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课堂背景下绿色课堂环境建设的研究1.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6407970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卓越课堂背景下绿色课堂环境建设的研究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卓越课堂背景下绿色课堂环境建设的研究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卓越课堂背景下绿色课堂环境建设的研究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卓越课堂背景下绿色课堂环境建设的研究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卓越课堂背景下绿色课堂环境建设的研究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卓越课堂背景下绿色课堂环境建设的研究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卓越课堂背景下绿色课堂环境建设的研究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卓越课堂背景下绿色课堂环境建设的研究实验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内的教育实践也越来越重视面向全体学生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纷纷探讨尊重学生差异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在基础教育阶段,课堂教学环境的建设是实现学校教育与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在今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一个攻坚阵地。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质量与效果,将直接关系到新课程目标的达成,也直接关系到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的成

2、败。人类需要和谐发展,作为生命个体需要身心健康成长,这是人类追求自然完美的一种高级体现。要实现人的自然、和谐地成长,就要追根溯源,还大自然以本来面貌,还人类以平和,换生命以本色,于是,绿色课堂环境教育便应运而生。对生命的珍爱,首先要从保护生命周围的环境出发;对身心健康的关注,也要从影响身心的身边环境出发。基于这样的认识,绿色课堂环境教育就当仁不让地走进了学校,肩负起播下“绿色”种子的任务。因为绿色不仅是大自然中的一种颜色,也是一种生命的颜色,它能通过“环境”的改善,熏陶校园里的全体成员,让师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使校园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融为一体,进而让全体师生达到身心和谐统一。所以,绿色课堂环

3、境教育走进小学就顺理成章了。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绿色教育绿色教育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绿色教育是指全方位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即将这种教育思想和理念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环节,使其成为受教育者的基础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界定侧重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理念及实践的教育,其实质是通过绿色教育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广义的绿色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不仅向受教育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包括促进环境保护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而且注重培养受教育者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该内涵涉及到生态环境教育、人际关

4、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2绿色课堂环境。绿色课堂环境是环境意识和环境理念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绿色课堂环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进,能使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营造校园绿色课堂环境,增强学生绿色理念,树立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绿色课堂环境教育是不断创新的教育、充满活力的教育、孕育新人的教育。3本课题的核心概念。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杨叔子的论文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揭示了“绿色教育”的精髓是“人类智力的开发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对自然的开发,必须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情况下进行,不能造成

5、环境污染,同时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人的开发,同样要维护生态平衡,在提高科学素质的同时,也要提高人文素质,使之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反之就会给社会带来副作用,即便没有给社会带来危害,也成了不能自我发展和提高的“机器人”。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站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交融的高度,探讨构建小学绿色课堂环境教育的实施策略体系。以“自然、和谐、发展”贯穿课题实施全过程。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现代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进行完整的人的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现代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培

6、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应受到充分的尊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民主合作的教学观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受教育者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一种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社会化实践过程,是师生之间多向、多形式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学生尊敬教师,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享受成功喜悦、实现教学相长的活动。 、优质高效的效益观现代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以尽可

7、能少的时间投入和精力消耗,让学生收到尽可能的实效。现代课堂教学应体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四、研究的目标1、通过研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环境。3、通过计学生主动学习,情境中学习,协作中学习和体验中学习,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乐学,愿学,会学。4、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五、研究的基本内容。1、创设参与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学习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参与教学过程,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丰富的信息资源中发现

8、问题,分析问题,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2、创设丰富的信息资源环境,让学生在优化的情境中学习学生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借助于学习情境的帮助,以实现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优化的学习情境要体现以下两点:一是创设的情境要有真实感,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二是要创设与学习内容相融合的,真实的学习情境,构建由问题,实例交织的学习任务,给学生以广阔的空间.教师创设丰富的信息资源环境3、创设知识经验共享环境,让学生在协作中学习教学协作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师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相互交流和质疑,以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互

9、动,培养学生辨证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协作人格和协作精神.4、创设真实环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教学体验是指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达到对所学知识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学生的学习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在实践中通过实验,模仿,考察,调查等方式,在身临其境中发展思维,增长解决问题的才干,学会在感受,体验中认识世界,丰富人生的经历.六、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本校一年级的五个教学班。2、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梳理、参照、借鉴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文献资料,采用纵向、横向等比较,找出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案例研究法:针对新课标

10、下的各科教学特点,采用“麻雀解剖”及“叙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反思矫正设计思路,从教学实践案例中寻觅并形成规律,使之形成系列。()实验总结法:教育经验来自于实践活动,努力通过对教学设计回溯性的研究、分析,归纳在教学设计研究活动中的体会和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形成较为系统的、有借鉴、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贯穿于“问题发现设计方案行动研究解决问题”过程中。以研究促行动,用研究来提高行动的效率,使研究和行动融为一体。在行动的“实”上下功夫,在研究的“深”上作文章。争取课题研究的突破和深入。七、预期成果及形式。1、卓越课堂背景下绿色课堂环境建设调查报告。2、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3、初步形成绿色课堂环境教育的策略体系。4、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5、转变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师生互动关系,创新学习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