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天气气候特点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6479877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天气气候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黑龙江天气气候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黑龙江天气气候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黑龙江天气气候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黑龙江天气气候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天气气候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天气气候特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地天气气候特点 环流的季节转换当地天气气候概况月平均降水月平均气温天气要素的极值灾害(极端)天气发生的天气背景及危害等黑龙江天气气候特点1当地天气气候特点黑龙江省气候寒冷,冬季漫长。按每3个月划为一季,与全国各地四季长短的始末一致, 但同处一季各地温度状况、物候现象差异很大。若按我国气候学家提出的用5d的平均温度 (候温)为标准,并兼顾各地某些能反映季节来临的植物或动物的生长和活动规律来划分四 季,能够较好地反映各地温度状况和物候现象的特点。按张宝堃提出的当候温N10C、V22C 时为春季;候温N22C时为夏季;候温V22C,N10C时为秋季;候温V10C时为冬季。按 此划分黑龙江省北部一些

2、市县在许多年份春、秋相连,没有夏季。因此,根据黑龙江省的气候特点,在日常的预报和服务中采用与南方各省不同的季节划 分方法。即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0月,冬季为11月一次年2月。 春季春季(35月)是冬夏季风交替的过渡季节,天气多变,气温变化大,空气干燥,降 水少,多大风。各地季平均气温一般在6.0C,北部大、小兴安岭及黑河等地在4.0C; 南部地区在6.0C。各地季降水量一般在50100mm,约占全年降水量的1217%,具有经 向分布特征,表现为东多西少,西南部地区一般不足60mm;东部三江平原、北部小兴安岭 及其南部等地在80mm以上;其它地区在6080mm。春季多大风,平均

3、日数各地一般在4 16d,约占全年大风日数的5070%,大、小兴安岭,三江平原东部等地在48d ;松嫩平原 大部在1216d;其它地区在812d。各地相对湿度一般在5070%,松嫩平原西南部不足 50%;三江平原东部、哈尔滨地区北部在60%以上;其它地区在5060%。夏季夏季(68月)黑龙江省盛行东南季风,气候温热、雨量充沛。各地季平均气温一般 在1622C,大兴安岭北部在1618C;小兴安岭、黑河等地在1820C;南部、东部地 区在2022C。各地季降水量一般在250400mm,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7成,大兴安岭北 部、松嫩平原西南部地区不足300mm;北部大部和东部地区在300350mm;中

4、部地区在350 400mm。各地降水(日降水量N0.1mm)日数一般在4050d,西南部地区不足40d,其它地区在 4050d。各地暴雨(日降水量N50mm)日数一般在,北部地区在;南部地区在。秋季秋季(910月)是从夏到冬的过渡季节,夏季风衰退,气温迅速下降,降水量减少。 各地季平均气温一般在11.0C,北部地区在7.0C ;南部地区在11.0C。各地季降水 量一般在120.0mm,呈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西部在60100mm,中部在80120mm;东部 在100120mm。冬季冬季(11月一次年2月)受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气温低,降水少,气候寒冷、 干燥。各地季平均气温一般在-()C,北

5、部地区在-()C ;南部地区在-()C。 各地季降水量一般在42.0mm,约占全年降水量的3-6%, 一般为西部少、东部多,西部地 区在618mm;东部和中部地区在3042mm;其它地区在1830mm。各地积雪日数一般在 70200d,大兴安岭北部、黑河等地在110120d,西南部的松嫩平原在7090d ;其它地 区在90111d。2环流的季节转换黑龙江地处中高纬度地区,强冷气团与强暖气团分别在冬夏两季交替影响,从而形成影 响黑龙江省的主要天气系统多为大型天气系统的特点。影响黑龙江省的主要天气系统为高空 的大型槽脊和低涡系统,地面的锋面、温带气旋和反气旋。冷锋是黑龙江省最常见的天气系统之一。通

