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课程创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6449264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语文课程创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谈语文课程创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谈语文课程创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谈语文课程创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谈语文课程创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语文课程创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语文课程创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遂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 论文题目: 谈语文课程创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生姓名: 骆桂华指导教师: X X X 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学 号: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遂宁广播电视大学X X X X 年X X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对本文有以下声明:1. 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已按相关要求及时提交论文稿件,最终形成本文;2. 在撰写过程中主动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接受导师的指导;3. 本文符合相关格式要求,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单篇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超过800字;4. 本人本文

2、成稿过程中不存在他人代写、抄袭或和他人论文雷同的现象。 论文作者签名:骆桂华 日期:2014年4 月 谈语文课程创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 要 现代社会是需要创新的社会,创新教育需要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因此,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因为只有这样才更有利教师们看清楚我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更有利于他们的实践教学,更有利于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厚实地基础。【关键词】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则落在了基础学科的教育上,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语文任务更为重要。语文课程创新资源是语文课

3、程教材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过程中对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它不囿于语文教材,主要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创新,这样积极地开发与利用,更是体现了语文教育观念的进一步更新。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创新资源,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现代社会是需要创新的社会,创新教育需要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因此,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因为只有这样才更有利教师们看清楚我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更有利于他们的实践教学,更有利于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厚实地基础。下面

4、我就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创新资源,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第一、开发和利用创新课程资源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有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学生的创新意识来自教师的教育与引导。今天的语文教师不应是固守语文学科狭隘领域的专业人士,而应是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充满独创和灵气的复合型教师。只有这样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将创新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合理的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

5、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一改“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知识本位观为大语文教学观。语文教师再不能手捧书本,画地为牢,坐井观天了,而是要突破教材,跳出书本,走出教室,开拓第二、第三课堂。第二、开发和利用创新课程资源要求语文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资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新教材越发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它在关注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然而,毕竟教材具有普遍性,它不可能兼顾到所有的学生和学校。教材中编排的很多情境图因生活环境或教学条件所限无法更好地展示,一些数学活动也

6、无法开展。因此,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我们也应与时俱进, 改变简单“教教材” 的局面, 而是 “用教材教” 。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 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对于语文学习和教学来说, 由于教学思想的转变, 教材的编写思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 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语文教材中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 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他们富有个性化的奇异多彩的想

7、法、出人意料的操作探索, 往往超出教师预先的设计。面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课程资源与学生所提供的充满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共融, 努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资源共享, 努力将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第三、开发和利用创新课程资源要求语文教师要拓展现实生活资源。 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我们教师要善用、巧用这些课程资源,营造亲切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现实生活资源是语文教师以学生的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课程的基本方式,它超越了教室、学校的局限而将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密切了学生与语文知识、社会、自然、生活

8、的联系,是走向学生现实生活并连接未来可能生活的课程。它突破了传统语文课程的束缚,努力向着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回归,这种回归意味着语文教学活动是“在生活中,通过生活并为了生活的课程”正如语文纲要指出的那样:“语文教学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强调的是学生的知识实践、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悟,它把人置于实际生存的世界之中,返回本真的生活世界,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的综合发展。但从目前的实施现状看,语文课程创新资源的有效开发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瓶颈”问题。那么,语文课程该如何面向学生完整的生

9、活领域挖掘课程创新资源呢?我们又该选择哪些切入点呢? (1)把课堂融入社会。语文本身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古到今,不受时间限制;从国内到国外,不受地域约束;既有浓郁的亲情,又有纯美的风光,富于生活气息,具有时代风貌。可以这样说,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教语文就是教生活。教师应抓住语文和现实生活的契合点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充分展示生活中的自己,实行“模糊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所谓“模糊教学”就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不唯“标准答案”是从。它和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是有本质区别的。它的出发点是由于语文的答案本身具有多元性,并无权威性,万不可限制学生的思维。恩格斯说:“思维是地

10、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激活学生的思维就找到了语文教学的真正源头。 (2)让语文再现生活。语文来源于生活, 但它比生活要更集中, 更典型, 也更生动。 在语文课堂上用艺术来再现生活情景, 是课堂语文生活化的一条捷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所以,我们应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架起生活与语文学习的桥梁,让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回归生活,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和希望。 (3)教师要学会开发,生成资源。我国教学史上有关“生成资源

11、”问题的探究由来已久,“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学生处于求懂而未懂透、想说而说不出的积极思维状态中时,教师才给予启发开导,教师举其一,学生应该“反”其三。这里已经蕴涵了教师在“生成资源”中的作用,体现了“教学过程要注重生成资源”的观念。我们可以把生成性资源理解为: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即表现在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情况。它具有动态性,是稍纵即逝的。准确、及时地捕捉到这些生成性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将使课堂不断涌现精彩、鲜活的画卷。 教师要根据课堂上的

12、变化情况不断深入而灵活应对,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调控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驾奴水平。应学生而变,应临场实际情况而变,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案。学生不明确的认识,往往具有较大的教学价值,可以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提出质疑的内容或学生间不同的意见,可以成为最值得挖掘的课程资源;课堂上偶发的事件蕴含着可贵的教学价值,成为难得的课程资源。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必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异彩分呈。第四,语文课程创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在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创新资源时,要注意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如果引入语文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太简单,则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必趣。反

13、之,如果太难也不合适,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处理不好。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还可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因此,我们要力求课程资源的开发达到可用、实用的效果。 (1)开发语文课程创新资源要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语文教学不仅包括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包括语文活动课程和语文综合学习课程。课程内容除面向教材,还要面向校园、学生、家庭、社会、自然界。语文课堂可以引导学生回归自然,让学生感悟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感悟大自然的雷鸣电闪、山川河流、花鸟虫鱼,还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融入社会;可以让学生感悟人生的悲欢离合,感悟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的突飞猛进、科技的日新月异

14、。(2)开发语文课程创新资源要立足课堂 语文教学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堂教学资源应是教学的第一资源,它的主要载体是教科书。新课程下的语文教科书选文多出之名家新秀,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化,难易适度,可读性强,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整体性与阶段性的统一,真正凸现现代语文的开放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革营造了创新的空间。所以,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最好的课程资源,不能舍“本”逐末,舍近求远,而应最大限度地发挥课本优势,夯实学生语文素质的根基,以提高语文的整体效益。这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课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3)、开发课

15、程资源要立足实际 每一地方都有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语文教师可就地取材,引导学生去开发利用。通过组织参观、访问、采风、调查等,深入了解地方特色和人物的故事及经历,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积累作文材料。然后在课堂上举办专题性的演讲、报告会、讲故事或其他有关乡土题材的活动。总之,大力开发语文课程的资源,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 总而言之,尺水可以兴波。三尺讲台就是创造新天地。只要我们语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发、利用好课内外的语文课程创新资源,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再只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和一个模糊的口号,我们的课堂也必定会是一个风采迷人、朝气蓬勃的天地。参考文献1语文创新教育探索 苏盛葵 四川教育出版社2教师应增强教学资源开发意识陈 萍 中国教师报 3农村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潘国强;4走语文教学高效长效之路 王道信5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