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文集评析.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6505182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叶圣陶文集评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叶圣陶文集评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叶圣陶文集评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叶圣陶文集评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叶圣陶文集评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叶圣陶文集评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叶圣陶文集评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文本解读太行路学校 李小通序作者:吕叔湘 (注:红字部分为解读的重点内容,引号里为叶圣陶的话)叶圣陶先生从1921年起从事语文方面的教学、编辑、出版工作,前后60多年,对于这半个多世纪里我国语文教育工作中的利弊得失知道得深切详明,写下了大量文章,收在这个集子里的就有100多篇。凡是关系当前语文教育问题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集子。按说这本集子里边的文章大部分是解放以前写的,为什么限制还没有过时呢?这是因为现在有很多问题表面上是新问题,骨子里还是老问题,所以这些文章绝大部分仍然富有现实意义。这本集子里的文章,设计的面很宽,性质也多种多样,有商讨语文教育的理论原则的,也有只谈论一篇文

2、章或者评议一两个词语的。通观圣陶现实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过去语文教育的成绩不好,主要是哟与对这两点认识不清。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科只是也少不了它。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为什么很多教语文的人和学语文的人会认识不清呢?是因为有传统的看法作梗。“学校里的一些科目,都是旧式教育所没有的,唯有国文一课,所做的工作包括阅读和写作两项,正在旧式教育的全部。一般人就以为国文教学只需继承从前的传统好了,无须另起炉灶。这种认识极不正确,

3、从此出发,就一切都错。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的:读古人的书籍,意在把书中的内容装进头脑里去,不问它对现实生活适合不适合,有用处没有用处;学古人的文章意在把以她程式和强调模仿到家,不问它对于抒发心情相配不相配,有效果没效果。旧式教育又是守着利禄主义的: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取得功名,起码要能得到食稟,飞黄腾达起来做个官,当然更好;至于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同时使社会简介蒙受有利的影响,这一套,旧式教育根本不管。因此,旧式教育可以养成记诵很广博的活书橱,可以养成学舌很巧的人形鹦鹉,可以养成或大或小的官吏以及靠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可是不能养成善于运用国文这一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

4、”(87-88)圣陶先生在这里扼要地指出旧式语文教育的三大弊病,并且在好些别处的地方加以申说。第一是在阅读教学上不适当地强调所读的内容而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次要地位。“国文是各种学科中的一个学科,各种学科又象轮辐一样揍合于一个教育的轴心,所以国文教学除了技术的训练而外,更需含有教育的意义。说到教育的意义,就牵涉到内容问题了。.笃信固有道德的,爱把圣贤之书教学生诵读,关切我国现状的,爱把抗战文章作为补充教材,都是重视内容也就是重视教育意义的例子。这是应当的,无可非议的。不过重视内容,假如超过了相当的限度,以为国文教学的目标只在灌输固有道德,激发抗战意识,等等,而竟忘了语文教学特有的任务,那就很有

5、可议之处了。道德必须求其能够见诸践履,意识必须求其能够化为行动。要达到这样地步,仅仅读一些书籍与文篇是不够的。必须有关各种学科都注重这方面,学科以外的一切训练也注重这方面,然后有实效可言。国文诚然是这方面的有关学科,却不是独当其任的唯一学科。所以,国文教学,选材能够不忽略教育意义,也就足够了,把精神训练的一切责任都担在自己肩膀上,实在是不必的。(56-57页)第二种弊病是在作文教学上要求模仿一套程式。“不幸我国的写作教育继承着科举时代的传统,兴办学校数十年,还摆脱不了八股精神”(437页)所谓八股的精神就是第一,不要说自己的话,要“代圣人立言”,第二,要按照一定的间架和强调去些。圣陶先生很形象

6、地加以形容说:“你能够揣摩题目的意旨以及出题目的人的意旨,按着腔拍,咿唔一阵,就算你的本领;如果遇到无可奈何的题目,你能够无中生有,瞎三话四,却又丁丁当当的颇有声调,那更见出你的才情。”(40页)他并且用自己小时候的经验做例子,“我八九岁的时候在书房里开笔,教师出的题目是登高自卑说;他提示道:这应当说到为学方面去。我依他吩咐,写了八十多字,未了说:登高尚尔,而况于学会?就在尔字乎字旁边博得了连个双圈。登高自卑本没有什么说的,偏要你说,单说登高自卑不行,一定要说道为学方面才合适;这就是八股的精神。”(438页)第三种弊病就是读书作文不是为了增长知识,发表思想,抒发感情,而是为了应付考试。“从前读

