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行上师《微言大义》.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647836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行上师《微言大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万行上师《微言大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万行上师《微言大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万行上师《微言大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万行上师《微言大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万行上师《微言大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行上师《微言大义》.doc(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万行上师微言大义1一切禅修皆离不开“止观”,一切禅定功夫皆来自止观,世出世法皆不离止观。止是修定,观是修慧,功德福报皆来自止观双修双运。2证悟心的本质缘起性空,才会明白性、相平等,是一非二,才会超越善恶美丑,停止轮回。3心生万法生,心息万法空。是心轮回,是心做佛。4解悟心法开智慧,证悟心法了生死。5心不具实体,但具实用;既无中心,也无内外;不在时间内,不在空间外;无所在,无所不在;用之即有,舍之融法界。要见心么?只在用处睹风采!6生命无常,随时都会与死亡相遇。也许明天不会再来,但今天毕竟存在。所以我们应该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存在的当下最有意义的事,莫过于对死亡的训练修习禅定。7没有看住自己的身

2、口意,才会产生许多负面的情绪,进而导致轮回。8真正的涅槃是福慧具足,证悟实相,再把福慧奉献给社会和众生,引领众生证悟实相。9虔诚心可以让你远离一切恶习,渐渐深入禅定见到自性。10只有见到自性后所获得的一切,才是真正的、万有的财富,才是永不枯竭的宝藏,才能真正地解决灵魂的饥渴。你才不会再彷徨、迷失。11上根器的人一旦认识真理,就会努力践行,直至证悟眞理;中根器的人认识真理,只会挂在嘴上说给人听,自己不去践行;下根器的人永远视财色名利为真理。12人一旦有了理想,就应该为实现理想而支付成本放下过去轻装上阵,不让旧习重履覆辙。否则,你的人生会永远在原地踏步。13当下的每一个念头都是修行的开始。如果你至

3、今尚无目标,还不努力,那你就是在虚掷光阴,空耗生命。当死神来临之际,谁也帮不了你!14知识是解悟,禅定是证悟。15把身口意奉献给三宝才是人生最明智、最有意义的选择,也是最崇高的目标。16生而为人,未闻佛法或闻而未证,将是何等的遗憾!此生若不学佛,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啊!17既然你不想留在娑婆世界,为何现在还不勇猛精进修学佛法呢?要在死亡尚未降临之前,使自己具备足够的资本证悟空性,并安住在灵明觉知的法界空性之中。18灵明觉知的空性离于任何有无、生灭、来去、增减的状态。它随境而显,不受境扰,过后无痕。它只会带给众生无限的喜悦和无与伦比的宁静。它的存在惟有淡定、温柔、慈悲与智慧。19参禅者说禅高,修密

4、者说密深,念佛者说净好,学教者说教圆。各宗祖师另立门庭,各具手眼,各出机轴,皆是方便。法无高低,人有利钝,祖师皆是菩萨示现。20当你深入禅定将会发现,世间任何事物对你都是多余的,你绝不会留恋,只会随缘做事。此非消业,也不是结缘,而是爱心、智慧与责任。21来到我们面前的每一件事,既是来历练我们的,又是对我们的考验。22将持戒与善行当作终生的伴侣,你将获得无法言喻的喜悦。23了悟者的头脑超越一切概念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轮回与涅磐惟有当下一念清净、祥和、智慧、慈悲,以赤子之心看待世间一切,不是零就是百分之百,永不居中。24“佛子魂”:坚持爱国爱教,以戒为师,三业清净;坚持人本佛教,立足人间,服务

5、社会,追求解脱;坚持素食、独身、僧装;奉行五戒十善,广修四摄六度。25心灵发出如此美妙的法音,然而自己却不去修证,只是一味地呼唤他人快来修,这不是智者的选择。天天阅读医师的处方是治不了病的。26闻到佛法,但没有把佛法融入自己的血液,渗入自己的骨髓进行大换血、大洗髓,那是解脱不了的。只要付出努力,定会如愿以偿,功德圆满。若不努力践行佛法,即便佛陀在我们身边,也无法开悟啊!27学佛之人应当知荣辱,讲正气,善感恩,求奉献,促和谐,努力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能力上能为领导分忧、为众生解难,学、修、行兼备的优秀佛子。28精进是成就一切的保障。觉照是强大的护卫,它能把所有不好的、负

