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三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640197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目三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科目三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科目三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科目三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科目三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目三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目三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目三: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1. 网络基本概念(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形成过程时间阶段代表目的1954年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SABREI传输信息1969年计算机通信网络ARPANET传输信息1974年计算机网络TCP/IP、OSI/RM资源共享 ARPANET由4个交换结点组成的分组交换式计算机网络 ARPANET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发展趋势任意数目的计算机上,运行任意数目的的程序,在任意时刻可以互相通信(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将分散在不同地点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连接起来,再配以相应的网络软

2、件,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集合。 自治计算机=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包括 服务器 和 客户机。(3)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1.目的 资源共享 提供信息的快捷交流 提供分布式处理 实现集中控制和管理提高系统可靠性 提供系统性价比 2.应用 电子邮件(E-MAIL) 远程登录(TELNET) 文件传输(FTP)网络新闻组(USENET) 万维网(WWW) 电子公告栏(BBS)虚拟现实(VR) IP电话(IP PHONE) IRC和ICQ电子商务(EB) 网络娱乐(4) 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及分类组成:计算机网络通信子网资源子网计算机软件外设数据通信子网:功能:提供“用户入网的接口”目的:实现“

3、数据传送”资源子网:功能:负责全网的面向用户的数据处理与数据管理目的:实现最大限度的全网资源共享传输线路转接部件分类: 1.按覆盖范围分: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2.按拓扑结构分: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网型 3.传输带宽分:基带、宽带 4.传输技术分:点对点、广播式 5.网络结构分:以太网、令牌环网 6.传输介质分:有限、无线 7.转接方式分: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 Internet转接方式为 分组交换 局域网:规模小、速度快 广域网:规模大、速度慢(5) 掌握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及特点拓扑结构 定义:网络中各个结点相互连接的形式拓扑结构形式优

4、点缺点代表传输介质总线型采用单根传输线路作为公共传输信道,称为总线所有网络结点通过专用连接器连接到总线上。结构简单,布线容易,可靠性高,结点故障不会殃及系统。总线成为整个网络的瓶颈,总线冲突可以导致系统崩溃。以太网同轴电缆星状网以中央结点为中心。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便于管理。中央结点是全网络的可靠性瓶颈。局域网双绞线环状网各结点通过通信线路现成闭合回路,环中数据只能单向传输。结构简单、传输距离远、传输延迟确定。每个结点均成为网络可靠性瓶颈。令牌环网光纤树状网是一种层次结构,结点按层次连接,信息主要在上、下结点之间进行,相邻结点或同层结点之间一般不进行数据交换。连接简单、维护方便,适用于汇集信息

5、的应用要求。资源共享能力低、可靠性不高,任何一个工作站或链路故障都会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网状网各结点与通信线路互连成各种形状,每个结点至少要与其它两个结点相连,结点之间连接时任意的,没有规律。可靠性最高,比较容易扩展。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必须采用路由算法和流量控制方法。互联网(6) 了解拓扑结构图的绘制星状网环状网总线型树状网网状网(7) 掌握OSI参考模型的分层及各层的功能OSI参考模型原则: 根据功能需要进行分层,每层应当实现定义明确的功能 网络中各结点具有相同的层次 各层彼此独立,某一层的改变不会影响其它层 每一层使用下一层的服务,并向其上一层提供服务 层次的数量应适当OSI参考模型各层

6、功能:层次名称功能主要设备单位物理层透明的传输比特流传输介质、网卡、中继器、集线器位(bit)数据链路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交换机、网桥帧(最小的语义单位)网络层(核心)路径选择、分段组合、流量控制路由器数据包(分组)传输层(最重要)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接口和桥梁,向用户透明地传输报文网关报文会话层(时序)建立和维护两个结点间的会话连接和数据交换网关报文表示层(语法)数据的编码,格式的转换,数据的压缩与恢复,数据的加密与解密网关报文应用层(语义)为用户的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是用户使用网络的接口。网关报文 通信子网的功能由前四层完成,资源子网的功能由后三层完成。(8) 理解计算机协议、TCP/I

7、P协议的概念协议:对通信双方而制定的规则、约定和标准协议三要素 语法:确定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如何讲)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做出的相应(讲什么) 时序: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何时讲)TCP/IP协议是每个国防部高级计划研究局为了实现APRANET而开发的。TCP/IP协议是一组协议的代名词,它们都不是OSI标准,但是TCP和IP都已被公认为施当前的工业标准。(9) 理解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的关系OSI参考模型TCP/IP体系模型物理层网络接口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网络层传输层传输层会话层应用层表示层应用层(10) 掌握TCP/IP协议的配置方法网上邻

