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西方古典艺术的发源地.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6399382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课西方古典艺术的发源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二课西方古典艺术的发源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二课西方古典艺术的发源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二课西方古典艺术的发源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二课西方古典艺术的发源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课西方古典艺术的发源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课西方古典艺术的发源地.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课 西方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希腊、罗马美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感受希腊、罗马美术在雕刻和建筑方面的突出成就,以及对后来西方乃至世界美术的深远影响。初步掌握欣赏西方古典雕塑和古典建筑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西方古典美术的艺术传统。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鉴赏古希腊美术和古罗马美术,要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和价值观。鉴赏相关连接部分,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利用艺术手段传达信息及表现情感的意识。通过鉴赏中国为奥运所建的新比赛场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3、重点和难点:古希腊美术鉴赏的重点是:以人体为美的审美风尚;古希腊人创造的三种柱式。古罗马美术鉴赏的重点是:罗马人创造的新的建筑类型(输水

2、道、万神庙、纪念柱、凯旋门等),罗马人在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上的重要贡献混凝土和拱券与柱式的结合;古罗马肖像雕塑的特点个性化。 教学方法:引导,小组讨论,讲解教学过程:(一)设问导入:(调动学生积极性)师问:2008年我们全国上下都关注的一件世界级的大事是什么?这件事和我今天的课还有联系?(多媒体展示课题)学生答:奥运会师问:有没有同学知道第一届奥运会是哪年什么地点举办的呢?学生答:1896年希腊雅典奥运会全称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点在奥林匹克而得名。据记载第一届古代奥运会始于公元前776年举行,到公元394年共举行了293届。运动会每隔1417天即4年举行一届。后因战乱停止,自1

3、883年开始,法国人顾拜旦致力于古代奥运会的复兴。经他与若干代人的努力,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于1894年6月23日成立。1896年4月615日,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的雅典举行。(展示希腊地图)(二)新课:(小组活动)根据地图分析古希腊文明原因古希腊历史背景: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它当时的势力范围,远远超出现在希腊的地理范围,影响到欧、亚、非三洲。古希腊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爱琴文化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约公元前1100年),但它最繁荣的时期是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中期,史称“古典时期”。古希腊是奴隶制民主制的国家。看古希腊地理位置,三面环海,地中海,爱琴海。说到古希腊就应了

4、解一下古代奥运会的特色。(教师补充)古希腊历史上的特色奥运会第一,古代奥运会是以祭神为主,内容丰富多彩,是形式多样的全希腊综合盛会。包括祭祀天神宙斯,朝拜、祝寿众神、诗人朗诵作品演说家发表祝词、开展集市贸易等活动,体育竞技仅作为其中的一项内容。第二,古代奥运会是希腊各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起到了团结各族人民,维护国家统一,减少和制止战争的积极作用,与政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第三,由古希腊的风俗习惯、艺术风格、地理环境和物质生产等因素决定,“赤身运动”是它的一大特色。古希腊人认为,人体是最美的,向他们敬奉的神灵展示人体,是对神灵的最大奉献。当时,肌肉发达,健壮有力,被人们公认为是美的象征。比赛时,

5、要求裸体的运动员全身涂上橄榄油,以使身体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光,肌肉更富有弹性,更加显示出运动员健美的体态,使人们从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希腊人为了适应对外掠夺战争或防御战争的需要,也为了他们赖以谋生的海上贸易,迫切需要体魄健全、尚武善战的斗士,为此从很早起就非常重视体育运动。另外,古希腊奥运会的规则规定:禁止女子参加和参观比赛,违反者要受到极刑处置。原因有二:一是古代奥运会的大部分比赛项目,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求运动员赤身裸体进行比赛,妇女到场有伤风化。二是古希腊的体育竞技,是宗教庆典内容之一,是不允许妇女出席。看一段视频加深对古代奥运会特色的了解。过渡:(结)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古希腊的特殊

6、社会风俗,给古希腊艺术家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促进了希腊人体雕像的发展,并且形成了西方美术中崇尚人体美的艺术传统。古希腊美术史的分期通常分为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古希腊最著名的雕刻与建筑,就产生在“古典时期”及其以后的“希腊化时期”。作品赏析(分小组活动):古典时期米隆掷铁饼者(详讲)(大理石,罗马复制品,公元前5世纪,罗马国立博物馆藏)米隆善于运用写实手法创造性地刻画人物在剧烈运动中的动态。掷铁饼者创造了一个出色的充满活力的运动员形象。他出色地概括了掷铁饼这一运动的整个连续过程,表现了一种动态的美。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像拉满的弓,使人产生一种发射的联想(以静制动)。铁饼和人

