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拍摄技巧.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647630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场拍摄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会场拍摄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会场拍摄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会场拍摄技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会场拍摄技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场拍摄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场拍摄技巧.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首先声明,我不是专业摄影师(地球人都知道)也并不以拍摄会场为专业但最近时值过年,各种晚会,婚礼,聚餐的场合很多,因为平时总是背着相机进进出出-按照LD的说法是除了上厕所,走哪都背着设备-所以难免有装相嫌疑,于是有人总以为技术不错,就把会场拍摄的重担压了下来.诚惶诚恐啊,但这个时候就是刀山火海也得往里跳啊.拍的多了,满满的算琢磨出点经验,最近看到有TX说起这个话题,就抛砖引玉的说一说,也顺便把2005年12月30日在我儿子幼儿圆办新年晚会上拍的一套PP拿出来当个示范,主要是好久没发P了,如果贴错地方了,就只能麻烦管理员兄弟辛苦了.这次过去拍的所有设备:E1+1454+FL36带了价值40元的伟锋

2、脚架备用,但因为最后没有正式拍集体照,终于没拿出来丢脸.先大概总结一下,等上片的时候再细说:1)会场拍摄,一定要开足最大像素,以方便后期裁剪,因为抓拍,抢拍居多,而背景肯定很乱,因此基本上拍的时候以抢为主构图基本不要先考虑,看到合适,拿起来就拍,尽量拍大画面,也就是画面上把要拍的对象全部拍进去,宁愿上留天,下留地,也不要拍上下半身,或者左右半身,宁可后期去裁,这样主动权在你手上,很多机会都是梢纵即逝的,所以等你发现半身效果不好想再来一张的时候可能已经斗转星移了。2)永远不要为上一张拍的不好而懊恼,好玩的场景永远在后面出现,提高注意力,当你在懊恼的时候可能已经跟更好的动作擦肩而过了,发现不好的就

3、删除,保留足够空间给自己,会场拍摄不可能所有花絮都收入镜头,能收入20%到30%你已经是超级强人了。3)如果对自己的机器白平衡没有信心(如E300),那么尽量用RAW拍,加闪光一定要用白平衡AUTO,反正后期要裁,再转个格式也无所谓,这样后期余地比较大。我用E1就没有这个顾虑,白平衡到底是专业级别,闪光灯用AUTO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4)快门速度和光圈最好用手动,用自动你会后悔,因为可能同一场景的两次快门,出来的效果完全不一样,更可能两次的效果都不是你想要的。玩单反一定要学习用手动,这就是跟DC的区别,因为你可以控制的范围很大,而且一个参数出来的效果是可以预期的也是基本比较一致的。一般会场建议

4、光圈在4-5。6之间,快门速度在60-100之间,根据自己闪光灯的可控制亮度,试几张,一般来说同样距离下的拍摄,可以定在一组组合上,不用动,拍就是了,之前试拍几张,出来效果自己满意,后面的效果基本逃不掉,如果距离发生变化,在这个范围里做光圈和快门的微调也很快,这样整批片子出来的效果会非常一致,这就是成功一半了。5)既然是抢拍,千万要注意自己按快门的时候手不要抖,要刻意提醒自己,慢慢养成习惯6)最后就是裁剪了,加后期的调整,做的好,加上前面的几点,你出来的片子的素质会非常一致,冲印出来会让你自己觉得自豪下面发的PP,就单一个体来看,个人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但考虑到这些PP是来自于嘈杂的会场,

