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关联交易蕴含巨大税务风险-必须看一看!-财税法规解读获奖文档.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6444330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类关联交易蕴含巨大税务风险-必须看一看!-财税法规解读获奖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类关联交易蕴含巨大税务风险-必须看一看!-财税法规解读获奖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类关联交易蕴含巨大税务风险-必须看一看!-财税法规解读获奖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类关联交易蕴含巨大税务风险-必须看一看!-财税法规解读获奖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类关联交易蕴含巨大税务风险-必须看一看!-财税法规解读获奖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类关联交易蕴含巨大税务风险-必须看一看!-财税法规解读获奖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类关联交易蕴含巨大税务风险-必须看一看!-财税法规解读获奖文档.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计实务类价值文档首发!三类关联交易蕴含巨大税务风险,必须看一看!-财税法规解读获奖文档笔者近日在梳理北京市部分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点时发现,母公司承载功能过多、母子公司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和关联企业相互挂靠三类现象很普遍,成为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的高发源地。对关联交易税务风险,很多大企业只关注境外部分,境内部分往往被忽视。其实,无论是国家税务总局的例行检查,还是各地税务机关的专项审计,对境内关联交易的关注越来越高,被调查的概率也越来越大。 母公司承担功能过多 费用分摊很混乱现象描述目前,企业发展集团化成为全球趋势。笔者发现,我国一些企业在集团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功能定位不清晰,导致母公

2、司承担了子公司的众多职能。特别是一些被捏合的集团企业,其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远未跟上集团化扩张的脚步,企业集团内部职能划分和费用分摊十分混乱,由此引发很大的税务风险。典型案例S公司是国有大型能源类集团的母公司,亦是A股上市公司。2010年10月份,S公司启动了一项大型软件工程研发项目A信息系统。A信息系统总投资20.22亿元,由S公司委托集团内子公司开发。A信息系统共包含11个功能模块,2012年底开始试运行,2013年推广到集团范围。在A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所有支出均由S公司负担并列支,而在A信息系统逐步试运行乃至推广使用时,S公司却并未向其子公司收取任何费用。S公司作为母公司,不仅承担了系统

3、开发的职能,而且也承担了本应由集团内企业共同承担的开发费用。经统计,仅出售A信息系统部分功能模块的收入,就涉及增值税2亿元。风险提醒在上述案例中,S公司作为母公司,并不具备系统开发功能和资质,虽然委托其子公司开发,但实际成本由S公司承担。开发A信息系统的初衷是给全集团公司共同使用,受益者是母公司和所有子公司,但S公司独自承担此项费用,未和子公司共同承担开发成本、费用;系统开发完成后,推广使用时也未就出让该项无形资产的使用权,向子公司收取任何费用,导致S公司和其子公司无法清晰划分收益和费用,进而导致管理上的混乱。在实务中,母公司和子公司功能重合、费用分摊不清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极易引发税务风险。在

4、流转税方面,母公司软件系统、专利成果等无偿提供子公司使用,母公司向子公司无偿发放贷款等均可能涉及增值税和营业税。例如,上述案例中,A信息系统的推广使用,虽然未收取相应费用,按照增值税条例规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应视同销售,应按销售软件产品征收增值税。在企业所得税方面,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应符合独立交易原则。S公司无偿提供A信息系统软件给子公司使用,该关联交易明显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S公司涉及的主要是境内关联交易,S公司集团内子公司税负复杂,包括亏损企业和低税率企业,S公司无偿提供A信息系统使用权,导致利润转移到子公司,会导致国家

5、税款的流失。 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税务处理一团麻现象描述我国大型企业集团中,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关联企业之间成本费用划分不清,很容易导致税务风险。大型企业集团财税负责人应注意,关联企业之前的费用核算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能规避税务风险。亲兄弟也要明算账。有关专家说。典型案例A公司和B公司同属于Z集团。其中,A公司是Z公司的二级分支机构,属于商品流通企业,主要负责成品油及化工产品的销售贸易、仓储物流及营销网络建设等业务,在过去5年一直盈利并缴纳企业所得税;B公司是Z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长期亏损。A公司和B公司为同一个法定代表人、同一个注册地址、同一套

6、管理团队,是典型的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根据企业人员介绍,两家企业办公场所、设备和人员重合,在实际使用和会计核算上都未作明确区分。对于固定资产,房屋建筑、运输工具、电子设备、办公设备都归B公司所有,由其承担折旧,A公司在2011年向B公司支付房租1277万元后未再支付任何租金,但办公楼的装修、改建支出作为A公司的长期待摊费用,分期摊销;对于人员,除行政保卫部20多名员工的工资薪酬、福利费和五险一金等在B公司税前列支外,其他都在A公司税前扣除了。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和第十条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只能扣除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和实质重于

7、形式的原则,关联企业间的期间费用发生额应合理分摊列支。由于A公司和B公司在房屋建筑、办公设施和人员完全重合,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区分,在会计核算上也没有作出符合功能风险定位的划分,那么除了销售费用(只有A公司有销售功能)和财务费用(资金所有权在会计上划分明确)以外,房屋设备折旧和维护支出、纸笔水电等办公支出、人员薪酬福利和培训支出等其他成本费用,即管理费用,应在两个公司间合理分摊。据测算,盈利企业A公司在2010年2014年累计税前扣除了应由亏损企业B承担的费用近1.1亿元,应补缴企业所得税逾2700万元。调查还发现,存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现象的企业,有的至今还在共用一本账,共享一个银行账号。风险

