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普通昆虫学下学期昆虫分类学重点知识归纳梳理.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6431019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普通昆虫学下学期昆虫分类学重点知识归纳梳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年普通昆虫学下学期昆虫分类学重点知识归纳梳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3年普通昆虫学下学期昆虫分类学重点知识归纳梳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3年普通昆虫学下学期昆虫分类学重点知识归纳梳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3年普通昆虫学下学期昆虫分类学重点知识归纳梳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普通昆虫学下学期昆虫分类学重点知识归纳梳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普通昆虫学下学期昆虫分类学重点知识归纳梳理.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昆虫重要目分类(一)等翅目Isoptera=通称白蚁,多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少数分布于温带。形态:体小到中型,柔软,白色或浅黄色及褐色黑色等。头大,前口式或下口式;口器咀嚼式。复眼退化。触角念珠状。有翅或无翅,有翅者翅2对,膜质,前后翅大小、形状、脉序相似,故称等翅目。生物学:渐变态。有木栖、土栖型。营社会性群体生活。巢内有“蚁王”(雄)、“蚁后”(雌)和若干生殖蚁(长翅、短翅、无翅型)非生殖蚁(工蚁、兵蚁)等。多植食性,危害农林作物、桥梁、房屋、堤坝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重要科:白蚁科、木白蚁科、鼻白蚁科。(二) 直翅目Orthoptera形态:体中到大型 口器咀嚼式。触角长,多为丝状,

2、有的长于身体,有的较短,少数种类触角为剑状或锤状。单眼一般23个,少数种类缺单眼. 前胸背板特别发达,常向背面隆起呈马鞍型,中后胸愈合。前翅狭长,革质,停息时覆盖在体背,称为覆翅;后翅膜质,停息时呈折叠状纵折于前翅下。多数种类后足形成跳跃足(如蝗虫、蟋蟀、螽斯),部分种类前足特化成开掘足(如蝼蛄)。 产卵器发达,仅蝼蛄等无特化的产卵器。多数种类雄虫常具发音器,以翅互相摩擦发音,或以后足腿节内侧的音齿与前翅互相摩擦发音。能发音的种类常具听器,螽斯、蟋蟀等的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或显露,或呈狭缝型;蝗虫类的听器位于腹部第1节的两侧,近似月型。 生物学:渐变态,多植食性,是重要的农林害虫。1 蝗科(

3、Locustidae) 一般大型。触角丝状较短,少数为剑状或棒状。前胸背板发达,马鞍型,盖住中胸。多数种类具有两对发达的翅,跗节3节。腹部第1节两侧有1对鼓膜听器,少数无翅无听器。雄虫能以后足腿节摩擦前翅发音。产卵器钻头状。如东亚飞蝗是我国的重要害虫,林业上重要有黄脊竹蝗,青脊竹蝗二种,危害竹子。2 蝼蛄科(Gryllotalpidae)触角丝状细长,前足为典型的开掘足,胫节阔,有4齿,跗节基部有2齿,后足腿节不甚发达,前翅短,后翅长,伸出腹末如尾状。尾须长,无外露产卵器。为重要的地下害虫,喜欢栖息在温暖潮湿、腐殖质多的壤土或沙壤土内,生活史长,一般13年完毕一代,以成虫或若虫在土壤深处越冬。

4、如华北蝼蛄、非洲蝼蛄等3 螽斯科(Tettigoniidae) 触角丝状细长,跗节4节。产卵器刀或剑状,翅通常发达,也有短翅或无翅种类,多数种类为绿色,一般植食性,多产卵于植物的组织内,如露螽.4 蟋蟀科(Gryllidae)触角丝状细长,跗节多为3节。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产卵器针状或矛状。尾须长而不分节。多植食性或杂食性。如大蟋蟀、油葫芦等。(三)缨翅目Thysanoptera=通称蓟马。形态:体微小至小型,一般为12mm。 口器锉吸式。 触角丝状。复眼发达,单眼3个,排列成三角形,无翅型缺单眼。 跗节12节,末端有一能伸缩的端泡。翅通常2对,前、后翅均狭长,边沿密生缨状毛;翅脉退化;静止

5、时翅平放于体背。腹部通常10节。无尾须。具产卵器。生物学:过渐变态。两性生殖为主,也有孤雌生殖。多为植食性,危害农作物的花、叶、枝、芽等,而以花上最多,如烟蓟马。也有少数为捕食性种类,可捕食蚜虫、粉虱、螨类或其他种类的蓟马,如塔六点蓟马。 1 纹蓟马科 体较粗壮,褐色或黑色。触角9节,第3、4节常生有带状感觉器,翅较阔,前翅末端圆形,围有缘脉,有明显的纵脉;翅面常有暗色斑纹。锯状产卵器从侧面看,其尖端向上弯曲。本科种类不多,多为捕食性。如横纹蓟马。2 蓟马科 体略扁平。触角69节,第3、4节上有叉状或锥状感觉器,末端12节形成端刺。有翅者翅狭长,末端尖,翅脉少,无横脉。锯状产卵器从侧面看,其尖