7、书人学作文,最主要的目标在考试,总要做得能使考官中意,从而取得功名。现在也有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还有升学考试。但是,我以为现在学生不宜存有为考试而学作文的想头。只要平时学得扎实,做得认真,临到考试总不会差到哪里。推广开来说,人生一辈子总之面临考试,但就作文而言,刚才说的写封信打个报告之类其实也是考试,不过通常叫做考验不叫作考试罢了。学生学作文就是要练成一种熟练技能,一辈子能禁得起这种最广泛的意义的考试及考验,而不是为了一时学期考试和升学考试。(154页)过去的第二点错误认识是把语文课看成知识课,看成跟历史、地理或者物理、化学一样,是传授一门知识的课,因而要以讲为主。在读文言文的时代,自然

8、逐字逐句大有可讲,到了白话文课文,就“从主句讲解发展到讲主题思想,讲时代背景,讲段落大意,讲词法句法篇法,等等,大概有三十来年了。可是也可以说有一点没有变,就是离不了教师的讲,而且要求讲深,讲透,那才好。”(149页)”“我想,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就是认为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象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的手里了。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功课的教学,果真是这么一回事吗?”(151页)这种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法,其流弊,第一是学生“很轻松,听不听可以随便,但是,想到那后果可能是很不好的。”其次“学生会不会习惯了教师都给他讲,变得永远离不开教师了呢?永远不离开教师是办不到

9、的,毕业了,干什么工作去了,决不能带一位老师在身边,看书看报的时候请教师给讲讲,动笔写什么的时请老师给改改,那时候感到不能独自满足当前的需要,岂不是极大的苦恼?”(151-152页)这就触及教育学上的根本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直属交给学生,而是把学生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在这本论文集里多次出现,例如:“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

10、么讲。说到如何看待讲,我有一个朦胧的想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语文),讲是为了达到不用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语文教材无法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为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152页)又如:“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顾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只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717页)“我近来常以一语语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顾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只依赖性,而多讲则与此项违也。”(72

11、0页)“尝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721页)“凡为教者比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唯在启发导引,俾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741页)”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例如要求学生预习,给以必要的指导;发起对课文的讨论(主要指语文方面,不是内容方面),予以有效的启发;对学生的作文只给些评论和指点,让他自己去考虑如何修改;如此等等。这一切,作者在精读指导举偶的前言以及别的篇章里都有详细的

12、论述。这样教学,当然比逐句讲解吃力,但是这才是教学的正经道理。正如圣陶先生所说:“把上课时间花在逐句讲解上,其他应该指导的事情就少有工夫做了;应该做的不做,对不起学生,也对不起自己。”(83页)前面说过,这本集子里面谈到的问题很多,上面只是就他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做了酱油的介绍。此外,如第三部分关于文章的分析鉴赏,第四部分关于写作当中的某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也都有很多好见解,值得我们学习,丹尼斯最重要的恐怕还是阅读这本集子的机会来对照检查我们自己的工作。有许多现在还常常有争论的问题,事实上圣陶先生多年前已经遇到,并且提出了他的看法。有的话尽管是对学生说道,实际上也使用于教师。比

13、如“举一反三”这件事,要教给学生这样做,教师就要首先这样做。那么,现在有些狡黠希望每一篇课文都有人给写出类似教案的文章来发表在刊物上,让他上课的时候照本宣科,那就完全不对了。这个集子里有一篇题为中学国文教师的文章,列举了七类教师,都是在教学上翻了这样或那样毛病的,很值得我们拿来做为反面的借鉴。当然,我希望这种类似的教师都已经或即将绝迹。语文教学二十韵(代自序)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孰善孰寡效,贵能验诸身。为教纵详密,亦仅一隅陈,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伸。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学子由是进,智赡德日新。文理亦畅晓,习焉术渐纯。操觚令抒发,二事有可云,多方善诱导,厥绩将无伦。一使需之切,能文意乃申,况复生今世,交流特纷纭。二使乐其业,为文非苦辛,立诚最为贵,推敲宁厌频。常谈贡同辈,见浅意殷勤。前途愿共勉,服务于新民。196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