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版)2013年阅读训练提升训练.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645705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师版)2013年阅读训练提升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老师版)2013年阅读训练提升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老师版)2013年阅读训练提升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老师版)2013年阅读训练提升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老师版)2013年阅读训练提升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师版)2013年阅读训练提升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师版)2013年阅读训练提升训练.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阅读训练提升专题(教师版)实用性文体议论文1、读永恒的书周国平(现代文解读一点通P81)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概括中心论点)答:我们读书要读永恒的书。2、 在文中,“永恒的书”有哪些方面的含义?(理解内容,提取信息)答:它是千百年流传的不朽之作;它必定表现了人类精神的某些永恒内涵。3、 文章认为论语、史记、红楼梦属于永恒的书,请你以其中一例来说明,也可列举语文课本中其他名著一例来说明。(补充论据)答:论语经历了两三千年的历史,至今是世界优秀文化中的精品,其中许多关于治学、修身、治国的学说在现代社会仍在发挥巨大作用。4、 文章第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论证方法与

2、作用)答: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了有眼光的人决不会漏掉论语史记红楼梦这样的书和柏拉图、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样的作家的例子,来证明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5、 试论述第自然段论证思路。(论证思路)答:首先提出读书要有一个信念非最好的书不读的观点;然后更进一步论述有了这种信念总能找到合适的书;最后引用“罗曼。罗兰”的话证明观点。6、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C)(内容理解,筛选信息)A、论语、史记、红楼梦这样的书经典。B、天下的书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可不读的书;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三是必读的书。C、只有读遍了古今中外名著的人,才是一个有修养、有个性的人。D、我们不能把有限的人生只放在

3、阅读明星逸闻和幼稚故事上,应多与古今哲人文豪交流。2、学术人尤其需要自律意识(现代文解读一点通P92-93)1文章第段指出学术不端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现象,有何作用?答:(1)引出论题;(2)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作者认为应如何培养学术的自律意识?答:(1)唤起学术人的羞耻意识;(2)形成学术人的敬畏意识;(3)激发学术人的成就意识。3.请说说第段的论证思路。答:先解释什么是羞耻意识;然后引用中国的孟子、龚自珍,西方的德谟克利特、马克思论证中外文化对羞耻意识的重视;最后引用朱熹的话论证羞耻意识对于学术人自律的必要性。、文因时而作,本文主要是针对学术圈内屡见不鲜的学术不端事件的现象,提出了学

4、术人尤其需要自律意识的观点。(提炼观点)、从论证的角度,第段引用孟子和龚自珍的话的作用是做论据,引用朱熹的话的作用是做结论。(材料的作用)、文中第、段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顺序调换)答:不能。因为两者之间是层进关系,换过来就不对应了。、下面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D)A强调学术人的自律意识,是因为学术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可能用细密繁多的条条框框完全规定好。B、羞耻意识作为人之道德的最后防线和基本生存法则,可以限定学术人的行为,形成内在的道德力量。C、学术人的敬畏意识,既指对从事学术活动这一崇高事业产生的“敬重”,又指对亵渎学术带来的后果所产生的“畏惧”。D、激发学术人的成就意

5、识,表明学术人应当树立一种不计条件优劣,不急手段可否,努力取得学术成果的信念和意志。3、习惯的力量(一点通P95)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5个字)(提炼观点)答: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成功。(养成好习惯对于你的成功非常重要。)2.有人说文章开篇引用的那则寓言故事在文章中作用不大,甚至可有可无。对此,请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开头作用)答:不同意这种观点。寓言的引用不仅生动地证明了习惯对人的重要影响,还为论证中心论点做了很好的铺垫。3.第段第句话告诉我们,习惯是怎样对人产生影响的?(语句理解)答:习惯对人的影响是自然而然,不易察觉的,也是长期的。(抄原文中的“不知不觉”、“经年累月”也对

6、。)4.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论证方法及作用)答:道理论证。引用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证明好习惯能助人成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5.你如何理解第段亚里士多德的话的含义?(句子含义)答:人的行为是习惯性的;好的习惯助人成功。6.请你为文章第段划横线处补充一个事实论据。(补充论据)示例:王羲之不论寒冬酷暑,每天练习书法,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名家。7.本文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论证思路)答:首先直截了当提出论题,并引用寓言故事证明“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这个道理;接着进一步论述习惯对人的影响以及习惯的形成过程;然后运用道理论证,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证明好习惯能助人成功的道理;最后

7、运用事实论证,举出南宋诗人陆游的事例证明好习惯能助人成功道理,并总结出中心论点:养成好习惯对于你的成功非常重要。8.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 ) (提炼观点)A.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成功。 B.习惯对人的影响是自然而然,不易察觉的。C.习惯能载着你走向成功,也能驮着你滑向失败 D.习惯决定你活动空间的大小。4、幸福没有榜样(现代文解读一点通P96)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答:中心论点是:幸福没有榜样。2、 文章赏析。(1) 文章第4段自然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答:举例论证;用“远方侄女”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幸福就在心里”的

