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6423793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学会和谐相处克东县润津乡双庆小学 孙庆伟【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与朋友、家人和谐相处带来的乐趣。2. 能力:通过探究,初步掌握化解冲突和矛盾的方法。3. 知识:懂得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和顾及他人的感受是与人和谐相处的首要原则,懂得与人交往时发生冲突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道理。懂得在与长辈发生分歧时,要善于沟通,并学习以平和的态度解决分歧。【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十一二岁的学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逐渐进入了“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学生个性较为叛逆。他们自我意识增强

2、,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他们大多希望在集体或朋友中成为焦点或被关注的重点,一些学生为了引起大家的关注,由于缺乏正确的表现方式和方法,往往会采取一些破坏性的行为,从而引起与他人的矛盾冲突。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学生也许没有城市独生子女特有的任性、骄横、霸道等不良个性,但他们也有自己的问题与烦恼。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关注那些在家中受宠的孩子的性格特点,同时,也要关注那些在家中不受重视的较内向孩子的心理变化。有些偏远地区家庭教育的方法往往过于简单,孩子一旦缺少家长正确的指导,遇到矛盾冲突时,其心理调适能力相对较弱,其处理事情的办法也会粗暴简单。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

3、发现,一旦缺乏与人交往基本的方法和技巧的储备,学生在面对人际交往产生的矛盾时,往往是惶恐的。他们十分苦恼,又不知道怎么办。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与人和谐相处的好处,了解和谐相处的准则。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尊重他人,并能选择恰当的方法化解矛盾。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采取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采取做调查、做游戏等教学方法和学生互动,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通过“与人相处的黄金规则”这个活动导入,引导学生结合亲身的体验,产生共鸣,使学生知道与人相处的基本准则,学会与人和谐相处;通过“发生冲突怎么办” 和“有话好好说”活动环节,

4、使学生在进一步讨论中学会运用与人相处的准则、学会换位思考解决冲突。【教学重点】:感受与人和谐相处的好处,了解和谐相处的准则。【教学难点】: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尊重他人,并能选择恰当的方法化解矛盾。【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学生准备:了解生活中与人相处的事例。【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与人交往规则教学目标1.懂得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和顾及他人的感受是与人和谐相处首要原则。2.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道理。教学重点:感受与人交往要和谐相处的好处。教学过程:活动一:故事站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让我们先来听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吧。(课件出示)清代

5、中期,有个“六尺巷”的故事。据说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2.谈谈感受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学生自由发言。3.揭示课题“六尺巷”的故事告诉我们礼让、和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和睦相处对

6、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学会和谐相处。板书课题。活动二:倾诉台我的不愉快1.课件出示:(1)别看书了,陪我放风筝。(2)这个我知道。2.学生交流,说说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1)站在强迫别人玩和上前就插话的人的角度,设想他们当时的心态和这样做的原因。(2)站在被强迫和被打扰同学的角度,分析他们为什么会对这种行为感到不快和反感。3.师:如果碰到这样的人,你愿意和他们交往吗?4.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有没有令你们或你们令别人不愉快或者不舒服的经历,并着重谈一谈自己当时的感受和事后的看法。5.学生快速回忆,自我总结梳理:与老师、家长或同学相处时印象

7、最深的一次不愉快;当时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解决的。6.教师小结小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活动三:讨论吧与人交往的原则1.课件出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孔子的名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3.小组交流:我们应该如何与人交往?与人交往应遵循怎样的准则?4.学生结合自己与人交往的经验和教训,集思广益找出与人和谐相处的最好办法,并记录下来。5.把各组认为最佳的做法在班内交流,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6.老师以心理小博士的名义,进行归纳支招。第一招是:“宽容大度,尊重他人,角色互换”,即把自己假想成对方,充分体验对方的情感特点和心理活动;第二招是“注意说话技巧,转换表达方式”,如:“你怎么总是不理解我”“我希望你能理解我”;“你怎么又没做好”“我希望你能做得比现在好”;第三招是要明确良好的沟通条件,包括用关心的眼神注视对方;面带微笑,专注倾听,点头示意,问些问题等。活动四:智多星我会用名言1.课件出示表格:“我不希望别人”、“我就不应该”2.学生试着用名言提示的方法填一填表格。3.同桌交流填写的情况。4.学生进一步交流各自独特的与人交往的秘诀。【板书设计】:与人交往的规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