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之低保制度.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6486508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之低保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公务员考试之低保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公务员考试之低保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之低保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之低保制度.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申论模拟考试卷(低保制度)一、 给定资料:(1)城市居民最低保障金是一种社会福利,是解决城市贫困人口生活的一道防线,是满足城市失业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救济金。因此,低保制度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心,更应该是现代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实施这项制度以来,为我国各项经济、社会改革措施的实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当前,政府为了关心低保户的切实困难,更好地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每年都投入了巨大的低保资金。为了更好地落实低保金的发放,政府也在不断地调整政策,使这一关系民生的低保制度的运行更趋于科学化、合理化。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低保制度的运行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需要政府各级部门乃至全社会一起来共同

2、解决。对此,中国网2004年1月17日发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报告。(2)西南地区:2003年中央拨付的低保资金到位的情况不太理想。四川省的一些城市反映,2003年的低保资金仅在1月、7月和8月拨付过3次。其中,1月和8月是中央的拨款,7月是省里的拨款。譬如乐山市市中区,到11月初,已经拨到账上的中央和省里拨付的资金量只是2003年全年需要量(以年初预算为准)的44%,在110月已经支出的资金量中占到49%。成都市,到11月初,到账的中央和省里拨付的低保资金量只是全年需要量(以年初预算为准)的29%,在19月已经支出的资金量中占41%。然而,低保制度的正常运行并没有受到影响,主要是地方政府的

3、垫款维持着这项制度的运转。乐山市市中区110月已经垫付低保资金300多万元;成都市则已垫付3000多万。低保资金的垫付最终主要落在区、县一级,鉴于低保制度“保障生存权”(用老百姓的话说是“保底”或“保命”的钱)的性质,基层政府东挪西凑也要给予保证,但这必然对地方政府正常的财政安排产生不利的影响。 制度经济学认为,一项有效的制度应该是可预计的。低保制度花钱不多(2003年平均每人每月56元)却能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其可预计性是很重要的。现在,低保制度对低保对象来说,是可预计的,确实地保证了低保对象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中央政府来说,也是可预计的,由于地方各级政府“守土有责”,

4、对于这项制度是不会掉以轻心的。但是,对于处于中间位置的地方各级政府来说,这项制度并不可预见,至少是不稳定的。用基层干部的话说:“我们不知道上面今后还给不给钱,给多少钱,什么时候给”上述城市在经济上还是有点回旋余地的,更加困难的地方多的是,会不会又因为这个原因而使这项制度落实不了呢,譬如出现“打白条”或变相“打白条”的现象,实在令人担忧。 (3)低保制度管理的硬件包括工作经费以及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方面。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问题近年来已经引起上面的重视,但是再往下,尤其是到了基层却进展缓慢,人手紧张的状况至今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与此同时,工作经费不落实的问题近年来日益突出。到了市以下,尤其到了基

5、层,没有一笔在自己的账户上名正言顺的可支配的工作经费,困难就大了。 关于低保工作的成本,以成都市双流县为例,2003年110月实际开支的经费为8.3万元,占同期低保经费开支的比例为2.6%,这笔经费用于普查、培训、印刷、宣传和差旅等方面;工作经费平摊到每个低保对象头上约为15元,以同期低保金补差平均每人500元(月平均50元)计算,所占的比例为3%。按民政部2003年7月对全国所有2920个县(区、旗)低保补差金额的排序,双流县排在1549名,处于中流地位。因此,上述数字是有参考意义的。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工作成本是“纯”成本,因为没有包括人工的费用在内。 财政部门一直强调,按照目前的财政制

6、度安排,低保工作经费应该由地方政府解决。根据这个原则,这笔经费实际上最终会落到县(区、旗)级财政头上,也许还会再往下分解给街道或镇的“财政”,甚至变相摊派给社区居委会。在基层,大多数地方要“额外”拿出这笔经费来实际上还是有相当的困难的,何况低保经费本身县(区、旗)财政还要负担一部分(10%30%)。因此,应该实事求是地考虑根据实际财政能力来解决这个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为“人户分离”在城市里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居委会干部自己掏钱去做调查的“感人事迹”在基层已经层出不穷。 (4)在调查中发现,还有两个令民政部门“恼火”的事是破产企业的增加和因城市建设造成的无地农民的问题。 目前,20世纪6

7、070年代搬迁到中西部地区的“三线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都很不景气,因此这些企业的破产、解体或改制的问题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将对低保制度形成冲击。在调查中发现,乐山市泊水街街道,14000多户,45000余人,2003年2月,低保对象为874户,1734人;到10月,已经增加到973户,2136人。10个月中增加的幅度为11%。成都市双流县,15万城镇人口,2003年有低保对象5387人,但是,现在境内有4家国有企业要破产,据初步调查,估计失业人员中可能会申请低保的涉及1000人左右,约为原低保对象数的19%。失业人员的大幅度上升,给低保制度的压力是很大的。尤其是年初的预算数

