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四诗词鉴赏训练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6499941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必修四诗词鉴赏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必修四诗词鉴赏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必修四诗词鉴赏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必修四诗词鉴赏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必修四诗词鉴赏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必修四诗词鉴赏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必修四诗词鉴赏训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必修四诗词鉴赏训练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12题: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注】此诗作于南宋孝宗乾道八年冬。当时陆游由南郑(今陕西汉中,当时抗金前线)调回成都,途经剑门山,写了此诗。1、“消魂”二字为本诗诗眼。请据本诗说明作者“消魂”的原因。(4分)第一,风尘仆仆之苦;第二,壮志未酬之痛;第三,细雨蒙蒙之景;第四,骑驴入蜀之事。2、请简要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第一,不甘心以诗人终老,渴望建功立业;第二,也表现诗人壮志未酬的痛楚与自嘲。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34题: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

2、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3、“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3分)“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4、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4分)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

3、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阕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不。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

4、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三、阅读下面一组诗,回答58题: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注】縠皱:绉纱,这里形容波纹细密如绉纱织纹。5、“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它描绘了怎样的一种景象?艺术特点是什么?(3分)这句诗描绘了烂漫的大好春光。杏花是早春典型风物,诗人专写杏花红艳,以杏花的盛开衬托出春意之浓。“闹”是炼字,用通感手法将无声化为有声,使人联想到杏花的蓬勃热烈和蜂蝶采花沾粉的热闹景象。6、“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两句诗,表现了怎样的美好情趣?(2分)这是

5、惜春、恋春情切的痴语,表现了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这两句诗还有珍惜时光、珍惜生命的哲理意味。送杜十四之江南白居易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7、有人评论这首诗中的“景”和“情”全由第三句关联,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同意。本句携景入情,朋友刚刚出发,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诗人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越 中 览 古李白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8、越中览古运用了怎样

6、的写法?(1分)这首小诗是否符合一般古典诗词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3分)怀古寄意。不符合一般结构。是起、承、承、转,前三句连写“古”,最后一句才转写“今”,这既是怀古的题材之需要,又显示出大诗人技艺娴熟,不拘一格。如果按照“起承转合”的思路,可以这样组织: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只今惟有鹧鸪飞,早无宫女满殿立。四、读下列文章(有较大删节)完成912题:在想象的奇异性的领域中,“无理而妙”的出奇联想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联想,是由生活中此一表象联想到彼一表象的想象活动。没有联想,就没有诗。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想象是十分丰富的,表现形态也多种多样。属于反常合道范畴的,就是这种无理而妙的奇想。在

7、西方的诗论中,虽然找不到诸如“无理而妙”的字眼,但却有类似的看法。例如莎士比亚就曾说过:“最真的诗就是最假的诗。”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泽也认为“逻辑不配裁判文艺。”在中国诗论史上,最早提出“无理而妙”的观点的,是清初的贺裳,他说:“诗又有以无理而妙者,如李益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此可以理求乎?然自是妙语。”商人妇因贾客无情而江潮有信,于是发出早知如此,悔不当初嫁与弄潮儿而免得空房独守的慨叹。诗通过反常的无理的联想,巧妙而生动地抒发了商人妇的内心感情。贺裳提出的“无理而妙”的观点,是对中国诗美学艺术的可贵贡献。无理而妙的美学目标仍在于动人地抒情,而且是抒发那种情深一往的痴

8、情,正所谓“意似无理,翻见情痴”,在表面的无理中把实际上可以理喻的丰富隽永的意义内容,蕴含于表面上看来不可理喻的矛盾的语言形式之中,使欣赏者感到诗的意象不是平板地模拟生活的常态,而有无理之理,奇趣无穷。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这种无理而妙的诗例俯拾皆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露胔(尸骨)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 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诗人们违反常情、常理,对客观的事物,予以主观的想象改造,运用主观的假定与推理,变无情为有情,看似无理,却生妙意,使读者获得耳目一新的强烈美感。想象是诗人的通行证,“无理而妙”是诗人的特权。这样,我们才可以读到古今中外许多美妙

