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中的英国.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6485532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战中的英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战中的英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战中的英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战中的英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战中的英国.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英国在一战前经济 社会状况?决定了它在战争中怎样的目标?英国是十九世纪最大的殖民地宗主国,中国香港,缅甸,老挝,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澳洲,北美洲,南非,以及巴勒斯坦,以色列还有非洲的一些国家当初都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之一。重商主义之后,自由放任主义登上了历史舞台。知道一战以前,包括整个一战时期英国都是出于自由放任主义之下。英国的时代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时代,英国的兴盛是由自由资本主义支撑的。因此,打破大陆封锁,“不仅是不列颠的军队的胜利,也是市场经济的胜利。”而在拿破仑看来,这只不过是“小店主”的胜利。1852年英国议会曾发表一项原则声明,称自由贸易是英

2、国的国策。英国靠“自由放任”达到兴盛的顶峰,因此也希望自由资本主义的时代永远保持下去。但时代终究变化了,到19世纪下半叶时,自由资本主义走向了终结。英国人不得不承认,自由放任过时了。目标:从“欧洲均势”考虑出发,对法国采取有限援助措施,同时与德国保持友好关系,以寻求更大的利益与调整空间。英国在一战中的最终目标是:作为欧洲大陆的协调者来控制欧洲大陆国家的均势。2. 各国间主要矛盾冲突?争霸矛盾战争缘起: 3大矛盾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作为世界上头号的殖民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各个地区都和其它列强发生冲突。其中,英俄在亚洲,英法在非洲,争夺尤其激烈。由于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野心勃勃的德

3、国又成了它的主要竞争者,英德矛盾终于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德矛盾的发展大体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从普法战争至九十年代以前,德国打败了法国,建立德意志帝国之后,开始成为国际贸易中一个新的竞争者。这时英德之间一般没有发生严重冲突,甚至有时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斗争中互相支持。 第二,九十年代以后,德国从争取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情况发生了急剧变化。德国无论在贸易问题上,还是在殖民地问题上,都开始成为英国强有力的竞争者。英德矛盾在经济上的表现主要是贸易竞争。在殖民地方面,德国也成为英国最危险的竞争者。德国因为发展较迟,八十年代才开始夺取殖民地,只能是从别的帝国主

4、义国家手里去抢,至1914年,总共夺取的土地不及英国的十一分之一。其矛头又首先对准英国。第三,德国加紧扩充海军,准备与英国争夺海洋霸权(1898年,德国帝国议会通过海军法案)德国的日益强大,显然是一贯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的英国不愿意看到的。德国在争夺殖民地世界市场和制海权等方面威胁到了英国的霸主地位。英德之间的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3. 针对矛盾所采取的措施?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后果?措施:主张适当的削弱德国,使其脱离于与英国争霸的行列,但反对法国主张的彻底削弱德国。坚持保留了一部分德国主权,使德国与法国对抗以实现自己的目的。英国给德国废除了海空部队,但保留陆军十万,以遏制法国。英国

5、向来主张大陆均势,反对一国在欧洲大陆鹤立鸡群,战后法国异军突起,英国为了遏制法国,需要德国对法国进行一定的制约,以维持欧洲的实力平衡,这也是日后德国能在英国的暗中纵容下迅速军事崛起的重要原因,英国坚持这一主张的原因就是其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因此这一政策的后果是使德国再次均势崛起,二战埋下了祸根。4. 英国参战情况?由于英国参加欧战的真正动机是“欧洲均势”,英国联合欧洲大陆其他国家反对另一个霸权国家的传统此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这一点也注定了它在战争初期的立场:要扶持法国打败德国,但为了战后的“均势”,它还必须在战争中通过法德交战适当削弱法国实力。虽然它援助法国,但采取有限援助的态度,以政治生援

6、法国为主,将自己的主要力量龟缩在英伦,把保卫本国的安全放在第一位。随着战争后期局势的发展,英国意识到,如果一味采取有限援助法国的政策,战争颓势不会得到缓解。1917年,英国明显察觉到法国军队的厌战情绪,而且法国内政局势不稳,法国联合内阁内部要求与同盟国缔结条约以走出战争困境的呼声越来越高,英国控制法国的能力进一步削收到威胁。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被迫加紧了对法国的军事援助。总的来说,英国的伤亡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的1:57较法国的1:28损失小的多。英国的参战带着明显的目的,是从被动到主动的一个过程。5. 战争给各国带来的影响?经济上,战前的债权国变为战后的债务国,战后经济长期低靡、不景气,国际金融中

7、心也由英国伦敦转移到了美国纽约。一战中,英国的商船队遭到巨大损失,使其航运业遭遇重创,也导致英国贸易量的下降。政治上,主要体现在英国自由党的没落。在一战爆发前,英国自由党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和立法,开创复兴的局面。历史证明,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作用下,才进一步激化了英国的国内矛盾,加剧了政坛的冲突,从而导致了英国自由党的没落。在此过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表现出了强烈的催化作用。1918年,自由党尚可与其他政治力量联合而维持劳合乔治的首相地位,但以后自由党在大选中的得票率持续下降,1923年的大选中,工党得票率首次超过了自由党,成为英国的第二大政党,而自由党从此以后再也未能成为第二大党。国际影响

8、力方面,虽然英国在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保持了国际事务领导者的地位,但是由于其经济、军事实力的严重倒退,事实上使得英国不可能再像一战前那样控制世界,“日不落帝国”世界政治、军事霸主的地位都已名存实亡。华盛顿海军会议上规定英美海军实力保持一致,这说明英国无奈的承认了一战后不再是全球霸主的事实。社会方面,一战使大量英国男子离开原先的工作岗位而参战,一贯被视为弱者的妇女接替男子,参与大量战时工作。一方面妇女作为家庭支柱,承担稳定社会的重任;另一方面妇女广泛就业,直接参加战时经济和社会事务,为英国取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妇女社会经济地位,加速了女权运动的发展,而且使英国社会对妇女的传统偏见有所削弱。经过一战的冲击、影响,英国妇女终于获得了选举权。所以说,一战推动了英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殖民地方面,在战后虽然领土有所增加,但其对领土的控制力却因战争的巨大伤亡与物资损失而大大削减,此后英国的殖民地有很多开始独立,对英国社会各方面都带来很大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