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6463922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组织形式。班级文化的提升当然也就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是课程教学之外培养、打造学生素质的又一重要途径。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所以,班级文化也往往是通过集体的带动、环境的熏陶和丰富多样的载体活动到达渗透育人的目的,进而深刻地影响班级学生的身心开展,制约班级学生的社会化。一、班级文化及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班级文化的涵义。所谓班级文化,是由班级成员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

2、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物质表现形式。它包括: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物质文化、班级组织文化、班级观念文化等。这些要素相互影响、互相制约,共同构成班级文化的整体。2、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四大问题。1班级文化意识淡薄、认识片面。这里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学生三方面因素。不少农村家长对学校教育作用缺乏全面认识,往往只关心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而无视甚至漠视学生素质的均衡开展,这就造成教师在进行一些班级文化建设时,学生得不到家长积极、有利的支持和指导。一些教师由于对班级文化内涵缺少系统的认识,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把更多的目光放在“班级学风的塑造上,导致了班级文化的“营养不良。

3、同时,片面地强调学习,不仅造成了一局部学生学习中“事倍而功半的现象,也使班级文化的建设受到了局限。家长与教师的意识当然也影响到学生,久而久之给他们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2 班级物质文化滞后。班级物质文化主要包括班级的教育环境布置、班级规划以及班级卫生状况等。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我县农村学校的教室教学设施虽已根本能到达“两机一幕电视机、投影机、投影屏

4、幕的条件,但利用率普遍较低;教室中黑板报、“学习园地、“队角等教育宣传阵地不齐全,或是没有形成定期出版、更换和专人负责的制度,从而难以到达宣传、影响的效果。由于农村生活习惯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而农村小学生在卫生习惯上缺乏自主性和持久性,使得在个人卫生习惯、班级环境保洁、保护环境意识上相对较差。3班级观念文化形成缺乏有效载体。班级观念文化,是在班级成员教师和学生相互的学习生活相交往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这里的交往活动除了正常的课内教学活动外还需要更多的课外活动作为载体来为班级观念文化的形成起推动作用。目前,就了解到的情况看来,农村小学班级活动从数量和质量上讲都还很欠缺。主要表现为:

5、活动经费的支出缺乏,不少班级几乎没有这方面的预算经费;前期筹划准备不充分;活动内容形式陈旧、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性,这些原因导致学生无法从中获得预期的价值提升和素质锻炼,也就使班级观念文化的形成成了纸上谈兵。 4班级文化个性的缺失。时代呼唤有个性的新人,民族需要有个性的开展,教育是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开展。个性,是不断创新和改革的产物。可是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我们很多农村小学的班级中找不到“个性文化,除了学校对这项工作的无视外,还因为教师缺少创新和改革的意识,更缺少为此思索的空间。或许,这也是其他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同样遇到的问题,亟待我们解决。二、有效改进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建议和举措。1、

6、学校方面应从学生出发,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创立校园文化大环境。学校要树立学生终身开展观,追求学生个体的和谐开展,不求“短期效应。从学校领导到每一位教师,都应认识到“文化环境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文化育人的队伍中,大胆尝试“文化建设的新举措。校领导确立文化建设总目标,教导处、共青团、少先队可根据各自不同的职责拟定不同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再由各班级对照方案中涉及到的内容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工作。自上而下,形成一个浓厚的整体校园文化气氛,使校园大环境带动班级小环境的建设。2、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加强“家校文化共建。开办有亲和力、有实效性的家长学校,为家长送去正确的教育指导方法、前沿的教育信息,使他们

