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反思:不该被忽视的“他们”.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6472220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反思:不该被忽视的“他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案例反思:不该被忽视的“他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案例反思:不该被忽视的“他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案例反思:不该被忽视的“他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反思:不该被忽视的“他们”.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期: 教师姓名: 裴晓海题目:不该被忽视的“他们”案例背景然然是我们班很典型的“有心计”的女孩子,看她平时不爱说话,但是脑子里想的可多了,还特别会对老师察言观色。另一方面,她的自理能力也比一般孩子要强些,对于脱穿衣服、叠衣服这些事情基本不用老师操心,午睡前,常常在老师还没注意到她的时候,她就早早的躺好在床上了。在入园初期,她曾经一度“抑郁”到家长都对她担心起来甚至不送来幼儿园了,最后通过家访与家长的沟通,得到家长配合后才渐渐的解决了她入园焦虑的问题。赫赫是个开朗调皮的男孩子,班里突发的“骚乱”有一大半都是由他引起的。他的自理能力也不错,但是经常由于不听话而做错事情或是被老师批评。他还有一个特

2、点,就是早晨来园时总要大哭一场,等家长走后,不一会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仅变得开心,更加会玩疯起来,尝尝让老师头疼不已。案例描述案例一:然然午睡前后的脱、穿、叠衣服一直是不用老师操心的,但是有一天中午,她突然跑到我跟前,很大声的跟我说道:“老师,我不会脱衣服了!”这让我很吃惊,一方面是她原来从来不会这样,并且今天她穿的衣服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另一方面是她的措辞“我不会脱衣服了”这样明显感觉她原来是会脱衣服的,好像是突然不会的。于是我蹲下身子,问道:“你原来不都是自己脱衣服吗?怎么今天不会了?”只见她低下头,小声的说“就是不会了”对于然然行为的突然变化,我在和她交流无果之后便先帮她脱掉衣服,然后只

3、见她高兴的回到座位上把自己的衣服叠好。案例二:赫赫总是喜欢在大家都安静听老师话的时候制造一些“麻烦”,有一次在我正在教授绘画技巧时,别的孩子都聚精会神的听着,突然有一阵怪声,我一听便知道又是他在捣乱,于是用眼神提醒他安静下来,谁知他看到我看他之后竟然笑起来,好像很高兴似的并继续制造怪声,我不得不停止讲课,用语言提醒他,他开始还是很高兴的样子,直到我变得严厉,他才不好意思的安静下来。案例分析 1.对于然然的变化,我思考了很久,想她为什么会有行为“倒退”的变化,一般的孩子不都会以自己的能力为傲吗?为什么她会故意示弱呢?我开始回忆每天午睡前的情景:我总会说的一句话是:“有哪个小朋友脱不下衣服就过来请

4、老师帮忙啊!”然后就会有几个孩子过来让我帮忙脱衣服,有时候我会在帮他们脱下衣服后摸摸他的小脸并鼓励:“明天要试着自己脱下来哦。”而且我还会经常主动去帮一些平时脱衣服有困难的孩子脱衣服,很少甚至没有关注过自己能做好的然然,认为她肯定没问题不需要老师的帮助。我突然想到,会不会她是为了让我关注她所以才突然不会穿衣服的啊?于是在转天,她仍然找我帮忙脱衣服的时候,我轻轻的问她:“你是不是就想让老师帮你脱衣服啊?”没想到,然然点点头,我继续问:“其实你是会自己脱好衣服的是不是?”然然仍然点头。这一下我豁然开朗,原来,是然然觉得因为自己的能力,减少了老师对自己的关注,那么她便自己不要了能力,去获得老师的关注

5、吧!于是我心疼的说:“其实然然自己会脱衣服特别棒,老师每天都看得见,都在心里默默的表扬你了,可能你没有听见老师心里的话,那老师以后都说出来,好不好?”只见然然睁大眼睛看着我,我继续说:“你比那些还不会自己穿衣服的孩子做得好,老师也在教他们,他们以后也是会自己脱穿衣服的!所以你要做他们的榜样,并且帮一帮不会脱衣服的小朋友,好不好?”然然开心的点头,从那天起,她就没有让我帮忙脱衣服的行为了,而且,有的时候我还会看到她帮别的小朋友扣扣子呢!当然,我也会及时的表扬她。2.对之后发生的赫赫貌似“喜欢”我批评的行为,我也会想到,是不是他故意为了吸引我的注意力而做出的捣蛋行为?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时对他的态度,

6、赫赫自理能力较强但是经常“闯祸”,所以我对他的批评总是大于表扬,有时候还会“无视”他的行为对他进行“冷处理”,所以他才会在特别安静的时候去想办法吸引我的注意,让我不得不去关注他,所以在他得到我的关注后才会有高兴的表情,又在我严肃的批评他之后变得不好意思。在我知道他的动机之后,我便开始想如何解决,有一次在课堂上,又一次出现案例的情景,于是我便以试探的心理去说:“赫赫,老师看到你了,你像是小蜜蜂一样,但是老师不喜欢你这样,因为你打扰到了别的小朋友。”首先我表示看到了他的行为,这句是非常必要的,这其实就是孩子的所有行为的潜台词,我给他了,他的行为也就没有意义了。,然后,我再告诉他我并不喜欢他这样,而

7、且简单的说明原因,不要说大道理,只要这样一句就好,然后便继续上课。只见他没有像原来继续捣乱,而是也认真的听起来,赫赫是个聪明的孩子,他还能回答出我提出的问题呢!课后,我又找他谈话,告诉他这样做只会得到老师的批评,如果他能把精力用到回答问题上,那么得到的就会是老师的表扬,这样才是好的“关注”。后来,赫赫的课上捣蛋行为明显减少了,相信在这样的努力下,他的表现一定会越来越好。案例反思这样两件看似毫无关联的小事在我看来都是一些能力强但却不擅表现自己的孩子在“抢”老师的“关注”。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时经常表扬那些能力强又善于表现的孩子,又会主动关注那些能力稍差需要帮助的孩子,从而忽视了那些看似平平,却也十

8、分努力的做到老师要求的孩子,她们努力却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必然会出现心理落差,那么出现偏差的行为也就在所难免了。首先,我认识到,孩子希望关注他的人一般来说对他都很重要,孩子把我当作了他希望被关注到的人,说明了我在他心里很重要,孩子希望通过我的关注去获得一种心理满足感,安全感。对孩子这样的信任,我就更需要特别小心地处理,如果继续忽视他,可能会让孩子长大以后产生自卑感,形成“我是一个不被喜欢的人”这样的感觉,这对他的成长会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然后,我便要因人而异的去处理,有的孩子需要及时发现及时表扬,去鼓励、强化他好的行为;有的孩子需要我正确的指导,帮他纠正不恰当的行为总之,我会在工作中时刻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变化。用心去关心孩子、热爱孩子、尊重孩子,用爱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耐心的去排除他们的每一点点的心理障碍,为他们将来更好适应社会环境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