8、观点,使文章表达具体充分,增强了说服力。(2) 文章告诉我们,幸福没有榜样,其中“榜样”的意思是什么?(指代义)答:“榜样“指自己心中的期望值;与比人攀比幸福的标准.3、第二段中举“乞丐”、“大款大腕”吃饭的例子,其作用是什么? 答:作用: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通过对比,说明“同样的境遇和生活,不同人却有不同的感觉”的观点。4、请为第4段补充一个道理论据。(补充论据)答:“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歌德5、简要分析第5段的论证思路。(论证思路)答:首先指出“我们眼中的别人的幸福,有时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幸福其实有时与权势、财富、名声、业绩都不接近”,然后列举侄女同学婚外恋的例子进行论证,证

9、明“我们眼中的幸福并不幸福”,接着引用孟德斯鸠的话证明“希望幸福并不难,希望象别人那样幸福就难以做到,同时进行道理论证,证明“人们的追求不同,对幸福的感悟也各不相同”,最后得出结论: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你感觉到了,你便拥有幸福,这和他人的评论毫不相干。6、通过本文的阅读,相信你会对幸福有更深的了解。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现在的你对幸福的理解。(评析观点)答:幸福是一种感觉,自己做了自己能做的事,感到活着是多么有意思,人生是多么美好。你感觉到了,你便拥有幸福,心存快乐,就是幸福。幸福在自己心中,幸福没有榜样,也无需榜样。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D )(内容理解、筛选信息)A、人们对

10、幸福的理解千差万别,所以幸福观也不一致。B、第五段主要运用道理论证证明“幸福是一种感觉,与他人的评论无关。”C、幸福在于自己,只要心中充满幸福,你就幸福。D、幸福有时也与人们的出身阶级有一定的关系。5、坚持“一件事原则” (现代文解读一点通P97)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提炼观点)答: 专心地做好一件事,就能有所收益。(意思对即可)2.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句段作用)答:提出论点,引发读者阅读兴趣。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段的第三格事例,并给第段补写一个事实论据。(概括、补充论据)答:李斯特一心专注于成为一名伟大的律师这一目标上,结果成为美国最成大事者的律师之一。示例:居里夫人致力于放射性

11、元素的研究,她专注于此,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现了镭,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海伦凯勒专注于学习说话,因此,尽管她又聋、又哑、又瞎,她还是实现了自己的明确目标。4请分析文章、段的论证过程。(论证思路)答:第段首先提出“最成功的人都是先确定明确的目标,然后专心致志地朝这个目标努力”这一观点,然后列举了三个名人事例进行论证,第段进一步分析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专心。5.作者认为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的关键是什么?(提取信息)答:必须具有自信心和欲望。6第段划线句“把你决定去做的那件事当成是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抽屉。你的工作只是一次拉开一个抽屉,令人满意地完成抽屉内的工作,然后将抽屉推回去。不要总想

12、着所有的抽屉,而要将精力集中于你已经打开了的那个抽屉。”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论证方法)答: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把它做成功“的观点。6、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现代文解读一点通P99)1本文的论点是: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2全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自己的主张?答:(1)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2)要做感兴趣和有激情的事(3)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3在第段(1)处的横线上填写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名,在横线(2)处填写保尔的人生目标。答:唐僧 把自己的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或: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

13、身)4第4段中的( )处要用下面的一句话作为道理论据,最恰当的是:( B )A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B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5在第段的横线处补充一个事实论据。示例:(1)鲁迅弃医从文:中国少了一个高明的医生,但多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2) 陶渊明弃官归隐:中国历史上少了一个普通不过的县令,但中国文学史上增添了一个了不起的诗人。(3)阿西莫夫曾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和教学。他发现自己有创作科幻小说的天才,于是他毅然告别了大

14、学课堂和实验室,专门从事科幻小说写作而成为世界顶尖级的科幻小说作家。6文章第段中能否删去?为什么?答:不能,因为第7段从反面来说做没有兴趣的事情将会一事无成,与上文形成对比论证,使论证更加严密。7有不少人干一行,爱一行,也有不少人改行甚至多次改行,联系上文,你认可哪一种?请谈谈你的看法。答:示例:我认可“干一行,爱一行”,是因为这些人对职业的“爱”。李素丽甘心做一个乘务员,华益慰用他的一生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医者”,他们都成了最好的自己,重要的是他们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我认可“改行甚至多次改行”,是因为这些人对新的行业有兴趣和激情。原文化部长王蒙主动辞去了部长职务而专门从事写作,比尔盖茨放弃

15、了数学专业而从事软件技术开发,他们都是为了成为最好的自己。8.文章第8段中“如果超出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提高”和“如果未达到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调低。”两句话能否调换顺序?答:不能,因为这两句话与“目标设定过高固然不切实际,但目标也不可定得太低。”一一对应,所以不能调换。9.简述文章47段的论证思路.答:首先,作者提出要做感兴趣和有激情的事的观点,并阐述做感兴趣的事将会得到成功。然后,举了比尔盖茨放弃首席执行官,专注软件技术创新的事例来证明观点。接着,作者例举自己父亲从事最爱的教学的例子进一步证明观点。最后,作者从反面论述如果做自己没兴趣的事情将可能一事无成,与上文形成正反对比。7、匠人与大师(现代文解读一点通P10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我们不应满足于做“匠人”,要有较高目标、有追求、有不断创新的精神。2、开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答:针对当前社会对“匠人”、“大师”称呼的含义,提出匠人和大师有何区别的论题,引出下文的论述,并引起读者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