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历代传人简介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6510466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式太极拳历代传人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陈式太极拳历代传人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陈式太极拳历代传人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陈式太极拳历代传人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陈式太极拳历代传人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式太极拳历代传人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式太极拳历代传人简介(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陈王廷(16001680),字奏庭,太极拳创始人。自明洪武初年,陈姓由 山西洪洞县迁至常阳村(即今陈家沟)时算起,为陈家沟陈氏第九世。祖、 父均为明朝官吏。弟兄四人,该居其二,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不但 深得家功精髓,于武功一道出类拔萃,而且熟读诸子百家,涉猎经史古 籍,学识渊博,以致“文事武备,皆卓越于时”。年轻时曾走镖山东一 带,声播齐鲁。惜生不逢时,无法抒发报国之志,明末仅为县乡兵守备。 清初。社会动荡不安,他遂隐居乡间,终日以黄庭经为伴。晚年立 志创拳,以遗后世。于是,倾心搜集、整理民间武术,较其同异,加以 继承和创新。在此基础上,据河图、洛书之太极阴阳学说,与

2、导引、吐纳及中医经络学说相结合,融诸家之长于一炉,创编出一种阴 阳开合、虚实转换、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老少咸宜的拳术,这种新拳 术,据太极之理,由无极至太极,由无相而生有相,由静而生动、每个 招式均分阴阳(即虚、实、柔、刚),动作又以弧形、曲线为基础、共分 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一百单八式长拳、双人推手等,又据此理,创 编了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套路,这些拳、械套路,便 是当今风靡世界之太极拳之源,陈王廷也因此而名播寰宇,被中外太极 拳界尊为鼻祖。他的故乡陈家沟也被太极拳爱好者视为太极拳圣地,以 致朝拜者络绎不绝。陈王廷所创太极拳术的主要传人有:友蒋发、堂侄陈汝信、陈所乐 等。陈氏

3、太极拳第二代传人陈所乐陈氏第十世,师承太极拳创编人陈王廷而得太极拳真谛,和其师兄弟陈 汝信同为太极拳创编后的太极拳第二代宗师。他生性豪爽,爱打抱不平, 深得乡亲们和江湖武林同道推崇。其故宅遗址与“杨露掸学拳处”相 对。他因家境富裕,虽有时应朋友之邀跑趟镖事,但并不以此为生。平 日在村中设帐授徒,陈氏子弟从其学武者甚多,其中佼佼者有侄儿光印、 正如和孪生子恂如、申如等,太极拳名家敬柏、继夏、公兆、耀兆、有 恒、有本、清萍、仲甡、季甡和鑫、森、淼、焱、垚等,均其后代传人 陈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陈汝信 陈汝信,陈氏第十世,学拳于太极拳创编入陈王廷。他勤学苦练,功夫 日臻炉火纯青,和师兄所乐一样,深得陈

4、王廷喜爱。为太极拳创编后的 第二代太极拳宗师。其子大鲲、大鹏皆得其真传而名满江湖。后代太极 拳大师、名家,诸如:被誉为太极拳发展 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开创 拳传外姓先河而使太极拳誉满神州的陈长兴,誉满山东的陈耕耘和太极 拳大师陈延熙、陈发科、陈照丕、陈照奎等,皆其后代传人。 陈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陈正如 陈正如,陈氏十一世,师承陈所乐而精于百零八式太极拳,为太极拳 第三代传人。艺成授徒郭永福(说郭即陈氏十四世之陈有孚,因杀人 而隐姓埋名,逃往他乡。有孚、永福字音相近,陈之外祖家又姓郭,此 事待考),郭技艺精湛,传山西洪洞之张怀德、贺怀壁,声震一方,被 誉为“神手郭永福”。而陈家从此不再传百零八式

5、太极拳。1975 年, 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当代太极拳大师陈立清特地前往洪洞,走访 了郭之六代传人许方庆,方知陈氏失传之108式太极拳竟在他乡大放异彩。此拳失而复得,不致湮没,正如师徒功不可没。 陈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陈恂如、陈申如 陈恂如、陈申如,陈氏第十一世,陈所乐之孪生子,陈氏太极拳第三代 传人。他弟兄二人是太极拳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二人年未弱冠而 拳术精湛。幼年因见义勇为,以高超拳术斗群匪解邻村北平皋王家之围 而被誉为“大天王、二天王”。王家为感二人大德,特将此事编为戏剧, 名曰“双英破敌”,在陈家沟唱了三天三夜。谁知此戏竟不胫而走,一 直唱到解放前夕,成为太极掌史上的一段佳话。

