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常考基础20练9.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6435049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历史常考基础20练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高考历史常考基础20练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高考历史常考基础20练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高考历史常考基础20练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高考历史常考基础20练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高考历史常考基础20练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考历史常考基础20练9.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高考历史常考基础20练9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北宋时期与之并存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疆域为“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甘肃固原东南),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这个少数民族政权是()A西夏 B辽C金 D吐蕃2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其中“靖康耻”是指()A辽宋订立“澶渊之盟”B金军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C宋高宗解除岳飞兵权D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3“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反映了两宋之际背井离乡的文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其中的“胡尘”之“胡”是指()A党项族 B契丹族C蒙古族 D女真族4汤因比在人类

2、与大地母亲一书中指出,蒙古帝国使得许多区域性文明发生了迅速相互接触。这种接触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实现了中国大一统 B新民族回族开始形成C创制了行省制度 D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5(2011北京东城区调研)辽、西夏、金三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相似之处是()A兴起于我国东北地区B都曾与宋朝的政权并立C都是被蒙古族政权灭亡的D都创制了相同的少数民族文字6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闯关东,引起广大观众的收看热潮。元代对东北黑龙江地区的管辖是()A设立行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B实行册封,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C设立机构,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D加强统治,由中书省直接管辖7天工开物中记载“(成分)以消石(硝石)、硫磺为主

3、,草木灰为辅。消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于无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承受)之,魂散惊而魄齑粉(粉身碎骨)”。文中提到的是()A造纸术 B印刷术C磁石 D火药8(2011湖北孝感高中综合测试)“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常用的图书分类法。“经”主要指儒学经典,“史”是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子”是诸子百家的著作及其他书籍,“集”指历代作家诗歌文词等。据此分类,梦溪笔谈应属于()A经部 B史部C子部 D集部9(2011哈尔滨市高考复习质量检测)北宋理学家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表明()A理学以三纲五常为“天理”B理学强调消灭人的“欲望”C理学强调

4、“人”的社会责任D理学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10(2011咸阳市高考模拟)“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宋代文学的主要基调是“爱国、忧国、悲愤”,导致这一基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手工业、商业的繁荣B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C宋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D科举制的推行11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只

5、是在某一朝代兴盛,后来就都消亡了元曲“托体稍卑”可以理解为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王国维认为,元曲和唐诗、宋词一样,都是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代表,赋予了元曲很高的文学地位A BC D12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C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 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二、非选择题(第13、14题各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武帝创始了一条新的法制,即派遣中级人员(六百石俸禄)巡

6、行郡国,察考大吏(二千石俸禄)的成绩和罪恶,随时向中央快速汇报,这种官职叫“刺史”。注:“石”为粮食重量单位,品级高的官员俸禄高,汉代俸禄折算成粮食。赵俪生赵俪生文集第三卷材料二(西汉)成帝末,翟方进、何武乃言:“春秋之义,用贵治贱,不以卑临尊。刺史位下大夫,而临二千石,轻重不相准。请罢刺史,”而朱博以汉家故事(指汉代的传统制度),置部刺史,秩卑而赏厚,咸劝功乐进(指为获皇帝赏识,积极性高)。”于是复置刺史。顾炎武日知录卷九材料三古代战争水平不高,崇山峻岭、长河大川都是天然的防守工事。 因此如岭南山地,如四川盆地,如山西高原,都是地理条件极佳的割据区域。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

7、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周振鹤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变?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请回答:(1)请将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对比阅读,然后用材料一中的信息解释材料二中“以卑临尊”的含义。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解释刺史“秩卑”有什么积极作用?(8分)(2)根据材料,判断元代行省划界的原则是什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采用这种划界原则的目的。(6分)(3)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控制演变的特点。(6分)14阅读下列