8、提醒不可否认,企业存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现象有历史原因,但是这类企业频频出现较高的税务风险,说明这些企业高层人员税务风险防范意识淡薄。许多企业集团的管理层认为,集团成员企业是一家,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两家企业更是不分你我,费用在哪个公司列支都没有关系;还有一些企业集团的管理层认为,母公司为子公司列支费用、兄弟公司之间相互承担费用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行业惯例,也无需特别纳税调整。殊不知,这样不仅会让企业管理混乱,还会带来违反会计和税收相关法规的风险。笔者认为,对于存在上述问题的企业,管理层和财税人员都应该高度重视,提升税法遵从意识,采取相关整改措施,防范相关税务风险的出现。一方面,全面自查是否

9、与其他企业在机构、业务、财产、人员、财务或其他方面存在混同现象,例如是否与其他企业共用一个财务部或人力资源部、是否与其他企业共同研发某产品、办公楼是否被母公司无偿使用等。若存在上述问题,则应该厘清相关资产、业务和人员边界,并确定合理的价格与费用分摊方案,在源头上防范税务风险。另一方面,在明确资产、业务和人员关系的基础上,针对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和费用分摊制定专门的核算制度,培训财税人员和业务人员,建立财税人员与其他部门的沟通渠道,加深财税人员对关联交易的了解,以严格落实会计和税法的相关规定。 只图便利挂靠母公司 风险不仅在税务现象描述建筑行业在我国近年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

10、社会结构的变化,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也相应衍生出错综复杂的雇佣与劳务关系,并随之带来处理不当的涉税问题。其中,一些企业为图管理便利或获利便利,在具体的财务和税务处理上挂靠实力更强的母公司,就是导致这一后果的重要原因。实践中,即使是国字头的大企业,在税务风险的防范与处理上也会存在此类问题。典型案例某知名大型建筑企业A公司具有多项国家特级建筑资质,控股数个子公司,其中包括B建筑公司。在承接某甲方工程项目时,凭借母子公司关系,A公司将该项目以自身名义中标后,直接交付B公司承建。B公司派出实际管理人员,全面接管了该工程项目的采购、运行和分包等全流程业务,并获得A公司财务会计账务处理权限。该项目的标书、

11、与甲方签订的合同、开具和收到的发票等外部凭证口径均为A公司。B公司派出的管理人员所发生的职工薪酬在工程项目中计入工程施工间接费用职工薪酬。经查,企业的具体操作为:B公司为该工程项目提供服务时,将其职工薪酬计入A公司工程施工成本,同时冲减A公司对B公司的其他应收款。在B公司财务账中,相应冲减对A公司的其他应付款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在按期与甲方结算工程价款时,以A公司名义收款,但实际资金转入B公司名下。同时,A公司增加对B公司的其他应收款,B公司增加对A公司的其他应付款。待工程结束后,A公司再将账面上的其他应收款余额与B公司结清。税务人员通过向A公司财务人员核实,得知该项目管理人员为B公司员工,由

12、A公司借调至该项目名下,其职工薪酬由B公司计提,管理人员的雇佣关系实际归属于B公司。因此,这种挂靠方式在实质上应认定为B公司为A公司提供劳务,将实际不属于A公司的员工薪酬计入A公司工程项目中,增加了A公司的工程成本。虽然最终A公司用往来款项支付了对价,但A公司未能提供相关的劳务合同和其他有效凭证,在税务处理方面产生了风险。风险提醒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A公司主观避税的意图并不明显,但的确在客观上产生了税务风险。税务人员认为,由于该项目工程的合同额超出了建委规定的标准,以B公司的资质无法承接此施工项目。同时,A公司的人员规模无法承担繁重的工程管理任务。A公司和B公司作为母子公司,在集团内关联密切,

13、最终产生了这样一种特殊形式的挂靠。A公司和B公司只图管理上的便利,忽视了重大税务风险。笔者认为,对于此类挂靠行为,在遵守其他相关法律的同时,A公司和B公司应对实际不属于A公司、由B公司承担并通过往来款项结转的工程成本,签订正规劳务合同并交换有效凭证,以总、分包的形式对其作出财务和税务处理,有效防控税务风险。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此类行为往往蕴藏着工程质量与安全的隐患,如果一旦发生纠纷,被挂靠企业则成为被告,挂靠企业逍遥法外。所以在建筑行业中历来被我国的相关规章、规范性文件、法律法规所禁止。结语:税务筹划做为企业集团的一项重要战略组成部分,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财务人员所认可并应用。在实际操作中要考虑的因素还很多,远不止本文上面所提到的内容,因此,在具体的实务操作中我们一定要培养正确的纳税意识,树立合法税务筹划观念,深入研究税法规定,充分领会税法精神,做到合理筹划并纳税,以达到合理运用企业有限的资金,增加企业效益,促进企业稳定长远的发展。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一定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企业的风险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风险管理措施,为税收筹划的成功实施做到未雨绸缪。本文由梁志飞老师编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