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液体的压强.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6499915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液体的压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二液体的压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二液体的压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二液体的压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二液体的压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液体的压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液体的压强.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 液体的压强教学目标(三)、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听方向。2、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3、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色色的连通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演示实验: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

2、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底部有压强。老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侧面有压强。如果塑料袋子装的是别的液体,实验现象是一样的。拓展: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二、进行新课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有。为什么说有?就像我们在吃火锅时,在中间有一个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开了。假如设想一下,把隔板的一边的水拿走,另一边的水对侧壁就有压强。因此,我们都同意当隔板还在时,两边的水对它有压

3、强,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内部有压强。(一)提出问题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二)引导类比咱们先看能不能把液体分成若干小液滴,(边画示意图,边讲解)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在这个描述中,关键词是“大量、密集”。1. 直接类比请找出日常与“大量、密集”有关的事物,请同学们想得越多越好,尽可能多地告诉我。街上走的人群、乱哄哄的苍蝇、箱子中的苹果、一袋子大米我们从一大箱苹果开始研究。2. 拟人类比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只苹果,被装在箱子中。这时,你有何感受?呼吸困难、愤怒、受到挤压、挣扎、无奈3. 象征类比大家的感受也就是:无奈地承受。现在以“无奈地承受”为

4、题,说说日常哪些现象是这样的?在圈中的羊、在网中的鱼、同学们的学习状况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我们学习状况是如何无奈地承受?各方面的压力,如家长、同学、亲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后对于个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样的成绩在不同的班级或不同的学校感觉也不同。可见,由于学习的状况造成的无奈与压抑,来自各个方面,并与名次、学习环境都有关系。(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类比,从而使陌生的问题变为熟悉的问题。该环节是学生思维最独特、最发散的环节。在以上的这三个环节中,学生的想法很多,发散思维得到从没有过的训练,他们的好多想法来自生活,他们更熟悉,更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这几个环节中,只起组织、引导的作用。为使学生得到良好

5、的发展,切不可为了赶进度,匆匆而过,使学生来不及思考讨论,在最能锻炼学生能力的环节,达不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三)适用问题对应学习的无奈,你能否体验液体中的每个液滴的感受?每个小液滴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小液滴所在的位置(深度)有关,也与液体的种类有关。(四)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说根据刚才的讨论,请你谈谈对液体压强有关因素的看法。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同的深度压强不同,不同的液体中同一位置的压强也不同。(五)检验论证我们用实验来验证,现在有这样一种测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教师简介:我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在右侧的“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我们看到“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压强)。请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交流。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压强是相等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六)评估今天的实验只能到此为止。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实验: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失误?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知识应用:请同学们阅读书上材料,了解液体压强规律的应用(边阅读,边讨论)。请一位同学说明什么是连通器?举几个连通器例子。三、小结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有哪些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