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昌宁县农业产业化进程.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6461943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加快昌宁县农业产业化进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为加快昌宁县农业产业化进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为加快昌宁县农业产业化进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为加快昌宁县农业产业化进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为加快昌宁县农业产业化进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加快昌宁县农业产业化进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加快昌宁县农业产业化进程.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加快昌宁县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一、基础与条件二、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 (二)遵循原则1、以市场为导向,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加快发展速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走外延扩展与内涵提高相结合的路子,搞好技术改造和资产重组,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和开发领域。 2、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组织千家万户农民联结社会化大市场的有效形式,稳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提高规模效益。 3、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促进增

2、长方式的转变。着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依靠科技改善品质,提高质量,加快数量农业向质量农业的转变,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科技含量和最终产品档次。把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现代化建设、农科教结合等工作结合起来,实现农业在较高水平上跨越式发展。 4、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发挥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发挥农民和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善于总结和推广基层群众在产业化经营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鼓励大胆探索和不断创新。 5、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重视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把保护资源和环境贯穿到产业化的各个环节,使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田基本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3、,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总体目标 1、主导产业发展目标(1) 粮食:2010总播面积52万亩,产量1.37亿公斤; 2015总播面积52万亩,产量1.4亿公斤。(2)甘蔗:2010面积17万亩,产量80万吨; 2015面积17万亩,产量80万吨。(3)茶叶:2010面积11万亩,产量660万公斤; 2015面积12万亩,产量880万公斤。(4)蔬菜:2010年面积6.5万亩,产量9万吨;2015年面积7万亩,产量10万吨。(5)水果:2010年面积6.5万亩,产量4.3万吨;2015年面积7万亩,产量6万吨。 (6)中药材:2010年面积0.9万亩,产量0.144万吨;2

4、015年面积1.5万亩,产量0.3万吨。 (7)工业大麻:2010年面积5万亩,产量2.5万吨。2、龙头企业建设目标: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到2010年,形成年产值超1000万元、上缴税收超100万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0家以上,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提高30%。到2015年,形成年产值超1000万元、上缴税收超100万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5家以上。3、市场体系建设目标:建立一批辐射面广、规模大、信息化程度高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引导市场搭乘信息网络平台,逐步实现农产品市场网络营销。到2010年,每乡镇都有产地原料批发市场。到2015年,全县乡镇都有产地原

5、料批发市场,邻近的23个乡镇建成一个综合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95%以上的农副产品在市场上集中流通,形成龙头找市场、市场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4、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目标:加快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到2010年,全县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达到50个,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民达到全县农民总数的50%以上;到2015年,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民达到全县农民总数的70%以上。5、农产品加工转化: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新格局,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在2005年基础上提高15个百分点;到2015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要继续保持一定

6、的增长速度,着重提高加工业的科技含量,进一步优化结构,总体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合理分工协作,形成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6、农民收入和农村人口转移:按年增长8%计算, 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728元,农村人口转移5万,农民从加工业中得到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30%以上,农民从二三产业所得收入增加到1212元;农民人均收入按年增长6%计算,农村人口转移平均按5%递增。三、重点支撑项目 一四、政策措施 通过几年的发展,昌宁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随着特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的日益增长,昌宁县的特色农产品为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

7、谈到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昌宁县委书记普建辉说:“ “山脚甘蔗流蜜、山腰茶叶滴翠、山头青稞顶霜”是昌宁籍军旅作家杨佳富对昌宁多气候类型、多物种立体并存的描述。立足于这种立体分布的特点,昌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初步形成了立体分布的特色产业带,培育起了千亩以上种植基地13个,万亩以上种植基地2个,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3个,各类产业专业村、重点村176个,产业专业户2346户。把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大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扶持和引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到目前为止,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192户、合作经济组织305个,社(会)员总数29017

8、人,带动农户32000多户,2008年合作组织带动农户户均增收2500余元。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进程,制订完善农业生产标准3项,推广农业标准生产面积8.1万亩,获无公害绿色认证农产品6个,农产品市场知名度、信誉度和竞争力不断提高。普建辉说,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今后将重点在发展认识、发展方向、发展措施、发展目标上取得新突破。发展认识上,全面认识农业的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各种市场,不断拓展农业的发展空间;全面认识农业的多种功能,在强化食品保障功能的同时,积极开发工业原料、生态保障、观光旅游、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全面认识农业的产业体系,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多环节、多层次、宽领域增值;全面认识

9、农业的市场空间,走出“家门”,跳出“农门”,跨出“国门”来筹划农业、发展农业。在发展方向上,实现由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产品型农业向商品型农业、数量型农业向效益型农业、生产型农业向产业化经营型农业、自然型农业向生态型农业转变。在发展措施上,突出抓好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抓好大户带动和政府推动,抓好农民经纪人队伍和技术服务队伍培养,抓好市场取向和老百姓意向,抓好高复种指数和高商品率,抓好经济效益和示范效应。通过抓好这些措施,实现农业生产集约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市场规范化、农业管理企业化、农业组织合作化、农业环境生态化、农业发展现代化的目标。婆娑的老柳、安宁的城市、奔腾的河流、多彩的花园、婀

