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绝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6469944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语文《绝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绝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绝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绝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绝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语文《绝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语文《绝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三年级语文绝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绝句原文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动听地唱歌,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积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靠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解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靠。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绝句教案 教学目的: 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

2、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妙的景象。 教学重点: 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妙的景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 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听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春天是暖和的,是布满生气的,是美妙的。自古就有很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绝句。 2、板书课题 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漂亮如画的春天的风光。快让我们来听听诗人是怎样歌颂赞美春天的。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

3、,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比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相互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肯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 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这首诗的前两句,画出了由春日、春风、江山、花草构成的阔远而明媚的春景。诗的后两句详细描绘衔泥的飞燕、安睡的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应成趣,布满了生气勃勃而又安静恬适的春天气息。) 男、女生进展竞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

4、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长,注意积存。 你还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关的故事?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多么迷人春天,你也可以当当小诗人或是小作家,说几句赞美春天的诗句吧。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是唐代“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诗。全诗颜色明快,意境开阔。在教学时我遵循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教学层次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体会诗所表达的意境。在教学中我还留意通过引导学生抓诗中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如“黄”、“翠”、“白”、“青”等,再结合语言训练,绽开画面,使学生体会到画面颜色绚丽鲜亮,春天风光的明朗秀丽。在指导学生理解关键字

5、词的教学过程中,我用简笔画出窗框让学生直观感受“含”字的意思,不仅帮忙加深理解句子,而且能使学生在潜意识中领悟到景物描述的生动性,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为了敬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多层次的诵读挑战赛,放手让他们自由选择目标提高了他们参加的乐观性,也到达让每一个孩子都参加学习的目的,学生张扬自己的共性,读出对诗的理解。但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对诗人写诗时的观看挨次(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没有来得及引导学生了解。 今后在教学中,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有效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关注后进生每节课学情上多下功夫。我在与学生沟通时,应更多投入情感,用自己的姿体语言和生动的语言来感染学生,让师生间的沟通更加自然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