7、看到教育的方向。此外,配合班级活动,请来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使“班级文化建设触手得到延伸,促进“家校共建。如,举办“我和爸爸比童年主题会,让学生和家长共同来体会生活的变迁、祖国的进步;组织学生与家长共植“亲子树,在劳动过程中体验亲情的甜蜜,在小树的成长过程中学会承担责任;进行“大手牵小手交通知识竞赛,在紧张的“学生家长竞答对抗中,增强彼此的交通意识,沟通了家长与孩子、学校和家庭。而这些丰富有趣的活动,又是班级文化形成的有效载体。3、明确班级文化主题,指明文化建设方向,办出班级文化个性。“有了共同的目标才有整齐的步伐。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可利用班名、班旗、班号的设计、征集,调动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8、,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更集中表达了一个班的精神风貌。如,“蜜蜂班、“雏鹰班、“小荷班、“火炬班、“水手班,以形象的事物象征了班级的精神,“诚信班、“智慧班、“上游班那么大胆地提出了班级的奋斗目标和班级优势。不同的班名、班旗、班号表达出了班级文化个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为接下去的班级工作指出方向。当这些凝聚了学生创意和心血的标志出现在黑板报、运动场、宣传窗、校刊和每个学生的书本上时,学生怎能不为此而自豪呢?而这份自豪感也正是作为班级小主人为班级争取荣誉的动力。4、完善班级文化制度,保证制度奖励经费,促进班级文化建设。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是个浓缩的社会

9、,也需要有一定的“规矩以成“方圆。这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那么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之为班级制度文化。它的制定和执行,应遵循“自主原那么和“正面鼓励原那么。组建起一支能力强、作风严的学生督察、监管小组,进行“自评、自查、自治;同时,尽可能发挥制度的正面鼓励、嘉奖作用,防止其消极惩罚作用。其中,在解决奖励经费问题上,除了学校拨给班费途径外还可以每月开办一次“跳蚤市场,把学生不需要的书本、文具、生活用品等拿来义卖,将筹集的资金作为本月的“嘉奖基金,用于奖励为班级作出成绩或在某方面取得荣誉和进步的学生。5、充分利用班级环境造就文化气氛,让每一个角落

10、都能与学生“对话。农村学生身边的文化环境相对城镇学生是有差距的,学校图书室的规模有限;逛书店书市不便,家中少有藏书;在网络、电视等众多信息渠道面前吸收信息时,又普遍缺乏家长的指导。所以班级中更应充分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书画角、小名士挂像、“图书角等来补充学生的文化内涵,最重要的是渲染一种文化气氛。另外“荣誉角、“队角等还给了学生展示自己的天地,促进了班级文化的交流。环境文化其潜在的教育性,能使师生都受到陶冶和感化,它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夜喜雨,使学生易于接受,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终身受益。而创立环境文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学生文化品位的提升过程,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载

11、体。6、利用农村优势,开发有效的活动载体,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形成积极的班级观念文化。在班级观念文化建设中,离不开文化载体,如节日文化活动、小电视台展播、红领巾播送站、小记者采访团活动、小旅游团的采风游、主题中队会等。但以上载体中,农村学生相对缺少参与公益文化活动和家庭文化活动的时机,所以我们可以结合农村优势,不断开发适合农村小学生的活动载体。如,可以就本地农村中某一优质果蔬的丰收季,开展“观察种植基地、“采访果菜农、“小小品尝会等实践活动,然后再来为这一果蔬打入更大市场进行“广告创意发布会的主题队会,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农村学生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文化,更增添了农村学生的自豪感。再比方说,利用

12、农村学生与动物、农作物的亲近优势,结合日记,写一写某动植物的跟踪日记,有条件的用照相机摄下与日记内容相吻合的图像资料,纪录小动物或农作物的生活、生长情况,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对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这些不也正是人类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价值观、人生观吗?可见,合理利用“班级文化这一无形的教育资源,不仅是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更能在实际的班级生活中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开展,而这正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城市有它的文明、时尚之美,农村有它的淳朴、自然之美。记得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针对目前农村小学的班级文化现状,我想说的是,我们不是缺少班级文化,而是缺少挖掘班级文化的动力。动力哪里来,或许还是那个字:爱一份来自对农村天地、对农村学生、对农村教育事业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