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根本任务说课稿.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6493071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的根本任务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认识的根本任务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认识的根本任务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认识的根本任务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认识的根本任务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的根本任务说课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的根本任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 本框题是高二哲学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第二节第一框的内容,在联接第一节和第二节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后面两框的基础和前提,又是全课的中心论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内容 1、通过对事例的分析,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含义 2、分析认识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讲述这一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含义;真理、科学理论的含义理解:结合自身体验,通过对比,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含义;列举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实例,说明真理的确切含义。 运用:剖析对某事

2、物的认识过程,说明认识的根本任务,进而分析“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危害。2.能力目标: 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的教学,提高学生比较分析能力;通过对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的三条理由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3.觉悟目标: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的自觉性,正确对待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某些现象,能够从本质上予以分析。教学重点 1、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这个问题不仅是本框的重点,也是全课的教学重点。因为本课的中心论题就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阐明这一论题需要从三方面来叙述,一是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二是为什么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三是怎样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因此,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

3、本课的中心论题得以说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在认识上产生错误的原因之一就是以现象代替本质,把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高中学生由于知识和社会阅历的不足,容易只看现象,很难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他们对社会领域的事物的认识往往如此。可见,确定这一教学重点无论是从理论的学习还是进行现实的思想教育都是十分重要的。 2、在分析认识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时其中的第三条理由是重点。因为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重要,说到底应该表现在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上。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中的重要观点。因而抓住这个重点对于完整地进行认识论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难点 现

4、象与本质的区别是教学难点。因为上一版旧教材用一框讲述“现象与本质的区与联系”,现在取消了那个框题,而基本内容又要保留下来,容量增加,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从理论上看,首先难在“把不可分的东西硬要分开,现象和本质是密不可分的,为了研究的需要,不得不在思维中将其分开,这就造成思维中的困难。从学生的思维习惯来看,人们总认为一切都是可以直接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才是真实的,但现在却说看得见,摸得着的只是现象,而本质是要靠理性思维去把握的,这就有点使学生感到困惑。 二、 教学方法 1、 直观教学法 利用电脑图象、材料分析、举例说明等手段辅助教学,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 2、 设疑激趣

5、启思导学法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在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或容易忽视的地方设疑,制造悬念,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做答。教学生学会思考。 3、 讨论法 三、 学习方法 1、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寻疑解难,分析综合相结合的方法。 2、学会一种研究问题的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四、 教学程序 步骤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前提测评 人最可贵之处在于(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导入新课 电脑展示材料雷公。 设问 1、这个模样像猪并且可以食用的雷神真的存在吗?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里,

6、雷电是一种什么现象?为什么有这些现象的发生? 2、我们认识事物时首先接触的是现象还是本质? 3、我们要真正认识事物是看现象还是本质? (引出课题:认识的根本任务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含义)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设问启发学生思考,激起强烈的求知欲。 导学达标 一、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含义举例:我们对学校的认识,首先看到的是各种现象:学校的大门、校舍、操场、校园环境、各种设施;从门卫到校长师生员工的待人接物;教师的讲授、学生的活动。时间长了,了解多了,进而对学校的校风、教育质量、办学水平作出评价。从身边的实例让学生正确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二、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7、提问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由教师带领学生逐条分析第一点理由:从现象和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电脑显示材料二)引导学生总结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和联系。即,只看部分现象,抓不住本质规律;看到诸多现象,不等于认识本质。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事物的本质不能单独存在,它只能存在于现象之中,也一定要通过现象来表现。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事物的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它们或者从这个方面表现着本质,或者从那个方面表现着本质。可见,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接下来讨论:现象与本质的联系对我们有何

8、启示?(即透过现象可认识本质)。展现材料三:列子汤问中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引出第二点理由: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首先讨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比,哪一个更可靠?教师归纳:感性认识、假象、错觉都不如理想认识可靠。通过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总结出: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所以,认识不能停留在对现象的认识上,不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而要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接下来过渡思考:人为什么要认识世界?由此引出第三个理由:从认识的作用看,只

9、有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通过对“感性认识能不能指导实践?” 的分析直接讲述真理和科学理论的含义,且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这点由学生举例教师总结:认识事物,不仅要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要认识事物的本质;不仅要获得感性认识,而且要获得理性认识;不仅要掌握正确的理性认识,而且要掌握科学理论。 从认识的现象与本质的区别,从认识的程度,从认识的作用来分析,说明了认识不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最后说明本课的学习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指导意义呢? 3.方法论: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自觉性不要满足于对事物现象的认识,而要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讨论:腐败的本质么?腐败和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关系?为什么把腐败说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是错误的?要努力学习科学理论知识,特别要学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个内容: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提高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自觉性。六课堂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