7、头的两个圆形,左右呼应;紧贴地面的右腿如同一个轴心,使曲折的身体保持稳定。脚重心的变化突破古埃及雕刻的正面律模式。面部宁静。整个雕像给人的印象是:健美、庄重、和谐,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在体育比赛中得奖的运动员,人们要为他们制作雕像以资鼓励和纪念。雕塑创作成了古希腊人生活的一部分,运动员之所以呈现出裸体的形态,是由古希腊人的社会风俗所决定的。因为,古希腊人在从事体育运动和宗教性的文艺演出活动时,男子往往赤身裸体。他们认为完美健康的人体乃是人的骄傲,是神性的体现。这种社会风俗反过来也促进了希腊人体雕像的发展,并且形成了西方美术中崇尚人体美的艺术传统。波利克利托斯持矛者(大理石,罗马复制品,公元前5世

8、纪后半期)擅长表现青年运动员的形象,所用材料都是青铜。据说他还写了一本论述人体比例的论文:规则。可惜他的原作均已不存。持矛者又称“规则,它塑造了一个体格健壮、充满朝气的青年战士的形象,体现了古希腊人在希波战争胜利后对英勇保卫国家的战士们的崇敬心情。同时,它也是作者长期研究人体比例的验证,即他认为最理想的人体比例,是头与全身的比例为71。按照这样的比例塑造的人体,显得比较粗壮,但它是以均衡自然的体态和严格的比例表现出来的,符合当时希腊人审美趣味的标准的人体美。当时的雕刻家们把它看作是人体美的规则和典范。过渡:希腊神话又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为神造像也是为他们理想化了的人造像,神像也是人像。

9、三女神(帕特农神庙正面山墙上的浮雕,大理石,高112厘米,公元前449年-前400年)这是希腊古典时期著名的雕刻杰作之一。旧称”命运三女神“是巴特农神庙的东面人字形山墙上全部雕像中的一组雕像残片。三位女神是克罗索、克拉西斯和阿特罗波斯。她们的任务是纺制人间的命运之线,同时按次序剪断生命之线。她们是宙斯的御前顾问西米斯的女儿。风格特点现存的这三个女神的雕像,头部和四肢都已失去,但那健美的身躯,恬静而潇洒的姿态,仍给人以极其优美的形象,使人切实地感受到孕育在她们体内的无限生机和活力。尤其是三女神的衣服的处理,希腊式薄衫穿在三神的身上,纤细而又繁复的湿衣褶,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

10、动地展现出来。人们从三女神的姿态神情中看到的不是神,而是人间姐妹之间亲密动人之情,从坐躺姿态中隐现出各人的个性气质。使得这些雕像不像是由冰冷的大理石雕凿而成,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二)希腊古典时期后期普拉克西特列斯赫尔墨斯与幼年的狄奥尼索斯(详讲)希腊古典时期后期是表现希腊神话中的传信使者赫尔墨斯抱着宙斯的私生子、希腊神话中的酒神、幼年的狄奥尼索斯去山中神女那里,在途中稍事休息片刻的情景。现在,赫尔墨斯的右手已损坏,据考证,原来的右手是拿着一串葡萄在逗孩子。学生讨论分析该雕像与掷铁饼者的风格特点异同:赫尔墨斯的人体追求一种女性的美,即整个人体自上而下形成三个自然的转折(头、躯干和下肢),使

11、整个身姿构成一个S形,接近于后来在女性人体上所追求的曲线美。同时,作者还充分发挥了大理石质地的特点,努力追求人体肌肉的细腻变化和美妙含蓄的线条,使整人体更接近于女性肌肤的丰润。这与古典时期前期男性雕像所表现的刚劲有力的风格,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一般都将普拉克西特列斯看作是开一代雕塑新风的雕塑家。(三)希腊化时期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与史前维纳斯对比讲解(详讲)亚历山德罗斯(希腊)大理石雕刻约完成于公元前150年,现藏于巴黎卢浮宫希腊化时期米诺斯的阿芙罗狄德属希腊化时期的作品。是古代希腊美术进入高度成熟时期的经典之作。阿芙罗狄德是希腊中爱与美的女神,在罗马神话中称维纳斯,她掌管人类的爱情、婚姻、