8、将会被大大突破,资金缺口如何解决?实在令基层的实际工作者发愁。 近年来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意味着土地被征用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原有的“可持续生计”就此被断送。按现行政策,农民可以得到一次性补偿,还可以得到城镇户口。但是,他们的就业问题是不在相关政策的视野之内的。在大多数地方,这些失地农民年轻的还能以打零工维持生活,年龄较大的则成为城市贫困人口,以致全家成为低保对象。 (5)2003年以来,低保制度时常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指责:一方面,继续抨击低保制度“养懒汉”;另一方面,则抱怨制度太严。 至于中国的低保制度会不会养懒汉,可以说,中国低保制度的标准是极低的,发达国家的标准大约在社会平均收入的50%

9、60%,而中国一般都在30%以下。同时,按制度规定,实际上政府支付的仅仅是家庭人均收入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之间的一个差额,2003年的水平是每人每月56元。而在西部地区,譬如四川省,还在努力使补差达到50元。按四川省的一般水平,大中城市的低保标准应该在150180元之间,所以,实际上2/3以上的“保命钱”还是低保对象自己挣的。说这些人就是“懒汉”,扪心自问,会不会于心不安。要通过层层程序去争取这56元的补差(有一半的人还拿不到56元),不是生活所迫,有多少人愿意去干? 至于“义务劳动”,在有些地方已经改称“社区义工”。或许在国人看来,做义工(志愿者)应该是一件“绝对自愿”的事,其实不然。在一些国

10、家,譬如美国,一个青年人如果没有做志愿者的经历,在升学或求职时会被“另眼看待”,因为你连志愿者也不曾当过,你怎样证明你是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呢?所以,要求低保对象去社区中做志愿者实在也是一件顺理成章的很普通的事,或者说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同时,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半年以上不工作,他的工作积极性就会下降一半;如果一年以上不工作,他的工作积极性就微乎其微了。所以,长期失业对一个人来说,不仅是收入中断或减少的问题,它所引起的心理变化是更值得关注的。到社区做志愿者显然是使失业者参与社会并维持他的工作积极性的必要手段。中国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中也加入了要求受助者参与“公益性社区服务劳动”的规定,这

11、是受助者应尽的义务之一。当然,这要考虑受助者的身体条件。但是,我们绝对没有必要把它与“强迫劳动”一类的负面的认识挂起钩来。 总而言之,在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中,低保制度还是被看好的,一项很不容易建立起来并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好制度”,要靠全社会来呵护。二、 资料分析:这是一组有关低保制度的资料,该资料由5则小材料组成:(1)绪言;(2)低保资金如期到位的问题到位的情况不太理想;(3)低保管理工作经费问题:不落实的问题近年来日益突出;(4)破产企业和无地农民问题令基层的实际工作者发愁;(5)对低保制度的认识问题既有抱怨抨击,又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每则小材料的意思概括出来后,就可明确看出,这组320

12、0字的资料主要反映了低保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三、申论要求及参考答案:(一)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0分) 该资料主要反映了低保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低保资金如期到位到位的情况不太理想;(3)低保管理工作经费不落实的问题近年来日益突出;(4)破产企业和无地农民问题令基层的低保实际工作者发愁;(5)对低保制度既有抱怨抨击,又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二)请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的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0分)针对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现提出如下解决方案:一要确保财政资金的主渠道地位,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应该责

13、无旁贷地保证低保经费如期到位;二要扩大城市低保资金的筹集渠道,可以从民政福利彩票收入、社会福利事业捐助收入、土地出让收入等中按一定比例提取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作城市低保资金;三是按照低保经费总额的适当比例(如3%)来确定低保工作经费,或者根据人均补差的一定比例(如3%)再按人头来确定;四要建立健全贫困居民的社会化保障体系、低保资金封闭运行体系、社会化管理的数据体系、监管体系等社会化管理体系;五要改变重生活保障为重就业保障,扩大就业空间,广开职业介绍渠道,完善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六要科学界定低保对象的待遇标准,维护低保制度的严肃性,等等。(三)请就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不少于1200字的篇幅,自拟

14、标题进行论述。可全面论述,也可就某一方面重点论述。要求中心明确,论点正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50分) 针对资料所反映的低保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可立论的角度较多。既可以以“大力完善低保制度” “对低保制度的思考”等为题,来全面论述解决低保制度运行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也可就某一方面重点论述,从第二题中选一把握性大、有话可说的解决措施为立论点,如以“努力扩大城市低保资金的筹集渠道”“建立健全低保社会化管理体系”“科学界定低保对象的待遇标准”等为题,来展开论述;或从“完善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的角度,从“一要改变重生活保障,轻就业保障的倾向,让有能力的贫困人群通过就业实现自我保障,对安置低保对象的产业、行业、企业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二要扩大就业空间,大力兴办门槛低、包容性强、吸纳劳动力较多的各类社会服务实体,努力发展社区服务产业,鼓励低保对象进行阶段性就业、弹性就业;三广开职业介绍渠道,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鼓励社会各界多渠道兴办规范的就业服务机构,免费为低保对象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和就业前的培训工作”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