6、常与地面气旋相伴,形成气旋锋面系统。冬季冷气团势力强盛,冷锋降水比较多见。夏季,黑龙江省气旋锋面活动频繁,气旋锋面降水 盛行,约占全年降水的95%以上。冬季暖锋是黑龙江省大到暴雪的主要天气系统,占冬季大降雪的37%左右;春、秋季较 大降水中暖锋性质降水占绝对优势,为;夏季,暖锋锋区暴雨比较常见。天气形势上,西 南气流前部存在暖锋锋区,其北侧或东北侧有偏东风或东南风冷空气,冷空气在暖锋前缘与 暖空气汇合,偏东风或者东南风与西南风形成风切变。锢囚锋是冬季黑龙江省大到暴雪的主要天气系统,占冬季大暴雪的18%左右。锢囚锋 降雪雪区范围大,雪区移动缓慢,常在原地形成长时间持续性降雪,危害甚大。在春、夏、

7、 秋季降水影响系统十分复杂,锢囚锋通常与暖锋或冷锋共同作用产生强对流天气或较大降 水。静止锋在黑龙江省比较少见,冬季黑龙江省静止锋带来的较大降雪仅占1%。在春、夏、 秋季极少出现维持N6h的静止锋。蒙古气旋可以造成黑龙江省大范围的暴雨和大、暴雪天气。造成黑龙江省区域性暴雨天 气要求700hPa高空图上,105 E、46 N附近有冷性低压或深槽存在,温度槽落后于气压 槽,槽后部为偏北风冷平流,槽前偏南气流不越过50 N;副热带高压脊伸至朝鲜半岛或日 本一带,但不越过黑龙江省及以东区域,这样才能保证蒙古低压沿锋区位置进入黑龙江省, 形成区域性暴雨或大一暴雪天气。进入黑龙江省的蒙古低压,其移动方向受

8、高空环流形势不 同而不同,当东亚大槽稳定时,它向东南方向移动;当东亚大槽不稳定或有蒙古低涡东移时, 它会向东北方向移动,影响黑龙江省北部。温带气旋是中高纬度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主要出现在副热带高压以北的中、高纬地区, 它发生在极地气团和热带气团交汇之处,斜压性强。东亚地区的温带气旋主要发生在两个地 区,一个地区位于4555 N,并以黑龙江省、吉林省与内蒙古交界地区为最多,习惯 称这一地区发生的气旋为北方气旋;另一地区位于2535 N,即我国的江淮流域、东 海和日本南部海面的广大地区,习惯上称这些地区的气旋为南方气旋。统计19582001年 气象资料发现,东亚北方温带气旋月平均发生频数个,5月最

9、高,4月次之,1月最少;且 夏半年明显多于冬半年,暖季发生次数高于冷季;春季35月气旋发生频数最高,占全年 总气旋发生数的;冬季122月发生频数最低,占全年总气旋发生数的;其次是夏季和秋 季分别占%和。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中高纬,是受温带气旋影响较多的省份之一,温带气旋可 以给黑龙江省带来较大降水天气。温带气旋的生命发展史可分为四个阶段:波动阶段、成熟 阶段、锢囚阶段和消亡阶段。影响我省的主要温带气旋有:东北气旋,黄何气旋,蒙古气旋。影响黑龙江省的高压系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鄂霍茨克海高压,蒙古高压,贝加尔 湖高压,乌拉尔高压脊。东北冷涡是指在我国东北地区附近具有一定强度(闭合等高线多于两条),

10、能维持3- 4d甚至更长,且有深厚冷空气的高空气旋性涡旋。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但以56月份为 最多,东北冷涡(3560N, 115145 E)生成后在东北地区及其附近上空活动。 500hPa天气图上至少能分析出一条闭合等高线,并有冷中心或明显冷槽配合。它是从地面 到6km上空的一个冷性气柱,这个冷性气柱呈逆时针方向且不断旋转,旋转过程中,会有冷 空气分离出来,产生降水。由于东北冷涡高空温度比较低,当低层有加热时(如暖平流、太 阳辐射)则会导致层结不稳定,可能出现低温、连阴雨和强对流天气,产生冰雹、雷暴、局 地暴雨等天气。另外,东北冷涡的准静止性,可使这类天气反复发生。东北冷涡是黑龙江省降水的主

11、要影响天气系统,占整个降水的37%。根据19851994 年出现的冰雹过程统计分析发现,83次冰雹过程中由冷涡系统影响的占; 19721991年哈 尔滨气象站观测到的55次飑线中与冷涡有关的有35次。不均匀地形有利于中尺度系统的产生和发展,地形抬升、纬向次级环流和小股弱冷空气 共同作用是大暴雨产生的重要原因。数值试验表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地形对嫩江、松 花江流域东北冷涡的暴雨形成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暴雨的落区和范围影响最大,对强度 的影响次之。虽然冷涡暴雨更多的表现为局地强对流天气,但如果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 后,低纬天气系统对西风带低值系统降水产生加强作用,同时有充沛的水汽输送,则能

