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世界四大航天发射场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55.14KB
约17页
文档ID:556405891
世界四大航天发射场_第1页
1/17

世界四大航天发射场来自:新华网21小时前日本航天发射场种子岛航天中心建于1966年,王要由竹崎发射场、大崎发射场以及吉信综合发射场组成竹崎发射场: 主要用来发射小型卫星大崎发射场:主要用来发射大型液体火箭,如N火箭和H-1火箭 吉信发射场:为适应H-2新型运载火箭的发射而兴建的吉信发射场主要由四个工作场区 组成:固体发动机贮存及检验区;卫星准备与总装区;运载火箭装配楼区;发射台及服务塔 区种子岛航天中心主要用于日本应用卫星的发射种子岛航天中心隶属于日本宇由开发事业团,位于种子岛的东南端,在鹿儿岛航天中心以南约100公里处,航天中心的总面积约为8.65平方公里该岛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 19.5°C竹崎发射场:竹崎发射场于1966年9月开始营建,1968年投入使用该发射场占地 面积约0.79平方公里,位于北纬3022'20〃,东经13057'55〃主要用来发射小型卫 星该发射场的主要设施有发射台、发射控制室、装配车间、综合测试车间、气象观测室、 固体火箭点火试车台、推进剂库、跟踪站等大崎发射场:大崎发射场于1969年开始营建,1980年全部建成,占地面积约7.6 平方公里,位于北纬30。

23'38〃,东经13058'22〃该发射场主要用来发射大型液体火 箭,如N火箭和H-1火箭1975年9月,第一枚H-1火箭从这里起飞,把83公斤重的 菊花卫星送入轨道大崎发射场的发射设施主要包括发射台、控制中心、火箭总装车间、 推进剂贮存库、发动机静态点火试车台、气象台等吉信发射场:吉信发射场于1985年开始兴建,1986年底勤务塔基础工程基本结束,1988年8月建成发射控制中心,1988年12月建成LE-7发动机点火试验设施测控中 心、动力站、液氧、液氢以及高压气体库等也相继建成该发射场位于大崎发射场东北方向 约1公里处,是为适应H-2新型运载火箭的发射而兴建的吉信发射场的设计基本要求是: 缩短发射场的发射准备周期,降低操作费用,45天内能发射两枚运载火箭;发射场的设计 具有灵活性,以利于将来进行改建与扩建为了体现上述要求,设计尽量采用平行作业;采 用自动检测系统(手动的备份系统);采用一个活动发射架和一个火箭装配厂房,一发火箭 进行装配,另一发火箭准备发射吉信发射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和最现代化的发射场之一 它可与库鲁的阿里安4发射场以及卡纳维拉尔角的大力神3发射场相媲美发射场耗资33 亿美元(1990年币值),主承包商是三菱重工业公司。

主要由四个工作场区组成:固体发动机贮存及检验区;卫星准备与总装区;运载火箭装 配楼区;发射台及服务塔区固体发动机贮存及检验区的主要任务是:1)助推器无损检验 及贮存;2)助推器的电气机械系统功能检查卫星准备与总装区的主要任务是:1)卫星的最后装配与检查;2)加注推进剂与高压气体;3)卫星、卫星连接件及整流罩的总装运 载火箭装配楼区的主要任务是:1)助推器的起竖与最后装配;2)芯级火箭的起竖并与助 推器连接;3)子系统及系统检验发射台及服务塔区的主要任务是:1)高压渗漏检验; 2)整体火箭的系统检查;3)演练(推进剂加注试验);4)加注推进剂及高压气体、发射 前倒计数及发射H-2发射场兴建了 4年,然后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地面设施验证并在1994年2月首 次发射H-2火箭成功H-2火箭在装配楼垂直地被安装在机动发射平台上,沿铁轨运往发 射台座和服务塔处机动发射平台重44吨,宽22米,长18米,从地面到平台顶面距离 为7 米,平台行驶最大速度为8米/分平台由川崎公司制造固定服务塔高75米、宽30 米固定服务塔的两边有两个可绕圆形铁轨回转的服务塔架左服务塔高75米,通过工作 平台可以接近火箭的上面级与有效载荷;右服务塔与固定塔的下半部相接,可接近火箭的下 半部分。