5、被摄对象完全不受控制及不配合,因此从整体的效果来看还是勉强过得去.后期裁剪是按照实际冲印的6寸来裁的,这里贴的所有照片全部印出,在放在儿子幼儿园门口公用走道里展览2周后被一抢而空.希望抛砖引玉,让更多的高手加入讨论,谈谈体会,毕竟这种拍摄环境是经常会碰到的. 笔者近两年来拍摄会场会议,没有一次拍摄结果是可以给自己打高分的。这固然受到器材与环境条件的制约,但主要因素还是拍摄技术不够纯熟,需要不断总结、提高。现将自己平时琢磨的一些“点子”公诸同好,以期得到内行的指正,使之臻于完善。(1)合理设置相机。首先是选择记录像素和压缩率。记录像素设为500万,尽管传到网上需作压缩,但考虑到制作图片图册、印制

6、照片及裁剪等需要,还是宁肯把像素设得高一些。压缩率则设置成超精细,尽管照片容量会大一些,但画质也会相应好一些。其次是拍摄模式和感光度。卡片机一般没有过多的选择,用标准(卡西欧EX系列称为Snapshot,不同款式的相机叫法有所不同)拍摄方式即可。目前新出产的卡片机增加了部分手动功能,可参照带手动功能相机的设置方法作设置。尽管卡片机的绝大部分参数可保持出厂设置不变,但还是建议大家把ISO感光度调到200(若是新款相机的高感光对画质影响不大的,可设为400),理由已在前面说过了。带手动功能的相机可把拍摄模式设在“P”档(程序控制),ISO的调节同前。第三,自动对焦等设置。自动对焦方式选“中央对焦”

7、,测光方式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数码变焦可设成“OFF”,其道理可参见相机的说明书,本文不再赘述。佳能A710IS拍完一张照片后会在显示屏上回显2秒,为了缩短每张照片拍摄之后的间隔时间,可把回显时间设为0,其他有类似功能的相机可照此设置。闪光灯在会场摄影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下面单独叙述。(2)正确使用闪光灯。在室内会场拍摄,几乎百分之百须用到闪光灯。相机的闪光模式宜设置为“强闪”,不必设成“防红眼”(若是出现“红眼”,可事后用软件修掉)。这是因为,设置成“防红眼”后,会延长每张照片的拍摄时间,而且很可能抓拍不到人物的较好神态;再者,你若在某个位置拍摄时间稍长,就有可能对会议(活动)产生干扰。闪

8、光的有效距离,决定了相机离拍摄对象的距离。普通数码相机的闪光最大有效距离为2.53.5米,这也是相机与拍摄对象之间的最大距离。然而,这不等同于拍摄者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因为在拍摄者用取景器取景和用LCD显示屏取景的两种情况下,其手中的相机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是有明显差异的。若在实际拍摄中相机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超出闪光有效距离,那么可增大闪光强度和曝光补偿,以弥补曝光的不足。(3)选择好拍摄时机。当领导进入会场就座或站定后,主持人会逐一介绍每位领导,领导自然会站起来跟大家打个招呼,时间很短促,这时拍摄的效果一般都不理想。主持人介绍完后,这时他们的情绪都很饱满,各人的表情、姿态也比较一致,这是

9、拍摄领导集体“亮相”的最佳时机。可能会有多名摄影师包括记者也在现场拍摄,你只要与他们并排站在一起就可以专心拍摄了。不要因为你的器材不是专业的而有自卑感,只要你的技术好,你拍出的照片也同样具有专业水准。你若是延迟拍摄,主席台上各人的举止、神态有可能出现变化,有人低头看稿,有人举杯喝茶,你就再也找不到好镜头了。发言者或表演者刚上台时难免会有短暂时刻的紧张,你不能在他们一上台就马上拍摄。你需要观察一下他们的神态,心中琢磨一下以何种角度拍摄效果会比较理想。当发言者开始发言半分钟后,就会进入角色,这便是你拍摄的最佳时机。而表演者入戏后,只要你的拍摄活动不受限制,就可以随时抓拍精彩瞬间。在拍摄会议场景时,

