,而表皮

10、和腐生葡萄球菌没有。 SPA能与人及动物的IgG分子的Fc段非特异结合,故具有抗吞噬作用,并且 是T、B细胞的的分裂原,在免疫试验中吸附IgG,用于协同凝集反应。 多糖抗原:是半抗原,存在于细胞壁内,有型的特异性。 荚膜:能粘附到细胞表面,与细菌的侵袭力有关。根据色素将葡萄球菌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腐生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酶和毒素很多,故致病力极强,而表皮和腐生葡萄球菌则一般不致病,为条件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 ).致病物质:重要的毒素和酶凝固酶(coagulase):能使含有枸橼酸钠或肝素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 。此酶与金黄色

11、葡萄球菌致病性相关,是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葡萄球菌溶血素(staphylolysin):分为四种, 其中溶素为主要致病病因子,溶解红细胞,破坏白细胞、血小板及多种其它组织细胞。杀白细胞素(leukocidin ):破坏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细胞;抗吞噬、增强病菌侵袭力。链球菌菌属(Streptococcus链球菌属种类繁多,致病性强弱不一,分布广泛,主要引起化脓、猩红热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多为正常菌群,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A群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 生物学性状 1.形态染色: 革兰阳性,菌体圆/卵圆形。直径0.61.0m,/排列呈链状 链长短不一,与菌株及生活环境有关,在临床标本和固体培养

12、基中多 呈双或短链状,在液体培养基中则较长;一般致病菌株较非致病菌长。 一般无特殊结构,幼龄时有荚膜。 2.培养特征和生化反应: 兼性需氧; 营养要求高,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需加入血清、全血或葡萄糖; 生长温度:最适为37,根据溶血现象分为:甲型溶血型链球菌 乙型溶血型链球菌 丙型溶血型链球菌生化反应 肺炎球菌与甲型链球菌区别Optochin敏感,菊糖分解(+) ,胆汁溶菌试验(+) (肺炎链球菌可分解菊糖)肠道杆菌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肠道杆菌是一大群寄生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的,生物学性状相近的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与水、土壤及腐败物中。该群细菌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

13、,少数是致病菌,经过消化道感染引起疾病。细菌种类很多。抗原构造:O抗原:菌体抗原H抗原:鞭毛抗原K抗原:表面抗原(荚膜/包膜抗原)(4)菌毛抗原(5)肠杆菌科共同抗原A埃希菌属代表菌 大肠埃希菌属(E.coli),是人类肠道正常菌群,婴儿出生后几个小时就进入肠道,并伴随一生。大多数不致病,甚至对人有益,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导致肠道外感染;少数血清型可直接引起肠道感染。疾病1.肠道外感染2.肠道感染B沙门菌属salmonella 疾病1.肠热症(伤寒与副伤寒)2.食物中毒3.败血症 血清学检查肥达反应(Widal test) 原理:用已知伤寒沙门菌的H、O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O抗原与 患者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以测定患者体内有无相应抗体,辅助诊断。 结果判断:伤寒沙门菌的H凝集价1:160;O凝集价1:80 甲、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凝集价 1:80 临床意义:O抗体(IgM)出现早,时间短;H抗体(IgG)出现晚,维持时间长C志贺菌属 Shi gella 疾病1.急性菌痢2.中毒性菌痢3.慢性菌痢D弧菌属 Vibrio其中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最为重要霍乱弧菌是霍乱的病原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