10、娜的荷塘、绿色的稻田、轻盈的白鹭这就是正在建设中的昌宁新田园城市的白天画面。当华灯初上,昌宁世纪广场变得热闹非凡,晚饭后的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开始了自己的“每晚一舞”和着我们昌宁地方好、我的澜沧江等写昌宁、唱昌宁的歌曲,踏着三弦、芦笙的节奏,跳起了自编自创的“昌宁健身舞”,开启了“新田园城市”人夜生活的大幕。78岁的张大妈说,只要天晴,她每天晚上都会来到这里,无论是跳着还是看着,都觉得自己很幸福。老人说:“过去,我们家可是在城中心的南门街,这里是我们家的田,而现在这里成了大家的活动中心。我们一些老姐妹经常说,现在我们昌宁城是越来越好了。”正如张大妈所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昌宁县城规模不断扩

11、大,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徐霞客笔下“无热蕴之瘴,居者无江桥毒瘴之畏”的自然条件与现代的城市气息有机结合,最宜人居的“新田园城市”初具雏形。“十五”以来,昌宁县从昌宁农业县的实际出发,依托县城所在地右甸坝的自然、地理、气候特征,提出了立足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三面环山、河流穿越、田城相间独特城市环境,打造最适宜人居的“新田园城市”的思路。打开昌宁县城建设规划图:“新田园城市”在空间发展上,采取逐步将坝区内重点自然村发展成为城市建设区的策略,保护农田,发扬田园风光和文化;在布局结构上,形成片区式的城市形态,各片区之间以农田作为分隔,通过道路相联接,形成一个既相对分散又有机统一城市建设区;在景观特色上,通过

12、建设田园风光带、右甸河景观带、城市主题公园及居住区、道路、街头广场绿化等组成的绿化系统,突出农耕文化和茶乡文化内涵,最终形成“一带两翼、六片区”的“蝶形”城市形态。“打造有个性的城镇体系,必须依托有个性的城镇规划。城市核心区这片300多亩田园,是承载农耕文明,彰显城市个性,建设田园城市的特殊用地,开发商出再高的价钱也不会拍卖。”县长耿梅这样说。在城市建设中,昌宁县始终坚持规划先行,注重延续历史文脉,保护文化传统,突出地域特色,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分期组织实施的原则,高起点编制规划,构建发展蓝图。近几年来,围绕建设最宜人居的新田园城市的总体目标,对城市建设规划进行了完善,在1985总体规划和199

13、7总规修编的基础上,于2007年完成了总规修编,2008年编制完成了新田园城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绿地系统、道路网、公园等专业规划;2009年又实施了新田园城市核心区景观设计和主题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积极落实推进城镇化战略的一系列决策,“新田园城市”建设实现了新的跨越,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园林绿化与田园风光相互融合,“田在城中、城在田中”的特色风貌正逐步呈现,“田园中的城市,山水中的城市”的整体景观形象已初具轮廓。2008年,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3.1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8.0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23.43%。到2010年,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将达14.6平方公里,其中县

14、城建成区面积达6.6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9万人,城镇化水平达24.6%;到2020年,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将达到19.6平方公里,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达9.3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1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40%。当前,昌宁县在规划的指导下,正着力抓三项工作:第一,加大建设力度。努力形成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型模式。借助县城至耈街四季利河、县城至凤庆习谦两条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做好环城西路、北路和滨河西路南段的规划建设工作,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第二,打造城市特色。突出“城在田中、田在城中”特色,严格控制城区农田面积,在彰显田园韵味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城市

15、建设理念,不断完善城市功能设施。加快县城至龙潭寺景点公路建设和龙潭寺景区提升改造,增添田园城市的风光秀色。第三,加强城市管理。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理念,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重心下移、社会监督”的城市管理体制,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品位,塑造更好的对外开放形象。普建辉说:“城镇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和助推器,是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县的平台和载体。在城市建设中,将在解决好城镇建设的性质和发展定位问题的基础上,以规划为基础,从产业支撑、功能配套、彰显特色等关键环节入手,持续推进,杜绝点头一幢楼、手指一条街的随心所欲做法,着力完善功能配套,提升文化品位。”“公司之所以选择这里来投资,最主要的就是看中了昌宁和周边良好的资源条件和政策环境。”笑果果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副经理熊晖说。熊晖介绍,公司自2009年3月落户昌宁后,在各级各部门的帮助下,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完成了投资6000万元、年核桃加工能力4000吨的核桃炒果生产线,于9月初顺利投产。今年年底到明年,将再投资4000万元,建设核桃交易大厅和冷库。整个项目共分三期建设,全部建设完成后,企业将成为保山市最大的核桃加工企业,昌宁的核桃生产加工和集散中心作用将更加明显。昌宁境内资源丰富,农产品生产优势明显,在相同的产业带中处于核心区位,具备建设茶叶、核桃等优势农产品集散中心的条件。但一直以来,由于交通条件滞后,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