12、够产 生区域性大暴雨,冷涡长时间维持则可能出现大范围洪涝,例如1998年松嫩流域大洪水。影响黑龙江省的西风槽指500hPa, 3555N,内蒙古至华北、东北地区(115 130 E)的低槽,槽线南北长度大于5个纬距,槽线近于东北西南走向。盛夏(7、8月份)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跳到30 N以北,当黑龙江省处于副高西北边缘时,西风槽作用 下可产生暴雨。西风槽与副高相结合或西风槽与台风残留雨区相结合产生的暴雨天气占黑龙 江省夏季暴雨的7%。冬季,以蒙古和河套为源地的西风槽是黑龙江省寒潮天气、较大降雪、 春季较大降水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按照源地不同可分为新疆低槽、蒙古低槽、华 北低槽、河

13、套低槽以及新生低槽。低槽产生的冬季大到暴雪天气占黑龙江省大暴雪天气的 60%以上,夏季暴雨中占7%左右,春季较大降水中,低槽占17%左右。统计发现,青藏高原南侧一年四季总存在一个低压槽,这是由于高原和孟加拉湾特殊地 形作用的结果。在冬半年青藏高原位于西风带中,由于绕流在高原南侧形成一个相对少动的 地形槽,此槽与孟加拉湾地形槽叠加,在其上不断有小波动发展,这被预报人员称之为“南 支槽”。南支槽是造成低纬地区强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但79月份随着副高的北跳和加强 西伸,南支槽上的波动沿着副高西侧的西南气流不断向东北方向移动,会影响东北地区。通 常南支槽与北部低槽合并加强东移影响黑龙江省,给黑龙江省带

14、来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当西南暖湿气流发展北进时,对应地面气压场表现为一个西南一东北向的低气压区,风 场上为西南风和东北风的流场,一般其北部有较密集的等压线,南部等压线不闭合,为了与 常见的低压气旋区分称为地面倒槽,它表示在地面上存在一股暖湿气流向北发展;地面倒槽 的另一种形式为台风登陆后减弱为热带低压,沿着副高南侧偏东气流西进而形成的倒槽,称 为台风倒槽;地面倒槽是黑龙江省降水的主要地面影响系统,通常指由华北或河套伸向辽宁 省、吉林省的低槽。当倒槽发展时,如果高层有短波槽配合,地面从西北或东北部有冷空气 侵入,往往在倒槽内产生较大降水;冬半年常常给黑龙江省带来大雾、暴雪等天气,夏半年 造成强降水

15、。3当地天气气候概况、月平均降水、月平均气温黑龙江省属中温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6C,年平均降水量390 660mm,无霜期90170d。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气候严寒、干燥并漫长;夏季受副热 带海洋气团的影响,气候温热,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两季气候多变,春季风多雨少, 易发生干旱,秋季短促,降温急剧,霜冻较早。年平均气温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具有明显的纬向分布特征。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北 部、伊春西北部年平均气温在0C以下,是黑龙江省气温较低的地区,其中漠河年平均气温 为-4.3C,是全省气温最低的地区;齐齐哈尔西南部、大庆南部、绥化南部、哈尔滨大部及 三江平原大部、

16、牡丹江等地年平均气温一般在5.0C,是全省气温较高的地区,东南部的 东宁年平均气温为5.5C,是全省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1月为全年最冷的月份,月平均气 温大兴安岭大部地区低于-25.0C,其中漠河最低为-29.8C,中部、北部等地一般在-()C; 南部、东部和东南部等地一般在-20.0C以上,其中东宁最高为-13.8C7月为全年最热的 月份,月平均气温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在20.0C以下,其中呼中最低为17.4C;中南部地区 在23.0C以上,其中杜尔伯特最高为23.7C,其它地区一般为23.0C。黑龙江省年降水量分布差异较大,区域性显著。一般东部多、西部少,中部山区最多。 降水中心在小兴安岭南部和张广才岭山地,年降水量600mm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