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挖桩常见问题及防治处理措施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6454302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旋挖桩常见问题及防治处理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旋挖桩常见问题及防治处理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旋挖桩常见问题及防治处理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旋挖桩常见问题及防治处理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旋挖桩常见问题及防治处理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旋挖桩常见问题及防治处理措施(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旋挖桩常见问题及防治处理措施1、塌孔的处理:轻微塌孔:使用挖土机向孔内回填可塑性好的粘性土,钻机反转向下加压, 正转取土,充分压实孔壁,重新成孔;严重塌孔:向孔内浇筑低标号C20混凝土,待24小时混凝土终凝后重新成 孔(时间根据气温确定),反复换填C20,直至桩最终成孔。C20计量以混凝土公司 供应的小票为准。2、缩孔处理:可塑性软弱层:此软弱土不容易大面积坍塌,可通过反复扫孔,在孔内适当 回填一些干土反压后再正钻取土,使一部分干土压入孔壁内,增加淤泥层的可塑性, 注意钻进速度的控制。如孔底遇水,记录下孔口距水面深度,提钻时应提出水面后 停歇一段时间,使钻头内的水流出钻头后再提钻,以减少水对孔

2、壁的冲涮,从而减 少塌孔和缩孔。可塑性较差软弱层(或软弱层较厚):遇此无法钻进时,可停止钻进,反复 取土使孔底形成空腔(58斗为宜),向孔内填充C20混凝土,待24小时后再重新成 孔,软弱层较厚时,重复上述步骤。无可塑性或可塑性极差软弱层(此方法同样适用于土层塌孔的处理): 反压混凝土:反复捞土,形成空腔,反压C20混凝土,下放钻头搅动混凝土, 使混凝土充分掺入软弱层中,48 小时后重新成孔(时间可根据气温和现场实验确定) 泥浆成孔:采用一定比例的膨润土,烧碱、纤维素及锯屑等制备泥浆,满足: 含砂量W4%,胶体率96%,泥浆比重1.051.2(比重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试验确 定)。施工时随着孔深

3、的增加向孔内及时连续地注浆,通过泥浆的压力,阻止孔壁 坍塌。桩孔混凝土灌注时,孔内溢出的泥浆引流至场内泥浆池内,由于本工程上部 土层松散,泥浆收集难度大,成本较高。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本工程在桩位孔口处设置钢护筒,可防止下钢筋笼时掉土。钢护筒制作、埋设:长度4m的钢护筒,采用厚12mm钢板制作;钢护筒埋置较 深时,采用多节钢护筒连接使用,连接形式采用焊接,焊接时保证接头圆顺,同时 满足刚度、强度的要求;钢护筒的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具体尺寸按设计要求选用; 钢护筒埋设深度应满足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护筒埋设时,应将钢护筒埋置至密实 回填土层0.5m以下,高出施工地面0.3m;钢护筒埋设前,先准确测量

4、放样,保证 钢护筒顶面位置偏差不大于5cm,埋设中保证钢护筒垂直度不大于1%;埋设钢护 筒前,采用较大口径的钻头先预钻至护筒底的标高位置后,提出钻斗且用钻机动力 头压盘将钢护筒压入到预定位置。用粗颗粒土回填护筒外侧周围,回填密实。3、灌注事故的预防及处理、导管进水导致导管进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产生: 、首批混凝土储备不足,或虽然混凝土储备已够,但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 过大,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没导管底口,以致泥水从底口进入。预防和处理方法:如有发现导管进水,应立即将导管重新下放至距孔底250 400mm,重新投入足够储备的混凝土进行冲底,不得已时需要将钢筋笼提出采取复 钻清除。然后重新放下骨

5、架、导管并投入足够储备的首批混凝土,重新灌注。 、导管接头不严,接头间橡皮垫被导管高压气囊挤开,或焊缝破裂,水从接 头或焊缝中流入。 、导管提升过猛,或探测出错,导管底口超出原混凝土面,底口涌入泥水。 针对、两中原因引起的事故,应视具体情况,拔换原导管重下新管;或用原导管插入续灌,但灌注前均应将进入导管内的水和沉淀土用吸泥和抽水的方法吸 出。、卡管卡管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初灌时隔水栓卡管;或由于混凝土本身的原因,如坍落度过小、流动性差, 夹有大卵石、拌和不均匀,以及运输途中产生离析、导管接缝处漏水、雨天运送混 凝土未加遮盖等,使混凝土中的水泥浆被冲走,粗集料集中而造成导管堵塞。处理办法:用

6、长杆冲捣管内混凝土,用吊绳抖动导管,或在导管上安装附着式 振捣器等使隔水栓下落。如仍不能下落时,则须将导管连同其内的混凝土提出钻孔, 进行清理修整(注意切勿使导管内的混凝土落入井孔),然后重新吊装导管,重新 灌注。一旦有混凝土拌和物落入井孔,须将散落在孔底的拌和物粒料予以清除。提管时应注意到导管上重下轻,要采取可靠措施防止翻倒伤人。 、机械发生故障或其他原因使混凝土在导管内停留时间过久,或灌注时间持 续过长,最初灌注的混凝土已经初凝,增大了导管内混凝土下落的阻力,混凝土堵 在管内。其预防方法是灌注前应仔细检修灌注机械,并准备备用机械,发生故障时 立即调换备用机械;同时采取措施,加速混凝土灌注速