6、端向下弯曲。许多种类是农业上的大害虫。如烟蓟马 (四)半翅目Hemiptera=通称蝽或蝽象。形态:体小至中型,略扁。 刺吸式口器,喙从头的前方生出。触角35节。复眼显著。前胸背板甚大,中胸小盾片发达。跗节一般3节。多数具2对翅,前翅为半鞘翅,基半部硬化的部分可分为革片、爪片、缘片和楔片,而端部的膜质部分,称为膜片,常具翅脉。翅静止时平放于身体背面,末端部分交叉重叠。胸部腹面常有臭腺生物学:渐变态。该目昆虫大多为植食性危害农作物、果树、林木蔬菜、等,刺吸茎叶的汁液,是重要的园艺害虫;部分种类可捕食害虫。1网蝽科(Tingidae)=又称军配虫。 体小而扁,体长多在5mm以下。触角4节,以第3节

7、最长。喙4节。无单眼。头顶、前胸背板及前翅呈网状花纹。前胸背板向后延长覆盖中胸小盾片,两侧扩展成侧背板。前翅质地均一,不提成革质与膜质两部分。足正常,跗节2节。植食性,多在叶背面或幼嫩枝条群集食害,排出锈渍状污物,并在被害植物组织产卵,若虫暗黑色,体侧有刺突。重要的有梨网蝽、方翅网蝽等。2 蝽科(Pentatomidae)体小至大形。头小,三角形,触角5节,偶有4节。喙4节。有单眼。前胸大,侧角有时呈刺状。小盾片发达,三角形,超过前翅爪片的长度。前翅膜质区的纵脉,多从一基横脉上分出。跗节3节。大多数为植食性。如黄斑蝽、荔蝽、麻皮蝽等。 3 猎蝽科(Redvuiidae)体中形至大形,头较小,头

8、与前胸之间收缢成颈状。触角4节,有单眼。喙3节,粗短而弯曲,不能平贴于身体腹面,端部锋利。前胸腹板两前足间具有一横皱的纵沟,前胸背板则横凹分为两叶。前翅膜片基部有23个翅室,端部伸出1纵脉。少数种类无翅。不少种类前足为捕获足。多数为捕食性,以各种昆虫及其它节肢动物为食。常见黄足猎蝽。 4 花蝽科(Anthocoridae) 体微小至小形。触角4节,喙3 或4节。通常有单眼。前翅有明显的缘片和楔片,膜质部分有不明显的纵脉13条。跗节2或3节。肉食性,多捕食蓟马、粉虱、蚧类、蚜虫等小型昆虫及螨类。有些种类行孤雌生殖。以成虫在枯枝落叶下及其它隐蔽场合越冬。如小花蝽。 5 盲蝽科(Miridae )小

9、型或中型。触角4节,喙4节。无单眼,前翅分为革片、爪片、楔片及膜片,在膜片基部有1或2个小翅室,其余翅脉均消失。同一种类常有长翅型、短翅型和无翅型。如危害大田作物和果树的三点盲蝽及捕食小型昆虫及螨类的食蚜盲蝽。(五) 同翅目 Homoptera形态:体微小至大形,体形变异大。口器刺吸式。翅2对,前翅质地相同,膜质或革质。多数种类有蜡腺。触角刚毛状或丝状。复眼发达或退化,有翅种类有单眼2或3个,无翅种类无单眼。翅脉发达或退化。腹部可见811节。有些种类基部具发音器,有的在某些腹节上具有瘤突、腹管及蜡腺等。产卵器通常较发达,并可将卵产于植物组织内;有的无特化的产卵器。生物学:渐变态或过渐变态。繁殖

10、力强,多数种类年发生世代多。繁殖方式有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及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交替进行等。卵生或卵胎生。该目所有为植食性种类,成、若虫均刺吸植物汁液,并分泌唾液破坏叶绿素,被害处呈黄白斑点或刺激植物畸形生长,形成虫瘿。有些种类如叶蝉,飞虱、蚜虫等,还能传播多种植物病毒。蚧和蚜虫等排泄“蜜露”,可导致煤污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具蜡腺的种类,可分泌蜡粉或蜡于虫体背面,或形成介壳,给药剂防治带来一定困难。有的飞虱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以扩大分布和为害。 1 蝉科(Cicadidae)中至大形。复眼,单眼3,呈 三角形排列于头顶中央。 触角刚毛状,着生于复 眼之间前方。胸部宽阔。雄虫腹部第1节腹面有发音