6、面的力量拒之门外,令正念不断增长,使充沛深厚的禅定在你心中诞生开花结果。29佛陀的教法并非每生每世都能有幸得闻,这一世闻到了就应该及时享用。现在没时间,何时会有时间?修学佛法是人生最佳的选择!30任何一个法门,起初都是通过作意来收摄散乱的心以达到专注,随时随地带着警觉,保持身口意不偏离道。初学佛法绝不能让身口意顺其自然,否则你将无法管住身口意。31家人既是我们的朋友、同事,也是我们的老师,还是我们的“敌人”,更是我们的法务眷属。如果一个人处理不好与家人的关系,肯定也做不好佛事。家事即佛事。32尽早用佛法的思想充实我们的心灵空间,不仅这一世受用,生生世世都会受用。否则内魔生起,外魔入侵,占领了心

7、灵空间,天天都活在烦恼之中。33超越声(赞美、诽谤)色(美丑),即是半个圣人。凡夫最在意的是外界的声色,而圣人则是学会了用心去感受声色背后无声无色的境界。34成就事业真正的本钱是能管住自己的身口意。谁也不会和一个连自己身口意都管不住的人打交道。这种人不可能成事,也没有资格与人共事,更没有资格学佛。学佛先做人,做人先学佛。35只有众生会舍弃明师,没有明师会舍弃众生。如果你能全然地信任一位明师,他就可以引领你直至证悟。学着把自己的身口意交给明师就是一种解脱。36世上惟有学佛与孝敬无需准备,不能等待。当下就是最好的时机。拥有人身就是用来修学佛法和服务众生的。具足佛法的同时就最大地利益了众生和社会。3

8、72012年带走了我们的烦恼与无明,留下了智慧与慈悲。2013年将给世界带来和平,给您带来吉祥与平安!38艺术是智慧的显现,是心灵美的显现,是远离低级趣味、迈向高雅的成果。真正的艺术家就是半个圣人。39掌握了道,不仅体现在讲道上,还体现在用道上。要用道,就要勤勉地操练道(借事炼心)。要操练道,就要学会道的各项规则。掌握了道的规则,就意味着入道、能用道了。40观想上师或佛菩萨,可以让你远离一切恶缘,建立一切善法;可以让你超越轮回,免下三恶道之苦。观想什么就与什么相应,就会拥有什么。41杂念无实性,亦无法停留,来去如风。若不执有痕,不执无迹,何需压与拒?42试着让自己的生活尽量简单,慢慢地就会体验

9、到解脱的滋味。物欲的念头一个接一个,意味着痛苦一个接一个。圆满的人生就是学会放弃欲望,安住在宁静祥和的觉性之中。43远离一切戏论,不忆过去,不思未来,不被现境所牵,保全当下之心,安住于全然的觉照之中,无住无相不落空,就是最好的修禅,自然会获得究竟的解脱。44人生最聪明的方式,就是悟道之后游于道中,不违背道。否则,轻则前功尽弃,重则性命不保。何谓道?各行各业的规则就是道。45有一种人不能进步,是因为固执己见;有一种人天天进步,是因为善于接受他人的批评、指责和建议。接受别人标志着自我的死亡,意味着灵性的成长,是勇气与智慧的体现。46修习禅定每天不少于三次,每次不少于四十分钟,每天都在训练自己的专注

10、力,进一步每时都在善护自己的身口意,进而降伏身口意。如此才能善用身口意,最终达到面对人事物身口意既不着相,也不住空。47你不可能一开始修习禅定就能专注,就能感受到心与万物同一体。万物即是本来面目的显现。身心无论处于何种状态,都必须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修炼。方法加时间等于功夫!48不要每天都在想:我修得对吗?我修到什么程度了?我今生能开悟成佛吗?我今生不可能证到我师父的果位每天都被希望和恐惧所折磨,内心从未宁静专注过,这不是一个修行人所应为。49财富有聚有散,权势有起有落,它们可成为功德资粮,也可成为地狱种子。50虽然你看不见我,但我无时不与你同一体;虽然你听不见我,但我无时不在听你诉说;虽然你