12、生育和一切动植物的繁殖、生长。据多媒体图片讲解:她那匀称、妩媚的腰枝,丰腴起伏的乳房,柔软细腻而富有弹性的肌肤体现着健美的青春活力,也体现着古代希腊的人本主义精神。”s“曲线,脐部为黄金分割点。(石膏像展示)请学生描绘椭圆的脸庞、直鼻、窄额和丰满的下巴以及那含蓄、安详的面孔、微微扭转的动势既来源于希腊女性又超越希腊女性,既模仿自然又超越自然的理想古典美体现。虽然她的双臂已经残缺,但并不影响她的整体美感,无论人们从哪个方位欣赏,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史前美术中奥地利出土的维林多夫母神也是生育神被称为维纳斯。两个雕像对比:头发面部五官对比、身体比例对比、体形对比等。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大理石,高32

13、8厘米,公元前200年左右)这一作品因1863年在爱琴海北部的萨莫德拉克小岛上发现而得名。雕像出土时已成碎块,经过四年的精心修复,才重新站立起来,但仍然缺头无臂。它是小亚细亚的统治者德梅特里奥斯一世为纪念他一次海战中大败托勒密王国的舰队而创作的。它原安放在萨莫德拉克岛海边的悬崖上,面对着茫茫大海。胜利女神虽是古希腊雕塑常用的题材,但与其他胜利女神雕像有重要的区别。风格特点:首先,这尊雕像的构思非常新颖,作者将底座制成一艘战舰的船头,胜利女神从天而降,飞立船头,引导着舰队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它既符合纪念一场海战胜利的需要,又形象地表达了战斗胜利的主题。其次,作品充分发挥了雕塑立体造型的特点。尽管雕

14、像已失去头与双臂,但不论从哪个角度都能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雕像上身呈前倾姿势,静中见动面看,女神的乳峰为最高点,脸和双翼的波状线构成一钝三角形,从而加强了前进的态势。像这样杰出的作品,无怪乎巴黎卢浮宫要将它和该馆收藏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并称为卢浮宫三宝。(结)古希腊的艺术具有人类童年时代特有的纯净和理想化、理念化的端庄和典雅,这就形成了希腊艺术所特有的审美境界。拉奥孔(大理石,高178厘米,公元前1世纪末,哈格桑德罗斯、波利多鲁斯、阿典诺多鲁斯等作,现藏罗马梵蒂冈博物馆)这件著名的群雕取材于希腊神话中关于特洛伊战争的传说。传说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作战,10年不分胜负。后

15、来希腊人巧施木马计,攻入了特洛伊城。该城神庙祭司拉奥孔在特洛伊城被攻陷前,曾识破这木马计,并提出警告。他的这一行动违背神意,宙斯派巨蛇将拉奥孔父子三人活活咬死。这件群雕正是表现拉奥孔父子被巨蛇缠咬,濒于绝境时肉体的痛苦和拼命挣扎的情景。在这一雕像中,拉奥孔丝毫没有神话人物的特点,而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他带着两个儿子处在即将被两条凶猛的大蟒咬死的危险之中。作者在表现三个人的危境上,作了精心的安排。拉奥孔的左侧是其长子。他的脸被蛇缠住。他被吓呆了,极力想把脚从蛇的缠绕中拔出来。拉奥孔的次子已被蛇紧紧地缠住,在上胸已绕成一个结。他正努力挣脱右臂。他用左手想把蛇头拉开,而蛇则正想从他手下钻过去,没有咬他。位居中央的拉奥孔极力想使自己和他的孩子从两条蛇的包围中挣脱出来。他抓住了一条蛇,正因为此他的臂部被蛇咬了一口。拉奥孔的身体急剧地向一边躲避,胸部挺起,腹部收缩,头垂向受伤的一边。全身的肌肉运动已达到极限。像一座座小山丘相互紧密毗连,表达出在痛苦和反抗状态下的力量与极度紧张。雕塑家们这一精心安排,使三个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既统一而又有变化,且显得很有层次。从单人圆雕,发展到像拉奥孔这样的多人群雕,这是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