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363].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6456358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36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36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36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36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36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36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363].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指导学生认识“旅”、“植”等14个认读字,会写“备”“甲”等6个会写字。3引导学生了解“降落伞”“纷纷出发”“带刺的铠甲”等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团队意识。2指导学生能根据课文的形式编写其他植物传播种子办法的儿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植物传播种子的趣味和神奇,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旅”、“植”等14个认读字,会写“备”“甲”等6个会写字;引导学生了解“降落伞

2、”“纷纷出发”“带刺的铠甲”等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植物传播种子的趣味和神奇,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三、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理解能力相对欠缺,但大部分学生对阅读童话故事兴趣较浓。所以运用拟人手法,并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将他们不易理解的科学知识展现出来。这样更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对于文中介绍的内容,大多数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我在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四、教学方法1.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完成任务;2.利用电子

3、白板、PPT、动画设计软件将课文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4.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结合,重视在阅读中理解并记忆生字。5通过自读、小组合作读、全班齐读、男女生轮读等多种形式,在感受和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第一课时一、儿歌导入1.播放儿歌旅游之歌。2.同学们这首儿歌好听吗?它是唱的什么呢?(生答:旅游或师提醒)你喜欢旅游吗?那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都是通过什么方式去旅游的呢?(指名回答)3.因为我们有脚可以步行,也可以乘坐汽车去旅游。可是,我们的植物朋友既没有脚,也没有大汽车,你们知道他们靠什么旅游吗?就让我们在今天的课文里寻找答案吧!4.板书课题,并请

4、同学们伸出食指一起模仿。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一)自由读文,自学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就请拼音朋友来帮忙。(二)检查自学情况,白板出示生字:植、得、旅、靠、英、备、降、苍、甲、豌、炸、识、粗1.指名读,并相机指导纠正。2.以组为单位接龙读,比一比哪组读得既准确又有气势。3.摘苹果游戏。出示苹果树(每个苹果上都写有一个生字)。规则:每组出两名同学,一个说出生字,另一个指出相应的苹果宝宝,回答正确的苹果落到箩筐中。看谁摘到的苹果宝宝多。胜利一组可以得到真实的苹果奖励。(三)通过朗读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得”的读音有什么不同。1.白板出示:(1)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2)那里

5、有许多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它。(3)看蒲公英宝宝在新家,长得多好啊!2.让学生在课文中找找还有哪些多音字?做上标记,并给这些多音字组词。(为、降、乘)(四)指导书写1.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6个字,想想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了。2.请学生上台师范,指名点评,教师指导。3.学生自由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三、朗读课文1.开展“我会读、我敢读”活动,鼓励学生勇敢地走上讲台大声朗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师生共同点评)2.齐读课文。四、学习第一节1.指名读第一节。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3.引导学生理解“四海为家”“旅行”等词语的意思。4.指导朗读。读时注意停顿和问句的读法:孩子/如

6、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啥办法?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试读,指名读,再齐读。五、小结既然植物没有脚,也没有翅膀,那他们是怎样旅行的呢?下次课再让我们揭晓答案吧!六、布置作业1.在家长的帮助下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的生长环境。2.收集课本以外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一)同学们,今天老师把文中的几位植物朋友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可是他们给老师出了个难题:需要大声、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他们才肯出来和大家见面。同学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吗?(生答)(二)出示生词:蒲公英、苍耳、豌豆,哪位同学愿意大声喊一喊他们的名字?(白板

7、出示图片)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下植物妈妈们都出来的,让我们一起掌声欢迎她们吧!(三)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植物妈妈,让我们继续走进第21课植物妈妈有办法,去听听植物妈妈们给我们讲了什么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课文(一)齐读课文,想一想这几位植物妈妈在给我们讲什么样的故事?(生答:怎样送孩子旅行的故事)(二)自由读课文,小组内讨论学习,三位植物妈妈都是靠什么方法送孩子去旅行。三、学习第二节诗(一)哪组同学最喜欢蒲公英妈妈?(二)蒲公英妈妈为了把孩子送出家门,她为孩子准备了什么礼物呢?(生答,板书降落伞。提醒学生注意,降落伞的“降”字还可以读xing,可以组词:投降。)(出示幻灯片:降落伞,