服务塔的顶部是一个10000级的清洁室在火箭发射时,服务塔的可动部分可回 转180对火箭进行检查,工作完毕后,塔架可迅速回到原来位置服务塔的中间部分为 脐带塔架,各种电气系统以及推进剂系统管线都装在脐带塔内发射控制中心接近装配楼, 是一座圆形建筑,由日本电气公司负责建造运载火箭与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主要采用光纤系统因此,指令信号和监控信号都是数 字式的此外,还有一套硬件备用系统供安全应急用H-2火箭发射场还建有大型火箭发 动机试车台,用于试验LE-7液氧/液氢发动机试车台靠近发射设施布置,其目的是节省 成本,发射与试验可共用液氧/液氢贮存库设施此外,还改建了老的45米高的试车台, 以试验H-2火箭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发射场还包括高压气体、推进剂贮存设施以及卫星准 备楼等其它设施筑波跟踪中心站位于东京以北约80公里处,不仅是日本卫星跟踪与控制网的中心站, 而且是日本运载火箭与卫星的总试验中心它与胜浦(东京以南)、冲绳、增田(种子岛航天中心附近)以及内之浦(属鹿儿岛航天中心)的跟踪与数据测量站联网工作此外,宇宙 开发事业团还有两个下靶场跟踪站:一个是固定跟踪站,设在父岛(小笠原群岛);另一丿 是移动跟踪站,根据不同的任务可设在马绍尔群岛的夸贾林岛或圣诞岛。

圣诞岛下靶场跟踪 站只用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跟踪任务欧洲圭亚那航天发射场欧洲圭亚那航天发射场建于1966年,是法国和西欧各国航天活动的重要基地欧洲航天局建造了三个''阿里安〃运载火箭发射场目前建成的第三个发射场用于''阿里安-5〃运载火箭发射该中心靠近赤道,是个理想的赤道轨道和极轨道发射的场区发射主要型号:它属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领导,主要任务是负责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 探空火箭的发射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运载火箭的试验和发射1964年,法国决定在巴西正北方向、法属圭亚那中部的库鲁地区兴建法国航天中心,以取代它在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沙漠的哈马基尔发射中心1966年开始动工兴建,1968年4月部分投入使用,首次发射了一枚探空火箭1970年3月,法国钻石B火箭在此进行了首 射1970年11月发射了一枚欧罗巴2火箭,但因起飞后出现故障而失败了1975年, 新成立的欧洲空间局抓总研制新的阿里安火箭该火箭也要从库鲁发射,因此决定将原来的 欧罗巴2发射场改建为阿里安发射场,并于1979年底成功地发射了一枚阿里安火箭1981 年又开始兴建阿里安第二发射场,1985年投入使用目前,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与阿里 安航天公司已经建成并使用阿里安第三发射场,在该发射场进彳亍'阿里安-5〃运载火箭的发 射。

圭亚那地处南美洲北部大西洋海岸,靠近赤道,位于西经528°,北纬2〜6°之间,占地大 约90600平方公里在此选场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低,从发射点到入轨点的航程大大缩短, 三子级不必二次起动;由于纬度低,相同发射方位角的轨道倾角小,远地点变轨所需的能量 小,增加了同步轨道的有效载荷能力此地人口稀少,在906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5 万居民,向北和向东的海面上有一个很宽的发射弧度(其方位角从一10.5向北直到+ 93. 5°),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另外,库鲁地区虽然靠近赤道,但气候比较温和,年平 均气温27°C,年平均降雨量3000〜4000毫米,全年分旱季、雨季,风力不大,处于飓 风区之外圭亚那航天中心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沿大西洋海岸向西北和东南延伸, 长约60公里,宽约20公里,地理位置是北纬514‘,西经52航天中心主要由发 射场、技术中心、地面测量、气象站、发电厂、液氧工厂以及生活区组成阿里安第一发射场:该发射场位于圭亚那航天中心,离库鲁城18公里,地理坐标是北纬514‘09〃,西经5246‘29〃,火箭发射平台的海拔高度是12.85米阿里安第一发射 场是由欧罗巴2发射场改建而成的,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设备,只是为了适应阿里安的发射要 求,对某些项目进行了改建,包括建立新的发射台,加高服务塔,重新布置输送管道和改建 发射控制室。