6、陈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陈敬柏 陈敬柏,字长青,乾隆年间人。陈氏十二世,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拳艺 出神入化而善靠。年轻时,曾从巡抚於鲁,晚年归隐乡里。一日,赴县 城东关,见一卖艺者口出狂言,遂以奇技胜之。谁知此人怀恨在心,三 年后复至陈家沟寻衅。时陈敬柏已年逾八旬,再三谦让,而对方不允, 竞对陈连下毒手。陈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个迎门靠,将对方打在石 碑上,碑断人亡。陈回家后,即病倒在床,数天后谢世。至今民间犹流 传着“打死山东客(即卖艺人),累死陈敬柏”的故事。陈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陈继夏 陈继夏,字炳南,陈氏十二世,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清乾隆末年人。为 人和善而苦学不辍,平日将太极拳的内劲练习用于劳动

7、之中,连走路、 种田都在练功。因家庭清贫,平日以给人磨面为生。于是,他便借推磨 练内劲,以手拨石磨转动。开始推磨以腰,后腰劲运于手,渐次用单手、 五指、四指,直减至一指。众人见之,无不叹服。久而久之,在太 极拳上有惊人功夫,武功登峰造极。他全身肌肉毫毛极为灵敏,发劲于 无心。肌肉成了条件反射,无处不是圈,无处不是拳。平日善用肘,与 陈敬柏齐名,有“陈继夏肘,陈敬柏靠”之称,除武功外,且善丹青, 每画俱能传神入妙,后与苌拳创始人苌乃周结为至交,经常来往。陈传 苌以巧取胜之太极内劲,苌传陈自创之子午鸳鸯钺套路。二人往往切磋 终日而不倦,相得益彰。陈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陈公兆 陈公兆,字德基,生于清康

8、熙五十四年(即公元 1715年),陈氏十三世, 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学术醇正,拳艺精湛,品德优良,武德高尚,持己 端方,事不徇私。为人乐善好施,遇灾荒之年,常设粥场施饭,每遇寒 冬,买衣施贫。乡里有贫民不能婚葬者,慷慨周济。许多太极拳名士多 出其门。至今,陈家沟还流传着他的“养生歌诀”:“三十年不停拳(坚 持锻练);三十年不饱饭(不暴饮暴食);三十年独自乐(精神乐观);三 十年独自眠(节欲)。”乾隆六十年(1795),为显示清平盛世,倡养敬老 之风,遂下诏全国,凡 80 岁以上、有德有才、儿孙满堂之人,均要奉 旨到京太和殿参加“千叟宴”。千位老人中,陈家沟便去了两名,即陈 氏第十二世85 岁的陈

9、善和十三世 88 岁的陈毓英。二人返乡时巡抚、知 府特地为二人举行挂匾仪式,观者摩肩接踵。不料鞭炮惊牛,一公牛直 冲巡抚、知府而来,绿营兵将不知所措。时陈公兆已 80岁,力斗之, 并发力将牛掀翻在地。这一壮举,使巡抚、知府、绿营兵将和围观群众 佩服得五体投地,连连惊呼:“真乃神人也!” 陈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陈秉奇、陈秉壬、陈秉旺 陈秉奇、陈秉壬、陈秉旺,陈氏十三世,陈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乾隆 末年人。三人乃亲叔伯兄弟。从小即拜族叔陈继夏为师,学习家传陈氏 太极拳术。五年扎基础功夫过后,其师便将他三人分开,分别授于技击、 点穴、卸骨等绝技。兄弟三人得真传后,又互相切磋琢磨,个个艺精入 神,方圆百

10、里,无人不知,呼之谓“陈氏三雄”。秉壬除武功外,更兼 精医术,为人和善,助人为乐,教子有方。后将拳技尽传于秉旺之子长 兴。陈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 陈长兴(17711853),字云亭,陈氏十四世,太极拳第六代传人,自幼 受业于其父秉旺,太极拳、械出神入化。成年后以保镖为业,在武术界 享有盛名,被称为“牌位大王”(意即平日练拳姿势端正,久而久之, 不管走路还是站立,都立身中正)。无论看戏、赶会,站立千万人中, 任凭众人如何拥挤,他脚步丝毫不动。凡近其身者,如水触石,不抗自 颓,他对太极拳的发展,贡献颇丰,可谓继陈王廷创拳后,在漫长的太 极拳发展道路上,又树起了一座丰碑。他不但将陈王廷所创之五路

11、太极 拳由博归约,精炼归纳,不足者补之,重复者裁之,创造性地形成完整 套路,即现在老架(也称大架)太极拳一、二路,并且据己所得,发展了 太极拳理论。其著述流传下来的主要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 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陈长兴太极拳总歌等。这些理 论著作,极大地丰富了太极拳的理论宝库,将太极拳术提高到一个新的 高度,对后人启发很大,是中华武术的宝贵财富。特别是他敢于打破门规局限,将陈家的独得之秘太极拳传于河北永年县(旧称广平府)的杨福 魁(露禅),在太极拳历史上开始了第一次大发展,大普及的时期。由于 他和同辈份的太极拳宗师陈有本及其徒陈清萍的共同努力,才为今天太 极拳百花争妍、欣欣向荣的局面奠