7、度。当灌注时间已久,孔内首批混凝土已初凝,导管内又堵塞有混凝土,此时应将 导管拔出,重新安设钻机,利用较小钻头将钢筋笼以内的混凝土钻挖吸出,用冲抓 锤将钢筋骨架逐一拔出。然后以粘土掺砂砾填塞井孔,待沉实后重新钻孔成桩。、坍孔在灌注过程中如发现井孔护筒内水(泥浆)位忽然上升溢出护筒,随即骤降并 冒出气泡,应怀疑是坍孔征象,可用探测仪探头或伸测深锤探测。如测深锤原系停 挂在混凝土表面上未取出的现被埋不能上提,或测深仪探头测得的表面深度达不到 原来的深度,相差很多,均可证实发生坍孔。坍孔原因可能是护筒底脚周围漏水, 孔内水位降低,不能保持原有静水压力,以及由于护筒周围堆放重物或机械振动等, 均有可能

8、引起坍孔。发生坍孔后,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保持或加大水头、移开重物、排 除振动等,防止继续坍孔。然后用吸泥机吸出坍入孔中泥土;如不继续坍孔,可恢 复正常灌注。如坍孔仍不停止,坍塌部位较深,宜将导管拔出,将混凝土钻开抓出, 同时将钢筋抓出,只求保存孔位,再以C20商品混凝土回填,间隔一天后重新钻孔 成桩。、埋管产生埋管的原因一般是:导管埋入混凝土过深,或导管内外混凝土已初凝使导 管与混凝土间摩阻力过大,或因提管过猛将导管拉断。预防办法:应严格控制导管埋深在26m之内,要经常测深,及时指导提升导 管。在导管上安装附着式振捣器,拔管前或停灌时间较长时均应适当振捣,使导管 周围的混凝土不致过早

9、地初凝;首批混凝土掺入缓凝剂,加快灌注速度;导管接头 螺栓事先应检查是否稳妥;提升导管时不可猛拔。若埋管事故已发生,初时可用链滑车、千斤顶试拔。如仍拔不出,凡属并非因 混凝土初凝流动性损失过大的情况,可插入一直径小的护筒至混凝土已灌混凝土中 用吸泥机吸出混凝土表面泥渣;派潜水工下至混凝土表面,在水下将导管齐混凝土 面切断;拔出小护筒,重新下导管灌注。此桩灌注完成后,上下断层间,应予以补 强。、钢筋笼上升钢筋笼上升,除了一些易见的原因是由于全套管上拔、导管提升钩挂所致外, 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表面接近钢筋笼底口,导管底口在钢筋笼底口以下 3m 至以 上lm时,混凝土的灌注速度(m3/min)过快

10、,使混凝土下落冲出导管底口向上反 冲,其顶托力大于钢筋笼的重力时所致。为了防止钢筋笼上升,当导管底口低于钢筋笼底部lm3m,且混凝土表面在钢 筋笼底部上下 lm 之间时,应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允许的最大灌注速度以 0.4 m3/min为宜。同时,还应从钢筋笼自身的结构及定位方式上加以考虑,具体措施为: 、适当减少钢筋笼下端的箍筋数量,可以减少混凝土向上的顶托力;、钢筋笼 上端焊固在护筒上,可以承受部分顶托力,具有防止其上升的作用;、在孔底设 置直径不小于主筋的 l2 道加强环形筋,并以适当数量的牵引筋牢固地焊接于钢 筋笼的底部。、灌注桩补强方法 灌注桩的各种质量事故,其后果均会导致桩身强度的降

11、低,不能满足设计的受 力要求,因此需要作补强处理,一般采用压入水泥浆补强方法,其施工要点如下: 、对需补强的桩,除用地质钻机已钻一个取芯孔外(用超声波等无破损深测 法探测的桩要钻两个孔),应再钻一个孔。一个用做进浆孔,另一个用作出浆孔。 孔深要求达到补强位置以下lm,柱桩则应达到基岩。 、用高压水泵向一个孔内压入清水,压力不小于05Mpa0.7Mpa,将夹泥和 松散的混凝土碎渣从另一孔冲洗出来,直到排出清水为。 、用压浆泵压浆,第一次压入水灰比为0.8的纯水泥稀浆,进浆管应插入钻 孔 l.0m 以上,用麻絮填塞进浆管周围,防止水泥浆从进浆口冒出。待孔内原有清 水从出浆口压出来以后,再用水灰比 0.5 的浓水泥浆压入,使浆液得到充分扩散, 应压一阵停一阵,当浓浆从出浆口冒出后,停止压浆,用碎石将出浆口封填,并用 麻袋堵实。 、最后用水灰比为0.4的水泥浆压入,并增大灌浆压力至0.7Mpa0.8Mpa 关闭进浆闸,稳压闷浆20min25min,压浆工作即可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