发射场可分为发射场区、装配区、推进剂设备区及分析实验室、液氮和液氧工 厂阿里安第一发射场可用于发射阿里安1、2、3型火箭阿里安第一发射场发射控制中心发射场主要进行阿里安火箭的准备、测试和发射操作,主要 包括发射台区域有关设施和发射控制室发射台区域主要设施包括:底座用于支撑发射台, 有一个双面导流器,两个半埋式火焰导流槽活动发射平台是进入服务塔的主要通道,也是 服务塔撤离时的通道服务塔高45米,长15.2米,宽12.2米它可以在发射平台上前 后移动工作状态时,运载火箭以及脐带塔处于服务塔内火箭周围有7层固定的工作平 台以及一层活动工作平台,活动工作平台可以升降接近卫星的任何部位,为卫星的最后准备 操作提供服务活动工作平台的上部空间构成了一个洁净区,卫星与运载火箭的机械装配在 洁净区内进行平台内有两部车载升降台与工作台高架移动式起重机用于各种起竖操作发射前几小时, 火箭在塔内进行总装,给一子级、二子级加注推进剂服务塔有一条发射人员逃逸通道,由 两条垂直向下通到塔外的通道构成,分别供塔顶工作平台的人员和下部各层平台上的人员使 用通道内衬有''软套〃,只要跳进其中一个出入口即可逃逸发射控制室离服务塔约300 米,是一座坚固的地堡式建筑。

它的任务是完成发射前准备工作和发射计时工作,在火箭最 后准备、加注和发射操作过程中保护工作人员和测试设备的安全控制室内装有监视火箭准 备操作用的测试和控制设备其它设备包括脐带塔架、偏二甲肼库、四氧化二氮库、低温 推进剂的贮存和输送设备、液氮贮存设备、生产及贮存用于空气调节的冰冻水工厂以及办公 楼和安全楼装配区包括一座进行起竖前的外观检查以及各种准备工作的装配楼、火箭备 份零件的贮存楼、办公楼及资料楼推进剂贮存区包括两个主要的贮存设施,两个拖车车 库和一个推进剂分析实验室液氧和液氮工厂包括能制取供火箭发射用全部液氧、液氮的全 套设备阿里安第二发射场:为了增加工作的适应性,提供备份的发射能力,1981年7月,欧洲空 间局决定在库鲁修建阿里安第二发射场发射场于1985年8月完成,历时4 年,耗资125 亿美元(1986年币值)1986年3月首次使用,每年可发射10次(第一发射场每年最 多发射5〜6次)阿里安第二发射场位于第一发射场南面500米处,由火箭准备区和发 射区两部分组成,两者相距950米将准备区与发射区分开,可以大大缩短两次发射之间的时间间隔,一枚火箭在发射区进行最后装配时,另一枚火箭则可在准备区进行起竖、装配 和测试等工作。

准备区的主要任务是要完成火箭起竖、各级气密性检查、电气检查以及发射 计时程序中对火箭的遥测工作火箭在此需要一个月的准备时间该区主要包括垂直装配楼、发射控制室等垂直装配大楼 高75米,离活动发射平台1公里远,两者之间有铁路相连,在铁轨上移动的活动发射平台 把一枚竖立的总装测试好的火箭送入发射区发射控制室离服务塔1公里,安装有可同时 测试三颗卫星所需的测试设备,测试设备通过脐带线路与卫星相连通发射区的主要任务是 进行火箭最后阶段的连接和测试、有效载荷的装配与测试以及整流罩装配、发射准备以及最 后计时与发射火箭在发射区停留的时间不到一个月发射区主要包括一个固定式脐带塔、 一个移动式服务塔以及一个发射平台移动式服务塔高80米,重3000吨,它的有效载荷 工作平台可以沿垂直方向升降到有效载荷的各个部位,平台上部空间构成一洁净度为10万 级的洁净区一部高架移动式起重机用于各种起竖操作在脐带塔内有一个安装用户测试设 备的专用间准备区和发射区之间有铁轨相连阿里安第三发射场:为了适应阿里安-5的发射需要,决定在库鲁发射场建设新的发射设施 ――阿里安第三发射场新发射场设计的总目标是以最少的设备条件实现每年发射10次的 要求。

阿里安第三发射场位于阿里安第一发射场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