11、器,雌虫具听器。翅宽敞,膜质,善飞。前足腿节膨大,下缘具刺,跗节3节。若虫地下生活,为害植物根部。发育历期较长,一般需2年或更长时间完毕1个世代。常见种类有蚱蝉。 美洲2023蝉。2 叶蝉科(Cicadellidae) 体小形,一般细长。单眼2个,位于头顶边沿或头顶与额之间。触角刚毛状,着生于两复眼之间或复眼前方。后足胫节有12列短刺。产卵器锯齿状。如大青叶蝉。 3 蜡蝉科(Fulgoridae) 中至大形。通常色彩 ,美丽。许多种类额与颊间形成隆堤,额常向前伸长似象鼻状。多数种类能分泌蜡粉。触角3节,着生于复眼下方,基部两节膨大如球形,鞭节刚毛状。单眼23个或退化。前翅有翅基片,端部翅脉多分

12、叉、多横脉、呈网状,后翅臀区翅脉也呈网状。后足胫节有刺,跗节3节。如斑衣蜡蝉。 4 木虱科(Psyllidae)体小型,形似蝉。触角丝状,910节,基部两节膨大,末端分二叉。单眼3个。喙 3节。翅脉简朴,前翅基部有一基脉,由R、M、Cu脉合成,无横脉。若虫体扁,翅芽突出在身体的侧面,腹部第6节,以后愈合,常分泌很多蜡质,盖在身体上。常见种类有梨木虱 青桐木虱等。 5 粉虱科(Aleyrodidae) 体小形。虫体及翅面被有纤细白色蜡粉,翅不透明。复眼肾形。单眼2个,触角丝状7节。前翅至多3条翅脉,后翅仅1条翅脉。跗节2节,爪2个,爪间有中垫或短刺。成虫和若虫第9腹节背面凹入,形成皿状孔。中间有

13、第10节背板形成的小形盖片及管状肛下片。过渐变态,末龄若虫体壁硬化,似蛹状。如温室白粉虱。 6 蚜总科(Aphididae) 体小形,柔软。复眼1对,有翅型单眼3个,无翅型无单眼。喙34节,口针较长。有些种类有额瘤。触角通常6节,第36节上有圆形或椭圆形感觉孔。感觉孔的数目及其在各节上的分布,是种的重要鉴别特性。具有翅型和无翅型个体。有翅者前翅大后翅小。前翅仅1条粗大纵脉,中脉2或3支。腹部89节,多数种类在第6或第7节两侧前方有1对管状突起,称为腹管。腹末生有1个圆锥形或乳头状突起,称为尾片。腹管与尾片的有无、形状、发达限度等也是种的重要分类依据。足较细长,跗节2节,少数种类仅有1节,爪2个

14、。蚜虫生活史极其复杂,营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由于在不同的寄主植物上进行世代交替及受环境条件影响而使生活史产生变异,形成多型现象。常见的种类如苹果黄蚜、桃蚜、松大蚜、棉蚜等。7 蚧总科(Coccidae) 蚧类的形态非常特化,雌雄异型。一般为小形昆虫,体长0.57mm。大多数固定不动吸取植物汁液,体表常被有介壳,或披上各种粉状、绵状等蜡质分泌物。雌成虫与雄成虫的外形差别大。雌虫体无明显头、胸、腹三部的区分,无翅,大多数被各种蜡质分泌物所遮盖,属渐变态。雄虫过渐变态,真正的幼虫期一般仅2龄。雄成虫长形,只有1对薄的前翅,具分叉的脉纹,后翅特化为平衡棍,跗节1节。盾蚧科:由蜕皮和分泌物形成真正的介壳

15、,虫体在介壳下。二龄开始逐渐形成介壳,雌成虫不能活动。红色或橘黄色,圆形或椭圆形等。雄虫具一对翅,翅脉简朴。介壳长形。是蚧总科中最大的科。如桑白蚧、松突圆蚧、梨圆蚧等。绵蚧科:虫体较大,肥胖,无介壳,体节明显,被有较薄的腊粉。活动型。如草履蚧。粉蚧科:体较绵蚧科小,较盾蚧科大,体节明显体上常有粉状或绵状蜡质分泌物。能活动。如康氏粉蚧等。坚蚧科:虫体与介壳合一,介壳较坚硬,圆形或半圆形,褐色或红色等,如东方盔蚧、桃球坚蚧等。蜡蚧科:虫体有厚的蜡质介壳覆盖,介壳边沿常有突起。龟蜡蚧、角蜡蚧等。(六)鞘翅目Coleoptera =通称甲虫。形态:微小至大型种类。前胸发达,前胸背板完整且高度骨化。口器咀嚼式;触角形状不一,多为10节或11节;无单眼。前翅鞘翅,盖住中后胸和大部分或所有的腹部,但中胸小盾片多露出;后翅膜质,静止时折叠于前翅之下,少数种类无后翅。跗节多为5节或4节,很少3节。无尾须。完全变态。幼虫多属寡足型或无足型。头部发达,咀嚼式口器。蛹多为裸蛹。 生物学:该目是昆虫纲乃至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第1大目。除龙虱、水龟虫等少数几个科为水生以外,大多数陆生。本目中大多数种类为农林作物重要害虫,取食植物的地上部或根部,或潜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