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思维方式.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6485084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易的思维方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周易的思维方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周易的思维方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周易的思维方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周易的思维方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周易的思维方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易的思维方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周易的思维方式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适应环境演化发展的成果,是每一个民族深层思维的根。因此西谚有云:不以自己的文化来观察、思考、推理、解决问题,则一切都是无根的。现代科学哲学与认知科学的研究趋向指出,现代及未来广义信息化时代(智能时代)的主流思维方式将从西方传统的机械典范转向东方传统的系统典范;在教育方面也将由传统的分科教学逐渐转向统整或合科的跨学科及跨学门的教学,由本位主义的小教育观转向立足整体、综观全局的大教育观(例如我国教育改革中九年一贯的课程纲领所提出的统整课程与协同教学的前瞻性观点)。学者的研究早已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具有丰富的系统典范思想,本文尝试以现代系统典范的认识

2、论和方法论观点来筛选、整理的思维方式以与现代认知科学和科学认识论的部分研究成果(与系统典范相通者)进行对比,相互启发,期能以思维方式为切入点,为自然与人文的多元交流建立另一个管道,为国语文与自然科学之课程统整与协同教学的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认知模式、认知规律、思维模式、思维成长机制、统整典范、系统典范、周易思维。 何谓思维 思维的定义目前尚无共识,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人强调思维利用信息(吸收、储存、加工、传递等) 去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人认为思维不包括感知觉的高层次认知,有人认为思维心智中的表征结构以及在这些结构上进行操作的计算程序等等。本文拟采广义的说法把思维直接等同于认

3、知(原因参本文),是认知状态和认知过程的有机整体(状态与过程相互建构支撑、不断成长的整体(明确的内涵参图一及第五小节),并于下文中以与现代认知科学和科学认识的研究成果相一致的系统典范观点,根据思维的要素、层次、结构和运演机制等来分类和描述认知(思维)。 科学认识(思维)过程及其范畴结构 较简单的认知目标可以由上述较低层次的认知来达成,但对较复杂的任务,就需要较高思维层次的科学认识来解决。科学的认识以概念及概念的结构(图式)为主要要素,以逻辑为主要(但非唯一,参下)的推理规则,因此科学的认识过程主要就是概念和概念结构的发生、成长和运用的过程。根据运演(操作)水平的不同来分类,科学概念由低至高可以

4、分为潜概念、前概念、初概念和逻辑概念等四层次,分别对应于皮亚杰的四个认知或思维阶段(即感知运动时期、前运演时期、具体运演时期,以及形式运演时期)。因此,科学概念及其结构的发生和发展是在感知活动、经验事实(包括感知性经验和实验基础;与意象、符号等要素相联系)和观察实验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的稳定结构都具有数理逻辑结构的特征。科学概念的数理逻辑结构是科学概念成长的结果,但它又会反过来(反馈)加深主体对既有概念的理解,并且建构更多的新概念、新规则(法则、原理、定律、公理等产生式或程序性系统)。它们(概念的逻辑数学结构)同时也被用来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技能、检验和熟练科学方法的应用等等;而这些应用的实

5、践成果又会反馈回去,对于概念和概念结构的成熟和进步提供助益。因此,我们可以说科学概念的数理逻辑结构是一个动态的有机整体,它藉由概念的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法的应用、能力的培养等相互支持、相互建构的耦合反馈,使得科学认识能不断的成长。另外,在科学概念及其结构的形成过程中,逻辑方法(规则)(例如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并不是唯一的方法,非逻辑的直觉、顿悟、灵感、信念、联想、想象、相似、类比等方法也被用来建构概念及其图式或体系(数理逻辑结构)。而且不管是哪一种方法,运用它们进行推理所得到的结论,都需要接受经验之可重复性 的检验,这是科学认识的理性基础。根据过去科学发展的历史事