11、感受不到我的体温,但我无时不在感受你的呼吸。51古人说少年读书,成年做事,老年学佛。实际上学佛越早越好,因为佛法教给人最圆满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学佛分三个阶段:学习经教,实践佛法,普度众生。52善行决定了一个人今生,乃至来世的解脱与快乐。莫嫌善小而不为,莫因善大而却步,大小只在一念间。善行是解脱痛苦、获得快乐的最佳途径。53一个人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决定了他一生的所作所为和喜怒哀乐,也决定了他的生死轮回。一个人若能在青少年时代就遇到成就的明师,他的一生乃至生生世世都不会迷失方向,都能感受到圣人的解脱和自在。54如果我们真的做到了把身口意供养给明师和佛菩萨,我们还需要修学,还需要追问会不会解脱,能不

12、能证悟吗?真做到了,就已经证悟,解脱,和明师、佛菩萨同一体了!55错误是成功者必须支付的成本。在未成功之前,必须依赖和仰仗过来人。生活中偶尔被骗也是成长成熟的助缘。若能把佛法作为自己的核心思想,你的人生必将免除很多弯路和痛苦。56宇宙间惟有因果在主宰一切,人是因果的主宰,那么人又由谁主宰呢?57贪财的人永远贫穷。好权的人永远奴颜。惟有放下,知足,感恩,才会拥有圆满的人生。58所谓“保任”,“保”是保护自己的身口意,即有觉有照,能发能收;“任”是任其自然而不离道,不逾矩,圆满而无痕。59看似平凡,出手方知不凡。60世间之物皆是用,用过就应放下。不怕你拥有,就怕你留恋不舍,每天都在“我”和“我的”

13、之间纠缠不休,烦恼不已。61人生有生必有死,只要经历了就应该成长,超越,否则就是堕落。62当你不是什么的时候,你是你,我是我;当你是什么的时候,我就成为什么;当你什么都不是的时候,你就是我,我就是你。63死亡的时刻,唯一能帮助我们的只有佛法。无明的众生之所以不停地轮回,是因为执着于世俗的虚幻之物。世间上还有什么比当下修学佛法更重要的呢?64不是我们的根器不够,而是我们把太多精力放在追求俗务上了。人的精力有限,生命有限,应该以有限的生命,尽快证悟无限的觉性。65忍辱的人能负重,忠诚的人得友谊,宽容的人享幸福,谦虚的人获知识,严谨的人少错误,虔诚的人通神灵。66人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注定会死亡。惟

14、有透过禅定审视死亡,才能超越死亡和对死亡的恐惧。不要把太多精力放在财色名利、衣食住行和身体的装饰上,应该对心灵的问题多作思考。67心量小时,小事亦成大事;心量大时,大事亦成小事。68有为无为,皆是戏论。诸法空寂,本无生灭。真心不显,颠倒梦想。彻悟本源,无我无所。法性常在,本来涅槃。69成佛之路戒定慧,地狱之路贪嗔痴。70万法归心明佛性;行深般若度有情。71不要因小事而破坏自己的形象和周遭的和谐。做人是做一切事的根本。心中只有自己的人是孤独的人,可怜的人。人贵在包容,贵在承担,贵在无我利他。72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东华寺)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参!73欲普度众生,先要利益众生。发无我利他

15、之心是为人处事的根本,但要讲究方法。方法是媒介,是纽带,有时比结果更重要。74人生存在惟有利他才有价值,有价值才有意义。你所追求的若不是社会所需、众生所需,既不利国也不利民,都是自己所需所爱,有何价值与意义?又岂能成功?75生命中的贵人既是加油站又是避风港,既是良师又是益友,更是能让你卸掉铠甲的田园风光处。76生命中的贵人看似不期而遇,实则有言在先,可遇不可求,来时用心珍惜,去时不需留恋。77身教重于言教,责任大于利益,耐心胜过智慧,细节决定成败。78吾本空手来,必将空手去。万物虽存在,只在一瞬间。若能瞬间悟,即可见永恒。79学佛之人,慈悲心易发,菩提心易发,勇猛心易发,精进心易发,但多是五分钟热度。正确的方法+时间=功夫。在修学佛法的道路上,恒心与耐力有时比发心更重要。80清静心乃入道钥匙。现世众生内心或庸塞或荒凉,以如此之心,如何成人?何以入道?81慈悲心是八正道的根本,是解脱六道、超越三界的根本,是成佛、度众生的根本。然而,何谓慈悲,几人能知?82自性如虚空,真妄在其中,三心若已了,体相何需分?心清水现月,意定盖苍穹!83佛教因众生而设,法门因众生而立,有了众生的受益,才有了学佛者的福报。84修行之人,不管他人对不对,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