8、对比蒲公英妈妈准备的降落伞)(三)我们用什么办法让降落伞飞起来?(出示幻灯片,降落伞飞舞起来,板书:风)(四)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一起把蒲公英宝宝送向远方吧!(做动作:伸出双手,想象蒲公英宝宝就在我们的手心,托住他们,轻轻地吹气。同时教师描述:风婆婆过来了,她轻轻地吹啊吹啊,孩子们“纷纷”飘向了远方。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轻声读“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能纷纷出发”)(五)引导想象。孩子们多么高兴啊!他们在蔚蓝的天空中飞呀飞呀,他们会飞到什么地方呢?试试你能不能用“蒲公英宝宝飞呀飞呀,飞到(),()就是它的家。”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呢?(指名回答)四、学习第三节蒲公英妈妈的故事讲完了,接下来我们听

9、听苍耳妈妈又给我们带来什么动听的故事吧!让我们一起喊:苍耳妈妈!(一)齐读第三节。边读边想:苍耳妈妈给孩子准备了什么礼物呢?(生答,板书:带刺的铠甲)(二)知道铠甲吗?这带刺的铠甲有什么妙用呢?(出示铠甲图片,指名回答铠甲的作用)(三)出示苍耳种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他的样子及旅行的方法。(“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板书:动物皮毛)(四)(出示灯片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小兔子跑过来了,她和苍耳宝宝之间会说些什么呢?(小组讨论作答)(例:小兔跑过来,苍耳会说:“小兔小兔停一停,搭个车,带我去远行。”)就这样,苍耳宝宝跟着这些小动物朋友们到田野,到山洼,小动物们把他们带到哪

10、儿,哪儿就是他们的家。五、学习第四节(一)蒲公英和苍耳妈妈的办法可真奇妙,下面我们看看豌豆妈妈的办法又是什么呢?齐读第四节,然后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她把豆荚晒在太阳底下”,板书:太阳晒)(二)这是借助了谁的力量呢?(生答,板书:豆荚)(三)引导想象。火辣辣的太阳照着豌豆荚,听,什么声音?(动作体会想象声音,教师反复读“啪的一声,豆荚炸开”)这一下可不得了啦,豌豆娃娃们迫不及待地蹦了出来,他们去干嘛?(生答,旅行)(四)朗读指导。这时候他们的心情怎么样?(生答:高兴、兴奋)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节呢?我们来读读。(自由朗读,指名读,师范读,再指名读,师生共评)六、学习第五节(一)学生自由读。

11、(二)植物王国里的奥秘还有很多,粗心的小朋友是找不到的,希望你们做细心的孩子,探索大自然中更多有趣的奥秘。七、拓展延伸(幻灯片出示凤仙花和椰子的图片)你知道这些是什么植物吗?他们传播种子的方法吗?可以猜一猜,也可以大胆地推测。白板动画展示。八、布置作业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收集植物的种子,了解它们的传播方法。每人准备一种,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说一说。板书设计21、植物妈妈有办法蒲公英 降落伞 风吹苍耳 铠甲 动物皮毛带 仔细观察豌豆 豆荚 太阳晒教学反思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办法。本课主要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朗读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

12、奥秘的兴趣。这节课我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将课文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增加了趣味性,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基本上达到了预想的要求。但还有一些环节需要改进。第一,在课堂导入时播放儿歌的环节,由于音乐播放软件应用不恰当,没有流畅地听完整首歌,进而对学生的情绪稍有影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二,为突破识字这一重难点,在识字环节的“苹果树游戏”,如果利用其它软件,例如scratch软件,制作成学生们更熟悉的游戏模式,这样会更利于他们记忆生字。第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这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如果把课文中提及的三种植物的实物带到课堂,让学生们亲眼观察,亲身体验,这样更容易拉近学生与大自然的距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应用更多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们呈现更富趣味性的课堂,以便更容易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