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案例及反思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648314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潮》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观潮》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观潮》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观潮》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观潮》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潮》教学案例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潮》教学案例及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观潮教学案例及反思情景说明观潮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层次分明,其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描述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读来使人身临其境,深受震撼。本课要求学习生字新词,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这也正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我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占鳌头,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体会大潮澎湃,潮势

2、汹涌。教学过程片断一师:同学们,爱旅游吗?哪些地方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说名胜古迹并简单描述。师:大家能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描绘自己难忘的景象,真不错。老师也去过一个地方,我来把他描述一下。(师深情背诵3、4自然段。)(生啧啧赞叹不已。)师:你们想感受感受这一天下奇观吗?生:想。师:那就和老师一起去观潮吧!板书:观潮。片断二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写作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师: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想不想亲眼看一下大潮的样子、亲耳听一听大潮的声音?生:(迫不急待地)想。(学生看钱塘江潮录相,不时发出惊叹声)师:其实这一壮观景象在课文中也有。生:就是文中的3、4自然段。师:请大家读

3、一读,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得精彩些,待会读给大家听。(生自由读)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师:你读出了大潮的变化,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孩子。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生:激动。师:像他一样,一起读出这种感觉来。生齐读。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师: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这种壮观的场面吗?(生分组比赛读,教师指导)生齐读。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心崩地裂,好像大地

4、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师:喜欢这句的举手。(学生全体举手)。师:(举手)再加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待会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指名个别学生赛读,教师加以点拔,并与学生一起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掌。)师:你们读得很有进步。能让我试试吗?(学生高兴地点头叫好。教师深情朗读这一句。)生热烈掌声响起。师:谢谢鼓励。该你们了。让我为你们喝彩。行吗?(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师:棒极了!生:我特别喜欢这一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师:闷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谁来学学看。生:轰隆隆师:学得还

5、挺像。雷声比较沉闷,我们一起学学看。生:(齐摸拟)轰隆隆。师: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生:闷雷滚动。师:课文中用这个词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呀!谁来,把轰隆隆的雷声读出来。生1站起来用沉闷的声音有感情朗读。师:我已经听到远处的潮声了。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生: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钱,人群又沸腾起来”。师:假如你就是海塘大堤上的一员,此时心情怎样?生1:着急。生2:兴奋。生3:激动。师:难怪人群又沸腾起来了。看到那条白钱,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生:好。师:准备,开始。(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

6、,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师: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生:(齐答)人声鼎沸。师: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生齐读。师:让我们把喜欢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生有感情地齐读。有的还不看书,沉浸在大潮的浪涛里背诵。)师: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所说,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片断三师:如此雄奇壮观的场面,想不想再次亲眼感受一下。生:想。师:大家看了大潮后请用一句话说出你的感受。(生观看大潮录相)生1:大潮真是雄伟。生2:大潮,我被你的气势震服。生3: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师:中央电视台要办一期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特别节目

7、,正好缺一名解说员,大家愿不愿意试一试?给雄奇的画面配配解说词。生:(兴奋地)愿意。师:大家先在下面准备一下,然后再请同学到台上说。生积极读、背、演、说,手舞足蹈,表情丰富。生1、生2、生3、生4到台上精彩演说。师:作者围绕大潮声音、形状的变化,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具体描写出来,让我们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我们大家要学习这种细致的观察方法,平时多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去想,这样才能写出感人的文章。教学反思一、找准学生生活体验与文本的最近切入点,读为先声,先声夺人,点燃学生的激情,让学生在激情中踏上“观潮”的旅程在实录片断一中,教师的引入可谓独具匠心,教师首先让学生谈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

8、的名胜古迹,而后教师话峰一转,即席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观潮的重点段落的文本。老师激情澎湃的朗诵仿佛向学生展现了钱塘江潮来时如万马奔腾的场面,学生由衷地赞叹,也激起了他们心中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向往。激情燃烧的学生们在开课时便悟到了作者的情,更满怀着对“观潮”的期待。教师的开课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找准了学生生活体验与文本的最近切入点,采用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深情朗诵,给学生打开了“观潮”的大门。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急切地想与文本展开对话。二、以读为主,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张扬个性,在个性化阅读中领略大潮风采在实录片断二中,我利用多媒体把大潮到来的画面呈现给了所有的学生,首次震撼了他们幼小的心灵

9、,把他们和文中的作者一起放到了海塘大堤上,亲眼看潮、亲耳听潮,把作者的激情点燃到学生的心中,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文本中的教学重点潮来时的3、4自然段。此时,我想学生们的经历、经验不同,感受和爱好各不一样,应该尊重他们的读书个性,于是,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并让他们即席展示。在展示读中,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而后,带着鲜活的感悟学生又一次走向文本,在感悟中诵读。朗读,既承载了学生对文本最初的感悟,又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学生的展示读、感悟读中,我适时加入其中,我是“平等中的首席”,更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与他们一起朗读,一起欢呼,适时点拔,并指引学生进入语境,在语境

10、中体会“沸腾”、“人声鼎沸”,在情景朗读中再次体验文本,学生在展示、欣赏、鼓励这些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以读来解读文本,在读中,汹涌澎湃的大潮涌进了学生心里。三、在诵读中拓展,在开放中创新,让学生在多元互动和对文本的延伸中走进大语文的课堂从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看,积累和运用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级。如能创设新的情境,将学过的词语、句子用一用,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语言,对语言的发展有积极意义。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在实录片断三中设计了给文艺节目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配解说词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既可以用文中的段落来解说壮丽雄伟的画面,也可以自己创新,用自己的语言来解说。学生的发挥可谓十分精彩,有的即席朗诵文中精彩段落,有的大胆创新,自编解说词,如果说教师开放性的预设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那么学生充满灵性的生成则是给老师最好的礼物。精彩演说这一环节的设计并不是简单的课外延伸,而且比较好地体现了抓住关键点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联系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运用语言的过程,让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又从生活中回归文本,形成了新的语言、新的思维、新的认识,而这正是新课程意义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