9、的诗篇。“无理而妙”的想象,以深刻的抒情为其审美目的,创造了令人遐想的艺术世界。但是,它却不是纯主观性的。诗的想象,根植于生活的沃土,也不排斥理性的指引,否则,诗的风帆就会在无理性的大海上迷失方向了。生活是想象的基地,理性是想象导航的指南针,而感情则是想象的发动机。9、在第段末句,作者用了“反常合道”这一词语。(1)这里的“反常”用段内的另一词语说就是_无理_;它在本文的具体意思是指:诗人凭借主观的想象改造所反映的现实,违背常情常理。_(含标点不得超过30个字)(3分)(2)说它“合道”,这里的“道”是指 植根于生活,接受理性指导。(含标点不得超过15个字)(2分)10、在第段作者引用了莎士比

10、亚的句言。(1)其作用在于_说明西方诗论中有类似“无理而妙”的说法。(含标点不得超过20个字)(2分)(2)这句话的意思是 机械地反映生活的诗不是好诗。 (含标点不得超过15个字)(2分)11、作者在第段末说:“无理而妙是诗人的特权”。这一说法的意思是在正常情况下,只有诗人才展开“无理而妙”的思维活动。 (含标点不得超过30个字)(3分)12、选文末句说:“生活是想象的基地,理性是为想象导航的指南针,而感情则是想象的发动机。”如果不用比喻,而直截了当地陈述其意思应当怎样说?(字数不得超过15个字)想象的内容来自生活。(2分)想象应接受理性指导。(2分)想象的产生是感情激发的结果。(2分)五、默

11、写回答,完成1315题:13、锦瑟中可以理解为写悲欢离合的哪几句?这些句子由哪一句诗中的哪一词概括?(3分)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些句子由尾联中“此情可待成追忆”一句中的“此”词概括。14、锦瑟中间两联除了对偶,具体说说还用了什么写法?(4分)用典:庄生梦蝶,望帝杜鹃。其内容和作用课本注释中已有详细说明。通感兼夸张:珠有泪,玉生烟。极写对往昔的留恋与怀念。15、尾联中“此情可待成追忆”中的“可”什么意思?什么用法?这诗歌是陈述句还是疑问句?“只是当时已惘然”中的“只是”怎么理解?(4分)可,怎么。表否定的疑问副词。这句诗虽没有用问号,但可以看作反问句

12、。“只是”也是副词,就是,可惜是。六、阅读一组咏菊诗,完成1617题: 菊郑 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画 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释:九日,指九月初九重阳节。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形似松。这首画菊是生活在宋元易代之际的南宋诗人在宋亡之后所写。16、两首咏菊诗分别以菊象征了怎样的品格?(4分)菊: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画菊:坚信大义,宁死不屈,崇高伟岸。17、简要说明画菊诗中以下喻体比喻什么。(4分)百花:丧失民族气节、依附新朝的人们。疏篱:恶劣的政治环境。抱香:不变的民族气

13、节、人格操守北风:改朝换代后的社会、政治环境七、阅读琵琶行片段,完成1825题: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8、琵

14、琶女的遭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分)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乐伎被侮辱、被损害,年长色衰后生活更加悲惨的社会现实。1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个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点明主题的这两句诗表达了正直的士大夫,满心忠君报国,反遭贬斥流落异乡的感伤之情。20、在琵琶女演奏之前,诗人先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这有什么作用?(2分)说明她艺术造诣精深,很快进入乐曲的状态。21、第2段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2分)说明周围船上的人们都被精彩的音乐征服了,完全沉浸在袅袅余音之中。同时反衬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22、这一段具体描写琵琶女所演奏的乐曲,其前奏是哪几句?

15、(3分)前奏是“转轴拨弦三两声”后的6句,如泣如诉。23、描写轻重音交织的哪几句?(3分)是“轻拢慢捻抹复挑”后6句。24、描写音乐抑扬顿挫的哪几句?(3分)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后6句。25、哪两句“高潮”表现出紧张热烈的气氛?(2分)“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句。八、阅读下一文段,完成2629题:任盈盈演奏笑傲江湖曲 金庸令狐冲又惊又喜,依稀记得便是那天晚上所听到、曲洋所奏的琴韵。这一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温柔雅致,令狐冲虽不明乐理,但觉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别。这婆婆所奏的曲调平和中正,令人听着只觉音乐之美,却无曲洋所奏热血如沸的激奋。奏了良久,琴韵渐缓,似乎乐音在不住远去,倒像奏琴之人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细微几不可再闻。 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回旋婉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