10、如果你想正面拍摄主席台下的与会者全景,你一定要在会议开始后的最短时间内完成拍摄,因为这时出席会议的人们思想比较集中,神情也相当专注。若是拍摄晚了,很可能你已经错失了时机,其道理不言自明。顺便提一下,现场若有摄像或摄影记者,最好别把他们也一起拍摄进去,这会“喧宾夺主”,实在避不开的话,也不要让他们在画面中占醒目位置。(4)保持与拍摄对象的合适距离。前面已经说到根据相机闪光的有效距离可大致确定拍摄者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只强调了最大距离,这儿还得补充说一下最小距离。笔者建议在一般情况下不要小于2.5米,特别是拍摄主席台上的领导或发言席上的讲话者,若距离过近,很可能会影响台上台下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对

11、会议产生干扰。有一点你必须记住,无论你站在会场的哪个地方拍摄,你都要尽量避免引人注目,别让人感到你是在“插蜡烛”。假如你想拍特写,则可以通过改变光学变焦来实现。有些卡片机在2.5米的距离拍摄,可能因会场光线较暗而产生曝光不足,则可通过调高闪光强度和把相机伸到最远端(参见图示“拍摄的三种姿势”第三种)来解决。(5)尽快地完成取景与构图摄影的取景与构图,是决定一张照片优劣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它需要技术支持,但并不是纯技术的东西。打个比方说,两个人同样会写文章,但一个人把话说得十分浅白,平铺直叙,让人感觉像白开水;而另一个则文情并茂,曲折有致,让人读后有余音绕梁之感。取景与构图好的照片,就如同后者写的

12、文章,把摄影的独特魅力都充分表现出来。如前面所说,尽管会场摄影是一种纪实摄影,不需过度艺术表现,但它对取景与构图还是有讲究的。由于取景与构图,更多地是涉及到技术以外的知识,且须灵活变化,本文不拟展开叙述,只谈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取景的角度一般以平视为主,正面、侧面均可,大角度的俯、仰都不太合适。要特别注意话筒与人物脸部的位置,切忌出现嘴“咬”着或脸“贴”着话筒的镜头。构图以横幅画面为主,竖幅可通过后期裁剪而得。相机须端平,拍摄的画面宜“横平竖直”,避免出现歪斜的现象。构图时宜考虑把画面四周留得多些,因为印成的照片与原照相比,四边会打些折扣。(6)把握按动快门的时机。多数发言者用讲稿发言,会不时

13、抬起头来,注意与听众的眼神交流。优秀的演唱者不仅歌唱得好,肢体语言也运用得相当合理,当唱到高潮时,他们的手会作最大幅度的伸展。你便在这一瞬间迅速按下了快门。可是,你会发现,你拍出的相片与你的期望大不相同,所得非所见:发言者在低头看稿,看上去眼睛没睁开;演唱者的手并未伸展开来,表情也显得呆板。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数码相机从按下快门到拍摄对象被“摄入”,有一个短暂的迟滞时间,其长短由相机的性能决定。所以,你得作出预判,适当提前按下快门。由于按动快门的全过程还包括完成自动对焦的过程(参见本文第5节“你熟悉你的相机吗”),这一时间再加上快门的迟滞时间,全过程耗时相对较长(这一点早期出产的数码相机特别明显),因此你在抓拍时会感到难以准确控制。建议你在取景时迅速完成对焦,半按快门锁定,当看到拍摄对象快出现你所期待的神态或动作时即把快门按到底。由于对焦动作早已完成,并且已“提前”按动快门,你所期待的画面终于得到了。在观察拍摄对象的神态时,笔者有一个小窍门介绍给大家。当你在短时间内迅速地完成取景、构图、对焦,只等对象的最佳神态出现时,你可在两手端稳相机(保持构图不变、对焦锁定)的同时抬起头来观察,这比在LCD显示屏上观察要清晰得多,一旦拍摄最佳时机出现便立即按下快门。若是你用取景器取景,则可睁开另一只眼睛观察。当你掌握了这一技巧,你便会很快成为抓拍高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