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极了”与“糟透了”》教学设计[11].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6496414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极了”与“糟透了”》教学设计[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美极了”与“糟透了”》教学设计[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美极了”与“糟透了”》教学设计[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美极了”与“糟透了”》教学设计[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美极了”与“糟透了”》教学设计[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极了”与“糟透了”》教学设计[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极了”与“糟透了”》教学设计[1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极了”与“糟透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美极了”与“糟透了”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第1首诗给予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了父母的爱。设计理念: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设计主要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品味文章的内涵,感受并认识两种不同评价方式间的联系,形成学习能力。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多音字“咽”。2.利用朗读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的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

2、表达方式和联系。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两种不同评价方式间的联系,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父母的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和联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 质疑激趣,引入新课1.课件出示图片,你能用一组反义词来评价这幅图吗?有一个小男孩写了一首诗,却受到了表扬和批评,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2.你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3读课题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美极了”与“糟透了”。(板书课题)引领学生进入

3、情境,引发学生对课题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问题:(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得?(2)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注意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学生汇报。3.检查词语。 4.巴德8岁写了一首诗,引出了母亲的“美极了”与父亲的“糟透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那是为什么?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父母评价的句子和“我”的不同表现。5教师小结。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初步理解词语,通过自读,把课文读通读懂,把握文章的脉络。三、 品读课文,理解内涵1.面对同一首诗,父母的态度竟然完全不同?让我们先走进母亲

4、,母亲读完后有什么反应?(课件出示句子) 2.谁能来读一下母亲的话?你从中读懂你回了什么? 3.是呀母亲就是这样,只要孩子去的一点点成绩,她就会自豪,就会兴奋,就会幸福。此时,“我”的心情怎样?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 4.母亲用“美极了”夸奖了我,看来那首诗写得不错,那么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呢?(课件出示句子)谁来读一下父亲说的话,父亲认为我那首诗写得怎么样? 5.父母为此争论不休,文中是怎样描写我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四.感悟恩情 1.岁月的流逝当巴德成为作家后,他对父母的评价有了新的认识,从哪些语句中体现了巴德理解父母?我感到庆幸什么? 2.“美极了”也好,“糟透了”也罢,都源自父母不同形式的“爱”,才使我驾稳我的帆(板书画帆船) 3.在生活中父母长辈给予了你们不同形式的爱(课件出示)那同学们应该怎样回报他们的爱呢? 4.总结: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驾稳自己的小船,驶向成功的彼岸。让学生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本色。板书设计:10“美极了”与“糟透了”母亲 爱 父亲表扬 批评简笔画画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