6、实,人类对于自然界之科学认识的成长就是这种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互支持、相互建构的结果。 的思维要素是符号(代表阴阳的断线与连线),在中此类符号经由概括性的象形、模拟性的谐声、联想性的会意、类比性的借喻、象征性的隐喻、和标志性的指事等方式(方法)发展成为意象、文字、数字、图形、概念和范畴。根据这些思维要素的表征结构及其运演(操作)机制来分类,(下称)的思维方式,由低至高,可分为潜逻辑思维、前逻辑思维、半逻辑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等五种。以前述的术语来诠释,中逻辑思维的外延与上述概念思维一致(即中概念的结构是逻辑性的结构,概念的运演是逻辑性的运演);半逻辑思维的外延与上述综合型思维(例如意象和

7、概念的联合运作)一致(这种思维既有逻辑性,又不完全遵守逻辑的规范,其有序性时隐时显,故称半逻辑);前逻辑的外延与上述意象思维一致(意象结构和意象的运演既不是逻辑的,也不是非逻辑的。它没有明显的逻辑结构和逻辑的格,但却有某种逻辑化(有序化)的倾向);潜逻辑思维与上述直觉思维一致(直觉思维的程序具有不连续性、跳跃性、突发性和瞬间性,但具有潜意识(非自觉的)的逻辑性,故称)。讨论如下: 1. 潜逻辑的直觉(观)思维。直观思维是以感官的直接感受和经验来体认和判定事物的整体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观物取象是这种思维的主要特征。例如的作者把的形成(阴阳、八卦、64卦等),视为是古圣贤观物取象的直接结果(文曰:

8、古者庖(伏)牺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另外,拟诸其形容(观物)、象其物宜(取象)、观其会通等都带有通过直接观察和模仿来认识事物的外貌和整体的意义。 观象制器(观对事物的观察或模拟直观,象卦象卦象所象征的事物。从观象出发,以断定吉凶,探求意义,制造器物)、观象系辞、观象玩辞(通过观察卦爻象及其所象征之事物,去揣摩卦爻词所表征的具体事物,以此来判定当前事物的发展趋向)等也都是直观思维的表现。 2. 前逻辑的意象思维。 观物取象不但是直观思维的特点,也是意象思维的一个具体表现(例如算卦时分别赋予八卦

9、以象征性的意义,并据此推断64卦的象征意义)。不过直观思维常常只注意事物的整体印象,以整体类比的方式去了解其他事物;而意象思维则不限于事物的整体类比,也着重局部的型态、结构或功能等的类比,甚或进行类比推理(创新)。 特别注重形象,认为形象之中具有深刻而丰富的蕴意,有的蕴意包含丰富的感情和主观信念等难以用言语来表达,所以形象比言语具有更强的蕴意和表意功能。此即所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之立象以尽意(意象)。象有爻位之象、六爻之象、八卦之象、互反之象、互体之象、方位之象等等,所以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用卦爻象及其所象征之事物的意象来判断眼前事物的情况,用有限的卦爻象来照应客观世界的无限形象

10、,并进行有序的运演正是意象思维的深刻特点。 3. 半逻辑的象数思维。它以符号、意象和数为思维要素,以象数合一的运演规则来认识、推断或预测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与规律。 中既有象又有数,例如阴阳爻象对应于奇偶之数、在算卦的过程中以数定象(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并由象与数合在一起运演来推断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趋势,这是象数思维的一种体现。象数思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从自然到人类社会,都有象与数两个方面(即既有可感知的性质、又有数量上的规定)。象数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抽象思维(如符号系统)与具体思维(如取象系统)相结合的产物。它从具体中引出抽象(如圣人观象做八卦),再从抽象中认识具体(如依卦象以判

