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需要慢.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6419445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需要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需要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需要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需要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需要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需要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需要慢.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需要慢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慢”语文才是教师的心灵、文本、学生的心灵相容的根本。“慢”是语文有效教学的方法,是有生命力的教学,更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我认为语文教学要慢下来,是因为语文教学如果走得太快了,会产生很多硬伤。放眼语文课堂,特别是公开课。课堂教学呈现出容量大、节奏快的特点。教师提问,学生赶着回答,大多数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教师急急忙忙揭示答案。为了赶进度,完成一节课预设的环节目标,教师掐着表算时间,好不漏一个环节,不丢掉一个知识点。再加上动画、音乐反复冲击,使人花了眼,忙了耳。课堂满满当当,师生紧紧张张,一丝一毫也不敢松懈。可是这样一味求快,求高效,实际上却适得其反,结

2、果是“欲速则不达”。原因在于:首先,中国的教学班班容量大,细想想,有多少语文课堂仍然是“少数几个尖子生唱主角,多数学生当配角”。教学的各个环节没有卡壳现象,实质上是对中下等学生的忽略和漠视。虽然我们反对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但是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不可能全在同一个高起点上。如果每节课都是没有卡壳的高效,那些理解接受能力慢的学生跟得上快节奏吗?能够全盘吸收吗?例如,同样一篇课文,通常是教师先范读,然后教师领着学生读,接下来是学生自由读,之后是指名读。可是在指名读时,教师最先叫到的,总是朗读好的学生,那些朗读不好的学生呢?他们读得怎么样?哪些地方读得不好,不需要老师耐心指导吗?可是一堂课只有短短的几十分

3、钟,老师再帮助这样的学生,讲课的时间就又少了,老师只能放弃辅导差生。时间长了,那些朗读差的学生,没有积累语感,更没有了热情,怎么还会热爱语文,好好学习语文呢?再者,从汉语的特性来说,语文也应该慢起来。我们的汉语,包括词、语法、句子、段落、全篇,大多靠意会,靠品味、靠领悟、靠联想与想象,才能积少成多。从这些特点出发,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要多注重感情积累与文学感悟,提倡多读多写。语感的养成,需要时间的积淀,不是立竿见影。所以语文素养的形成必然是渐进而又缓慢的过程。最后,语文教案设计的节奏太快。语文教学快节奏地设计,这节课有多少环节,多少提问,怎么启发学生回答。课堂教学环节怎么衔接,学生应该掌握多少

4、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折射出的却是现代人太过浮躁功利的教学态度。它是违背教学规律的。“慢”是语文教学的要义。在西游记中,有几句土地对蟠桃园里的蟠桃是这样描述的: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中间一千二百株,层花甘实,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缃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这种只能存在神话里的事情,却折射出一种道理:成长得越慢的,经得起岁月磨砺的,才会结出最好的果子,这才是“慢”的内涵。与之相反,滥施肥料、生长素的,违背成长规律,只会是有害的“速成品”。同理,知识获取的过程,也常常是困难的、艰苦的、缓慢的,人的成长更

5、是曲折艰难,要遵循自身的规律,是不可以强制甚至强迫的。教育就是慢的艺术而不是快的技术。语文教学放慢脚步,是摒弃了急功近利,回归自然;是摆脱了忙碌与浮华,回归宁静。“慢”的状态,是逐字逐句推敲,是情感长年累月积淀,是情理细细领悟。人的成长需要慢。台湾作家张晓风有一次送她儿子去学校,当儿子向她告别后,看着儿子走进校园的背影,渐行渐远,感慨万千。回到家里,写下一篇散文,题目是我交给你一个孩子,其中有这么一段话:“世界啊,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孩子,多年以后,你将还给我一个怎样的青年?”张晓风她从一位母亲的角度思考孩子一生的成长。站在这样的高度,还会求孩子要学得多快吗?李镇西也认为:现

6、在的教育太喧嚣太华丽,他在努力践行朴素的教育。而语文教学,更适合朴素的教学,适合“慢”的教学。 语文教学慢的体现包括:第一、读课文要慢。叶圣陶先生说:“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事实也是如此,文章中很多内涵,是需要慢慢地感受、体悟才能获得的。这一过程,需要宁静的心境。非“宁静”无以抵达远方。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静下心来细细地品读文本,在读时,要讲究精读细作。小学生的课文朗朗上口,但是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读好并非易事,需要教师慢慢地指导、聆听。如果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课堂

7、”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朗读成了教学中一个过度环节而已。这就没起到朗读的作用,所以,课堂上,朗读时间要多,尤其对朗读慢而且理解力也慢的孩子不妨多等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读中理解课文,吃透内含。这样也省去了教师过多的讲解。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模仿是一种方法,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模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也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模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像阳光这篇课文,教师读得平缓深沉,读出对阳光赞美和喜爱的深情,孩子们就会放弃唱读,在一遍遍诵读中学会了背诵。在小松鼠找花生一文中写道:“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

8、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每天”“等啊,等啊”“一个”这些词语读得要慢要重,读出小松鼠的急切盼望和失落之情,教师要不厌其烦的示范、指导学生,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语气读书了。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这些指导放在课堂上,对朗读能力差的学生是要花费力气和时间的。虽然不可能每一节课都如此,但是绝不能省略,这是学生的需

9、要,而不是教师的环节设计。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要慢。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一二年级强调“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三四年级进一步提出“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教学中,我发现在二年级,就要求学生一节课记住多少字,会写多少字,在实际课堂中,有一大部分学生很难达到要求,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伤害,那么,作为教师,慢一点教学更为重要,等一等后进生。因为毕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天才,一点就通,一学就会。在实践中,即使教师备课在充分,也会有意外发生,当意外出现时,就得放慢脚步。因为学生在读书、理解、写的时候,不会是朝着教师的预设发展。尤其在重点难

10、点处,教师就要舍得下慢功夫。当学生说不清、读不准、写不不工整时,我们教师就绝不能让这种情况“溜”过去,而是应该慢下来,甚至停下来,帮学生学会,这样的慢一点是值得的。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体现在很多的方面,也反映学生的各种能力。不同的学生可能在不同的方面表现出自己的能力。面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可能这个学生的写作上表现得好,但是写字却不怎么样。而那个学生的阅读不怎么样,但是他在写作上很有感觉。学生是不同的,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也是不一样的,学生的智力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既然如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得慢下来。“慢”语文教学,是一种养成型教育。多给学生时空,会带来更好的效果。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