8、材料:材料一开宝三年(970年)五月时兵部令史冯继升等进火箭法,命试验,且赐衣物束帛。咸平三年(1000年)八月,神卫水军队长唐福献所制火箭、火炮、火蒺藜,造船务匠项绾等献海战船式,各赐缗钱开庆元年(1259年)又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注:子窠,似今子弹),如放烧,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宋史兵志器甲之制材料二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宋史沈括传材料三守敬因奏:“唐一行开元年间令南宫说天下测景,书中见者凡十三处。今疆宇比唐朝尤大,若不远方测量,日月交食分数时刻不同

9、,昼夜长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不同,即目测验人少,可先南北立表,取直测景。”帝可其奏。遂设监侯官一十四员,分道而出,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元史郭守敬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时期为什么会频繁地制造火器?(6分)(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沈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6分)(3)材料三反映了郭守敬哪项重要成就?除此之外,他还有哪些重要成就?(8分)答案与解析1解析:本题要求学生掌握与北宋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大致地理位置。从材料中少数民族政权东到黄河,西到玉门,南到今甘肃固原,北到蒙古大漠,可知该政权在北宋的西北部,然后联系与北宋并存这个条

10、件,可判定选择A项。答案:A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宋灭亡等有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靖康”是北宋宋钦宗的年号,1127年金军南下攻破北宋都城东京,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岳飞满江红中“靖康耻”就是指这件事。答案:B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1127年,女真建立的金俘获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因此“胡”指女真。答案:D4解析:蒙古帝国指的是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元朝大一统的出现,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区域性文明发生了迅速相互接触”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作用是,大量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后和汉、蒙等民族长期杂居、通婚,开始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11、答案:B5解析:A项错误,因为西夏兴起于西北;C项错误,辽是被金灭亡的;D项错误,三个少数民族都根据汉字创制了自己的文字,但彼此并不相同。B项中的宋朝应包括北宋和南宋,不应理解成北宋政权。答案:B6解析:元代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大都及周围的河北、山东、山西归中书省直辖,另外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元统治者在黑龙江地区设置辽阳行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所以选A。答案:A7解析:根据材料中“消石(硝石)、硫磺”、“魂散惊而魄齑粉”等判断应为火药。答案:D8解析:梦溪笔谈是沈括的著作,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按经、史、子、集分类它应属于子部。答案:C9解析:本题考查

12、北宋理学。A项是理学的核心,但不能从材料中体现;B项是南宋朱熹的观点;理学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是为了加强封建皇权,故A、B、D项都不正确;而材料中的“立心”“立命”“ 开太平”,无疑体现了理学家们的社会责任,故C项正确。答案:C10解析:解题关键是理解诗词中“西北”“天狼”的内涵,即反对金人的进攻,体现了爱国的情愫,故C项正确;而词句无法体现出A、B、D三项的内容。答案:C11解析: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是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代表,后世很难超越但并非后来就消亡了,因此表述错误,排除含的选项,只有D项符合题意。答案:D12解析:李清照与辛弃疾词

13、作的风格虽然不同,但都生活在两宋之交,当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国家分裂,二人作品中的忧患意识正是这种时代特征的反映。答案:D13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反映汉武帝设品级不高的官员为刺史监察地方,材料三反映元朝随着疆域的扩大,以犬牙相入的方式,按山川形变设置行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演变特点。答案:(1)“以卑临尊”指用六百石俸禄官员监察二千石俸禄官员。秩卑的官员积极性高,便于控制。(8分)(2)犬牙相入,使地方割据缺乏好的地理条件。加强中央集权。(6分)(3)中央对地方进行多层级管理;中央对地方官员进行多渠道控制。(6分)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和教材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联系北宋时期与辽、夏、金的战争作答;第(2)问联系教材知识准确归纳;第(3)问阅读材料三可知记述了郭守敬在政府支持下进行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然后依据课本回答第二小问即可。答案:(1)北宋时期,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政府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制造火器。(6分)(2)沈括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他制定了“十二气历”,著有梦溪笔谈。(6分)(3)郭守敬主持的元朝规模空前的天文测量工作。他还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十多种天文观测仪器,编成了同现行公历一年的周期基本相同的授时历。(8分)-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