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调查报告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6491361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调查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调查报告近年来,普通高校毕业生供给量不断加大,但是很多大型公司、跨国企业却普遍反映难以找到合适的大学毕业生。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适合企业的大学 生,是我国教育机构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为了解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工作及社 会适应状况,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普 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质量调查课题组特意组织了该次调查。每年我国有几百万大学本科生毕业,投入社会,大学生们到底能否胜任工作?碰到了哪些问题?用人单位对他们评价怎样?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我们不仅是 对高等教育最好的实践检查,也是极其宝贵的信息反馈。本次社会调查对2003-2008年毕业的普通高校毕业

2、生进行了社会调查,具体过程及相关内容整理如下:2010年3月,浙江湖州市,方式为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57份,收回57份。我们首先对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了比较精确的设计,问卷分为针对本科毕业生本人和用人单位两版,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到最前沿、最准确的调查 信息,再通过对所得到的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得出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质量 及相关体会、建议。针对毕业生的调查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项:个人基本情况;就业与工作状况;综合素质与作用;本科教育状况;本科教育改革建议。针对毕 业生用人单位的调查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项:毕业生的专业精神;毕业生的专业 技能;毕业生的沟通能力;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对

3、高校培养的建议和希望。对于本次的社会调查,从本科毕业生所进行的调查问卷中第一部分的毕业生基本情况显示出,毕业生的自身总体质量处于比较高的水平,47.4%的毕业生都曾经在校期间担当过学生干部或社团领导,47.4%的学生在校期间都获得过奖学金,63.2%的学生拥有英语四级和56.1%的学生拥有计算机证书,这些因素对于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都起到正面的作用,因此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基本素质的 培养是必不可少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都比较良好,98.2%的毕业生目前都有就业,自主创业的人数比重为7%,这一结果显示出绝大部分基础素质较高的学生均成功就业,且工作情况良好。(见图1)同时,从事职业与本

4、科所学的关联比较对口,35.1%的毕业生都在从事于所学专业以及38.6%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部分与专业对口,这对于用人单位的继续培训和对于工作的适应速度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也防止了所学专业知识的 浪费,但是,本科毕业生在工作中还是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证明自己,大部分的人 在毕业后仍然选择继续学习和培训。在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作用部分的调查中,很多人认为大学教育对个人素质和分析、创新、组织能力并没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36.8%(比例最高)的人认为大学教育的作用只能用一般来形容,这也一定程度的反映了中国的教育仍然 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对于个人综合素质,尤其是情商等在职场起到重要作 用的方面仍然存在

5、教育的缺陷。(见图2)45.6%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诚信非常强,同样45.6%的毕业生认为诚信对自己所在的工作非常重要。(见图3、图4)在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显示出,毕业生在个人素质和分析、创新、组织能力,专业知识应用三方面有着不错的表现,但是学校的教育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承受压力的能力,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培养。另外,100%的用人单位都希望我国本科教育可以更加重视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知行合一,即加强能力的培养,不仅专业知识得到充分培养,综合的能力同样可以得到充分培养,从而更 能承受社会压力,拥有更强的解决问题和逻辑思考能力。综合本次的调查问卷结果,尤其是综合分析毕业生本人及用人单位两方面

6、的问卷,笔者认为,用人单位对于2003-2008年本科毕业生的总体表现还是比 较满意的,本科毕业生对于岗位工作的适应和职业生涯也有比较强的信心,并且认为学校在专业技能的培养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双方仍然存在共 识,即认为大学教育改革让很多大学生收益的同时,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 方,尤其是对于“情商”和个人素质的培养需要进一步提高,很多毕业生并没有显 示出成熟、健康的心理状态,并且缺乏个人解决问题,承受压力和创新组织能 力,这些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起到和专业技能同样重要的作用。培养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精神,必须抓好集体建设,明确集体对每位成员的要求,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加强集体主义观

7、念。2、大学应当为增进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创造条件,应营造出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和专业技能培 训。更多地使在校生能够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即建立更多的、高效的教育实 践联盟,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局面。4、强烈的创新欲望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目前,不少学生十分缺乏创新欲望,为了克服已有的思维惯性,必 须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 望,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 动手能力。附图表:是否就业120.00% 98.20%100.00%80.00% 是 60.00% 否40.00%20.

8、00% 1.80%0.00%1图1大学教育对敬业及进取精神的影响40.00%36.80%35.10%35.00%30.00%很大25.00%较大20.00% 一般 15.80%较小15.00%8.80% 很小 10.00%3.50%5.00%0.00%1图2毕业生个人的诚信50.00%45.60%45.00%40.40%40.00%很强35.00%较强30.00%25.00%一般 20.00%较差 12.30%15.00%很差 10.00%1.80%5.00%0.00%0.00%1图3诚信对工作的影响50.00%45.60%45.00%40.00%35.10%很大 35.00%较大30.00%25.00%一般 20.00%较小 14.00%15.00%很小 10.00%5.30%5.00%0.00%0.00%1图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