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望月.docx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6485172 上传时间:2024-04-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望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望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望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望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望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望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望月.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望月翻开苏教版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一股素雅温馨的自然风裹挟着夏雨新荷、鸟语花香,月光鱼影扑面而来,青山秀水的诗情画意,语文世界的奇异和谐刹那间把我吸引了。倾听着大自然的声音,领会着大自然的丰姿,在诗意文字的引领下,我们突然翻开了一扇奇异独特的大门,始终通向我们和大自然的心灵深处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散文。全文以“望月”为聚焦点,虽形散却神聚。其静谧明雅的月色、清爽俊逸的语言、肤浅委婉的意境更给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供应了一个自然、质朴的视角。月亮是美的,看到月亮,使人顿生怜爱之情。而“小外甥”奇异的想象,则使文章颇添了几分童

2、话颜色,易于引起学生共鸣,便于启发他们同样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作为本单元的主体文章,望月还能通过课外拓展的教学形式,获得超越文本的意义建构,使学生在品读、感悟中体会“月亮”所具有的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并从中受到美的训练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二、说教学目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相关要求,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熟悉水平,我将本课其次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 品读课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独特、布满童趣梦想的句子,感受文本语句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蕴美,激发学生喜爱大自然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2、 积存描写月亮的诗句,领会诗词意境,体会“月亮”所具有的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同时

3、培育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力量。这是本次教学中的难点。三、说教学过程1、在赏析体悟中感受“月光之美”。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用一个字或词来概括形容一下自己阅读后的感受。(板书:美)在此根底上,指导学生疏理文章的脉络,以小标题的形式提炼出文章所隐藏的三个因素的美。(板书:月光之美 古诗之美 想象之美)(师:是啊,如水流淌的月色美,意味深远的诗句美,文中小外甥新颖的想象也很美。假如说文中的美直接感染了读者的话,课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在那样的夜晚,“月光之美”和“古诗之美”曾经深深地打动了和他的小外甥呢?)在这个环节,教师依据板书,因势利导,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并且引导他们反复品读,充分质

4、疑,教师将有价值的问题强调凸显出来:“月光”和“诗”既不是水,又不是酒,如何让“我们”沐浴其间,又怎会使“我们”沉醉不已?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结合中心句读出自己的体会,深入感受“月色之美”。【设计意图】在教学第一局部时,我主要着眼于朗读的指导与训练,通过“品读析情法”、“感悟鉴赏”等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进入语境,同时鼓舞学生敢于表达自己共性化的阅读体会。如从“吐洒”、“晶莹闪耀”、“镀”等词可以体会到月光的淡远、清幽,正如水一般清澈;而“隐模糊约”、“黑色剪影”等词写出了月光的模糊、安静等等。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感受“月光之美”,培育了语感,提高了对文字的感悟

5、力量。2、在拓展品读中沐浴“古诗之美”。(1)是啊!这明暗互衬、动静适宜的景,这让人动心动情的月光的美,如何不叫人沉醉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中心句,想一想,应当通过朗读强调哪些词语?(2)为什么在这句话中,“诗”这个词要用逗号隔开呢?(3)对啊!令我们“沉醉”的不仅是月光,还有什么?(4)“诵明月之词,歌窈窕文章”一直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下面,就让教师来扮演文中的“我”,同学们都是文中活泼聪颖的“小外甥”,我们还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充分调动自己的诗句积存,一起来再现当时“赛诗会”的情景,一起沐浴、沉醉在诗的情感和意境中去吧。(5)配乐讲解:你描绘的是明净清雅的林中之月。你呈现的是大气磅礴的沙

6、漠月升。你勾画了令人魂牵梦萦的家乡之月或者: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诗人月下独酌时孤寂的身影。通过你的背诵,我好像体会到了诗人在月夜快马加鞭赶回故里的欢畅。“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诗人的愁绪与绵绵的思念。 (6)再次回到中心句(幻灯):看来,同学们都是布满才气的小诗人,对写月亮的诗了解得还真不少,现在让我们再回到这个中心句,经过刚刚的“赛诗会”,你对这句有什么新的体会?你还能“品”出其它的意味吗?(7)小结:多美的意境啊!诗句由于月光多了一份灵动,月光却由于诗句添了一份厚重。月光和诗相互融合,浑然一体。让人沐浴其间,使人久久沉醉,不愿离去。【设计意图】在教学这一个环节时,我

7、尽量通过学科间资源的整合,既增加了古诗词观赏的直观性、情境性,又帮忙学生调动主观情感乐观参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在详细设计时,采纳“想象感悟法”、“积存拓展法”等教学方法,通过“丰富朗读形式,读出韵味;渲染课堂气氛,读出情味。”和“激发学生想像,读出意味;奇妙点拨引导,读出余味。”等多种手段,使学生在立体化阅读中还语文以画面、还语文以意象,实现读者与文本及深层次的沟通对话,感受到了诗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3、在迁移创作中放飞“想象之美”。指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局部。让学生通过描写小外甥神情、语言等词句,感受“小外甥”爱梦想、富有童真童趣的特点,并且说一说:“在小外甥眼里,月

8、亮像_ 。”(幻灯),同时,以“在我的眼里,月亮像_ 。”(幻灯)这样的说话练习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绽开丰富的联想,进展迁移创作,通过编写诗歌、画画,书法或创作童话的方法来详细地表现自己心中独特的那个月亮。【设计意图】在学生的画里,在学生的笔下,“独特”的月亮代表着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本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扶放结合法”、“迁移运用法”,使学生参加主体的语文实践与制造,把自己对月亮的感性认知、对文章情感的深切体验以共性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也进一步固化自己的阅读感受。4、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和与“小外甥”一道,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月光中,沉醉在意象深远的古诗意境里,沉醉在布满情

9、趣的制造空间里。正所谓“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人们眼中的月,实际上就是人们心中的月呀!盼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以心观万物”,去体会“万物皆有情”的奇异和乐趣!布置作业:(见附页)四、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进展。考虑到阅读教学的特点,在进展望月一课的教学预设时,我的理念是充分挖掘文本的情味、韵味和趣味,同时有效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努力构建开放而布满活力的语文训练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在赏析体悟中感受“月光之美”、在拓展品读中沐浴“古诗之美”, 在迁移创作中放飞“想象之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命体验,培

10、育学生懂得观赏美的情怀和学会表现美的力量。此外,通过品析研读、语言积存、句式比拟和想象写话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的综合运用,学生还体会到语文学习的规律,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由“感”而“悟”,由“积存”到“运用”,由“理解”到“制造”的层层深入,并从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五、说板书设计 24、望月 月光之美 古诗之美 “沉醉” 想象之美 六、说作业设计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项作业完成。1、作业一:(阅读以下描写“月亮”的散文语段,积存并背诵。)【语段一】月光如流水一般,悄悄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朱自清:荷塘月色 【语段二】“泰山月,是很美的。那空明澄碧的月色,令人想起潺潺的清泉。坐在泰山极顶的观月亮峰上赏月,云淡风清,玉盏般的圆月亮,悄无声息地悬在空中,那样的清,那样的静,恰似一泓蓄满琼浆的晶亮亮的湖,恍如一伸手,就可以掬下一杯清冽的甘露呢。” 沈世豪:泰山一片月 2、作业二:以望雨或观云为题,写一段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