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基础回归练习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6403333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基础回归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基础回归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基础回归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基础回归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基础回归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基础回归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基础回归练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基础复习训练(必修3第4、5、6章)一、基础知识梳理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获得种群密度的估计值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法和 法。(P61-62)2、种群的空间特征一般有三种类型: 分布、 分布和 分布。P633、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的种群,有时候其种群数量也不一定总能维持稳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 决定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 、 、 和迁入率、迁出率等因素的影响。(P63)4、在 环境中,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自然种群一般不能呈“J”型曲线增长而是呈“S”型曲线增长的原因是: 有限, 有限,有 制约,发生 流行, 恶劣等等。5、在 环境条件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

2、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 (K值)。在环境条件遭受破坏后,K值会变 。改善环境条件,则K值会变 。(P67)6、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 的集合,叫做群落。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的 。(P71-72)7、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两个维度。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地提高了生物群落 的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 。(P74)8、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藻类只能分布在 的水层;动物的垂直分布则与水体的物理条件和生物条件( 、 )有关。9、立体农业是运用群落的 原理,为充分利用 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P77)10、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 的

3、过程,叫做演替。一般把演替分为 演替和 演替两种类型。11、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进行。(P81)12、群落的初生演替一般分为裸岩阶段、 阶段、 阶段、 植物阶段、 阶段、 阶段六个阶段。(P79)13、大规模的毁林开荒和围湖造田,造成了严重的 ,是 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P82)14一定区域内无机环境的状况, 了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类型,生物群落的存在又 着无机环境。15、由 和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16、研究一个生态系统,首先必须分析其 以及 。P8917、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所制造的 中,因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 。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

4、态系统的 ,还对植物的 和 等具有重要作用。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 和动物的 分解成 。(P90)79、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 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 动物所食,因此,使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成复杂的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是 和 的渠道。(P92)18、一般来说,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 能力就越强, 稳定性就越强。(P92)19、农田和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自身 性差,容易受病虫害的破坏。建立立体农田和立体果园,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 ,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其实质就是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或 食物链。(P92)1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

5、的 、 、 和 的过程。(P93)20、生命系统是开放系统,可以通过获得 来维持系统的有序性。 (P95) 21、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 的利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 生态系统中的 关系,使能量 地流向对人类 的部分。(P95)2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因此又叫做 。(P101)22、生态系统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因此生态系统可以是一个物质上 的系统;而能量是单向流动的,并且是 的,因此,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都需要 源源不断地输入。(P95、P101)23、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 。(P105)24、信息

6、分为 信息、 信息和 信息三类。(P1061)25、 ,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信息还能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P107)26、生态系统所具有的 自身 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 稳定性和 稳定性。 (P109、 P110 )27、 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P109)28、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 ,抵抗力稳定性就越 ,抵抗力稳定性就越 。(P111)29、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 ,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 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

7、统,应实施相应的 ,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P111)30、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可能 。(P115)31、在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 。(P112)32、从生命系统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的关系来看,生命系统是一个复杂的1 系统。 (P114)33、生命系统的组织结构特征是具有高度的 性和 性。 (P114)34、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通过 实现自我更新。 (P114)35、从历史的角度看,生命系统是进化而来的。进化的方向是从 到 ,从 到 ,从 到 ,从 到 。(P114)二、基础练习1 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A 海洋

8、中的全部藻类植物 B 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 C一块朽木上的全部微生物 D一块农田中全部鱼2下列种群数量特征中,对种群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A种群密度 B 年龄组成 C 性别比列 D出生率和死亡率4.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5只鼠,第二次捕获30只未标志的鼠和10只标志的鼠,则该鼠种群密度大约为A.125只/公顷 B.100只/公顷 C.75只/公顷 D.50只/公顷5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B.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6右面

9、为某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该地区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将是 A逐渐增加 B逐渐减少 C保持稳定 D无法确定时间种群大小K7 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K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B在K值之前,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C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8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曲线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e点的种群增长率为0B.若图中阴影

10、表示环境阻力,则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在d点后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必须在d点之前进行D.该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阶段在e点后9上图为有关种群增长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D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10下图(一)中所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图(一)

11、(二)中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 )11 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丘、火山岩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农田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C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1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硝化细菌和蚯蚓属于( )A.生产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和消费者 C.消费者和分解者 D.分解者和消费者13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据图作答:(1)图中A表示 ,B所示生理活动是 ,箭头依次变小表示 。 (2)若生产者固定的总量为1000KJ,则流入到A中能量最多为 KJ。(3)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过 作用。因此植树造林是减缓 这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 14据图回答问题(1)写出的生理过程及产生 CO2的方式。 _ _ _ _ _(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 形式进行循环。(3)碳循环中最简单的循环途径是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