11、定吉凶),将抽象与具体合而为一。 4. 辩证逻辑与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以整体的(阴阳一体,层层嵌套)、联系的(阴阳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互为条件、互为因果)、动态的(阴阳消长、相互转化)、有机的(阴阳相互支持建构,相反相成的)、同构的(阴阳现象的体验同构、运演同构、功能同构;一阴一阳之谓道)观点来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这些辩证思维的特征既有区别又有关连,讨论如下: (1) 相反相成的有机思维方式强调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面(通称为阴与阳),且任何对立面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不但能相互调节、相互制约以达成某种稳定的平衡态,而且会互补互助(相互支持、彼此建构,相当于控制论的反馈耦合,系统典范的自组织)使得

12、这个对立统一的整体(系统)可以不断的成长。 认为这种相反相成的机制是诸爻象、卦象所象征之万事万物稳定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基本法则。例如阴阳爻虽然对立,但作为64卦的基本要素它们又是不可分割,不可独立存在,否则就不能构成的爻象与卦象。两者之所以能构成64卦象,并进而组成种种不同层次的整体稳定结构(稳定的复杂巨系统,参下整体性思维),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是相异的、对立的,而另一方面则又是因为它们是相依的、相成的。 (2) 的整体性思维是把任何事物都看成是阴阳互补、可以稳定存在并能不断发展的小整体(小系统),而它们同时又是更复杂、更大整体的一个部分(子系统)。例如64卦的每一卦都自成整体(包含阴阳爻、内外卦

13、,是一个包含天人地之阴阳变化于一身的小整体),且可两两组成相综或相复的32组互补对(功能或结构互补(反馈耦合)的小整体),又可组成8组以八卦为单位的较大整体,或四族(干、坤、泰、否)以16卦为单位的更大整体,再并为以32卦为单位的乾坤两族,最后64卦本身则是一个更复杂的整体(即641642324168816 4322641)。因此每个卦的组成部分不但按照一定的规则,有序的组织起来自成一个整体,又以各种不同的联系方式相互建构支持、成长成为层次不同、复杂度更高、更多新质的更大整体(有如中国的套箱模型;箱中有箱,箱外有箱,层层嵌套。或太极的阴阳模型: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相互包含),而这种复杂的整体性

14、又是经由系统内外的复杂联系和关系表现出来的。 (3) 的联系性思维是以普遍联系、内外联系、多样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观点来看待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现象以及它们的抽象指代物(意象、符号、文字、概念、范畴等思维要素)。认为宇宙是广大悉备的,其间之万事万物(及其指代物)旁通统贯,形成一个环中有环、链中有链,环环相扣、链链相连的关系网络。因为联系(关系) 一般都是双向的,因此它具有使各种具体事物之间(或其抽象指代物之间)以及事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定义的特点。所以联系(关系)实际是事物本身、事物之间(或指代物本身和指代物之间)以及事物与其环境间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自耦合小系统(即联系具有自反性

15、、相互性、普遍性、多样性)。由具有这种特征的关系所组成的整体也通过这种关系形成一个有组织、有结构,可以相互定义的整体,脱离了这种关系所联系的整体,每个组成部分将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例如上述的有机性思维与整体性思维中的阴阳对立(相互制约的一种联系关系)、阴阳的相互渗透、互补互助(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互转化(转换使得整体的不同要素之间联系起来,有如皮亚结结构主义的转换规则。参下动态性思维)、自成整体、并以多样的方式互成整体等这些内容都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 (4) 动态性思维是以变化发展(变易)的观点来看待世界。与联系性思维相较,动态性思维强调每个小整体(例如卦)在各方面的时间联系和过程联系(联系性思维则侧重系统整体的内部及内部与外部环境的空间联系),它把系统整体看做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由系统内部要素(或子系统)之间,以及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中探求和把握系统整体的运动特征、变化的原因和发展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设计、改造和控制系统变化发展的程序和方案,以作为因应未来人事发展的指导。学者的研究指出,中的变易思想包含三个层次,一是爻象与卦象的变化,二是爻象、卦象所象征之人事吉凶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