12、定了基础。陈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有恒、陈有本 陈有恒、陈有本,陈氏第十四世孙,太极拳第六代传人,是一母同胞兄 弟。其父便是力斗疯牛的陈公兆。二人受业其父,太极拳术炉火纯青, 为当世瑜、亮。陈有恒,字绍基,道光初入庠。对太极拳极有揣摩,惜壮年溺于洞 庭。陈有本,(17801858)字道生,36 岁入庠。兄亡后,闭门练拳, 于太极拳更加精研。悟得真传,尤得骊珠。他不受其限,多有创新,艺 精入神,自成一脉。子侄之艺皆沐其教。延揽授业,生徒咸集。他在太 极拳原有套路的基础上,逐渐舍弃了某些高难度和发劲动作,架式与同 辈份的陈长兴所编者老架(大架)一样宽大,变发劲为蓄而待发,后人称 为“小架”太极拳。这

13、些成就,使他成为太极拳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的一 代宗师。当时精于太极拳术者,多出其门,承其所教,均有所得。陈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陈清萍 陈清萍(17951868)陈氏十五世,陈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幼承陈 有本习太极拳小架,多有心得体会,青年时已成名手,深得太极拳一代 宗师陈有本的嘉许。后移居赵堡,因学武人多,遂于镇中开武馆授徒。 他所授第子,多有所成就。他们在陈氏小架拳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武术 精华,逐渐衍变出几种太极拳流派和不同套路,流传于世。如由其第子: 河北永年县武河清(禹蘘)所创武式太极拳。其第子:赵堡人和兆元所 创的和式太极拳亦称赵堡太极拳。其第子:李景炎(李盾)所创的 太极忽雷架等等。在国

14、内外均拥有广大爱好者。他为太极拳的传播,发 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愧为太极拳一代宗师。陈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陈仲甡 陈仲甡(18091871)字志曛,又字宜箎,号石厂,陈氏十五世。太极拳 第七代传人。兄弟三人(伯甡、仲甡、季甡)。与弟季甡同乳而生,貌酷 似,乡邻难辨。精太极拳艺,熟经文,通兵法,文武皆备,韬略技艺无 不精通。能运使铁枪30 斤左右,尤称武勇,然循循儒雅,从不与人争, 义声著于世,入武庠。陈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陈耕耘陈耕耘,字霞村,陈氏第十五世孙,太极拳第七代传人,一代太极拳宗 师陈长兴之子。从小习练家传太极拳,热心向学,虚心好问,因此,青 年时已成名手,在同辈中出类拔萃。因承父

15、业保镖山东,以惊人技艺威 震贼胆。光绪年间,山东莱州府百姓为其立碑曰:“数年来,莱州地界 盗贼蜂起,打家劫舍,强抢民财。来往客商,黎民百姓,深受其害,苦 不堪言。虽官军屡次剿捕,收效甚微。幸有豫省陈家沟拳师陈公耕耘, 保镖到此,只身闯入贼巢,舍命拼杀,力战贼魁,一举全歼。解百姓以 倒悬,救商贾出苦海,可谓英雄虎胆,武功盖世。莱州各界士农工商, 三教九流,感其大恩,无以为报,特聚敛银两,立碑记之,以传后世。” 后,袁世凯赴山东见碑,即遣人来温请陈教子,其时陈已故多年,遂聘 其子延熙赴袁府教练。虽教非其人,然其父子太极武功之精深,由此可 见。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垚陈垚(1837一1916),字坤

16、三,仲甡长子,叔伯弟兄排行第二为陈氏 十六世。太极拳第八代传人。幼年随父习拳,父寄厚望,倾其所学。潜 心钻研苦练,少年有成。19 岁入武庠,仍每年练拳万遍,20 年不懈其 志。虽个体矮小,不超百斤,但其功夫之纯,一时无两,已达炉火纯青 境界,冬穿单不冷,夏穿夹不热,蚊蝇不能近其身。晚年时,一次遇一 卖炭青年置牲畜于道,阻人行。陈见状不平,右手端豆腐,左手拄拐杖, 上前理沦。青年发横,惊马伤人。陈抛起手中豆腐后击拳,卸马腿卧地 哀鸣不起,复接空中豆腐于手,见者无不称奇。17岁随父辈上阵杀敌, 征战十余年,参加大小战不计其数,未曾受挫。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淼陈淼(18341868),字淮三,季甡长子,幼随父习文练武。淼天生颖悟, 敏而好学。熟读兵书,精于拳法,文韬武略,无一不精。在陈氏十六世 拳师中,瞩佼佼者之一。17 岁随父辈上阵杀敌,即建奇功。后又参加 毫州、六安州等役,屡战屡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