8、居(邮件) 属性 网络连接 窗口 本地连接(右击) 属性 本地连接 属性 对话框 Internet协议(TCP/IP) (双击) 使用下面的IP地址(单选框) 输入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 确定(11) 掌握TCP/IP协议的分层及各层的功能TCP/IP体系模型对应协议(部分)网络接口层硬件驱动程序和介质接入协议网络层IP、ICMP、GMP、ARP、RARP传输层TCP、UDP、NVP应用层RPC、TFTP、SNMP、Telnet、FTP、SMTP、POP、HTTP、DNS、NetBIOS 各协议解释:Telnet(远程登录) FTP(文件传输)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9、POP(邮局协议)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DNS(域名系统)NetBIOS(网上邻居)TCP(有连接、可靠) UDP(无连接、不可靠) NVP(声音传输协议)ARP:将IP地址转成网络物理地址(MAC地址)RARP:将网络物理(MAC地址)地址转成IP地址 TCP/IP的特点 适用于各种结构的网络 可靠的端对端协议 与操作系统紧密结合 效率高 面向连接和非连接并重 较好的网络管理功能2. 局域网基础(1) 了解局域网的特点定义:局域网是一种在有限的地理范围内将大量计算机及各种设备互连在一起实现传输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特点: 地理分布范围较小 数据传输速率高 误码率低 以计算机为主体,

10、包括终端及各种外设 一般包含OSI参考模型中的低2层功能 大多采用总线型、星型、环型拓扑结构 归一个单一组织所拥有和使用,不受公共网络管理规定的约束(2) 掌握局域网的组成 局域网网络硬件网络软件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网卡网络设备传输介质介质连接器各种适配器文件打印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有盘工作站无盘工作站有线无线网络系统软件网络应用软件(3) 掌握传输介质的种类和选择传输介质分类距离价格传输速率双绞线屏蔽双绞线(STP)、非屏蔽双绞线(UTP)100M(最大500M,4个中继器)便宜5类:100Mbps超5类:1000Mbps同轴电缆粗同轴电缆(75用于电视宽带)、细同轴电缆(50用于网络基

11、带)粗:500M细:185M较贵10Mbps光纤多模(LED光源)、单模(LD光源)无限远昂贵1000Mbps双绞线接口为RJ-45,细同轴电缆为BNC,粗同轴电缆为AUI,光纤为F/O(4) 掌握局域网的层次结构IEEE802 LAN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前2层)IEEE802 LAN参考模型物理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媒体接入控制MAC(与硬件有关)逻辑链路控制LLC (与硬件无关) 物理层规范: 采用基带信号传输 数据编码采用曼彻斯特编码 传输介质为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缆 拓扑结构为总线型、星型、环型 传输速率有10Mbps、16Mbps、100Mbps、1000Mbps MAC子层功能:

12、将上层交下来的数据封装成帧进行发送 实现和维护MAC协议 位差错检测 寻址 LLC子层功能: 建立和释放数据链路层的逻辑连接 提供与高层的接口 差错控制 给帧加上序号 MAC地址 网络结点的全球唯一的标识符,与物理位置无关,通常固化在网卡上 采用十六进制数表示 共六个字节(48位) 分为6组,每组1个字节,每组由“”隔开 前3个字节是由IEEE负责给不同厂家分配的(高位24位),后3个字节由厂家分配示例:A1-B2-C3-D4-E5-F6帧格式示意图:目标结点MAC地址源结点MAC地址类型数据FCS(帧的校验序列)6B6B2B46B1500B4B 最小长度为64B,最大长度为1518B(5)

13、了解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机制)作用:解决总线型局域网中的冲突(帧重叠)工作过程: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发,随机重发。 在发送数据前,先监听总线是否空闲,若总线忙,则不发,若总线空闲,则把准备好的数据发送到总线上;在发送数据的过程中,工作站边发送边检测总线,是否自己发送的数据有冲突,若无冲突则继续发送直到发完全部数据;若有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数据,但是要发送一个冲突的信号,以便使网络上所有工作站都知道网上发生了冲突,然后,等待一个预定的随机时间,且在总线为空闲时,再重新发送未发完的数据。性能指标:信道利用率、吞吐量、介质利用率令牌环(token ring):工作原理:令牌环上传输的小的数据(帧)叫为令牌,谁有令牌谁就有传输权限。如果环上的某个工作站收到令牌并且有信息发送,它就改变令牌中的一位(该操作将令牌变成一个帧开始序列),添加想传输的信息,然后将整个信息发往环中的下一工作站(单向)。当这个信息帧在环上传输时,网络中没有令牌,这就意味着其它工作站想传输数据就必须等待。因此令牌环网络中不会发生传输冲突。令牌总线(token bus):工作原理:令牌总线是一种在总线拓扑结构中利用“令牌”(token)作为控制节点访问公共传输介质的确定型介质访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