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计划[1].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6390095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3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计划[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数学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计划[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数学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计划[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数学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计划[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数学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计划[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计划[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计划[1].doc(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计划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用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等。重点: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

2、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3、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课时安排教 学 内 容课时数起止日期备注例 题练 习例1-例4练习 八44.20-4.23例5-例10练习九44.24-4.29例11-13练习十34.30-5.6例14-15练习十一35.7-5.11整理与练习25.12-5.13活动课25.14-5.15测试与评讲25.18-5.19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课本第52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八”的第1-5题主备课人黄建国总课时数34单元课时1授课时

3、间4.20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特别是对单位“1”的理解。2.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重 点单位“1”的理解。难 点难点是概括出方程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或幻灯设备教学过程:二次修改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 请学生估计课间休息时间操场上的人数,用整数表示出来。2. 请学生把自己的身高用小数表示出来。3. 回忆三年级时所学的分数知识,并完成下题。 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师在黑板上画1/2和3/4的图)二、 教学新课1、 教学例1.(1) 出示例1及图请大家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一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学生在小组里

4、交流。汇报交流结果。提问: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的是其中的几份?指出:一个饼可以称为1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作单位“1”。引导比较:第四个图形与第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生答:第四个图形是由6个圆组成的。提问:你能说一说,生活中还可以把哪些物体看作“1”?也可以把哪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1”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让生看“练一练”第1题)追问: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作“1”的?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2)指导学生经历概

5、括分数的意义。概念出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叫作分数。提问: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比较重要?为什么?(平均分,必须把“1”平均分成若干份)(3) 结合例1图,分别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再指名回答。指出:这里的“1”不是自然数1,因此要加双引号。(4) 数学分数单位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份的数,叫作分数单位。2. 试一试。在小组中说一说例1中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指名汇报。3. 完成“练一练”。(1) 第1题。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是怎样用分数表示的?学生在书上完成填空。汇报交流,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6、追问: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呢?把“1”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怎样表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 第2题。分数也可以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分数吗?图:提问:在数轴上,1被平均分成了几份?(6份)每份表示的是多少个(1/6)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说1被平均分成了3份(每两小格是一份),每份表示1/3。括号里分别填1/6 2/3 5/6。三、 巩固练习1. 完成练习八第1题。(1) 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涂色。(2) 指名汇报,教师指导。2. 完成“练习八”第2题。(1) 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再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2) 提问:17/20有几

7、个分数单位?3. 完成“练习八”第3题。(1) 学生独立填一填。(2)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4. 完成“练习八”第4题。(1) 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说。(2) 指名汇报。指导: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把它平均分成了几份?2/3表示其中的几份?教师要重视困难学生的表述。5. 完成“练习八”第5题。独立找出每个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指名汇报。四、课堂总结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你能说说自己的学习表现吗?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指出自然数1,通常也叫做单位“1”。抽象概括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上述四个分数的共同特点,突出它们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的结果。告诉学生:把直线上0-1之间的线段

8、看做单位“1”,而把单位“1”平均分后就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数。学生涂色后,引导学生比较:同样的分数,为什么涂色的桃子个数不同?第四题第二小题是把地球表面积看成是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100份,海洋面积大约有这样的71份。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叫作分数。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主备课人黄建国总课时数35单元课时2授课时间4.21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

9、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重 点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难 点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或幻灯设备教学过程:二次修改一、教学引入1.口答。(1)板书3/7,问: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分之几,把谁看作单位“1”呢?2.计算出下列算式的商。67= 49=二、教学新课1. 出示例2。 把1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该怎样列式呢? 板书:14= 追问: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分数的含义,把1块饼看作单位“1”,平均分给4

10、个小朋友,每人分得的是多少? 那我们用分数表示14的结果是什么呢?板书:14=1/42. 课件出示例3。 如果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又可以得到多少块呢? 提问:谁来汇报你是怎样分的?根据学生的汇报演示分的方法。 +方法一:= 1/4 + 1/4 + 1/4 = 3/4 方法二: 板书:34=3/4 追问:如果把3块饼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块呢?板书:35=3/5(块) 根据我们对例题的研究结果,你发现分数和除法有什么关系吗? 小结: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用算式表示是: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用b表示除数,你能用字母表示除法与分

11、数的关系吗? 板书:ab=a/b 讨论:b可以是0吗?(在字母表达式后面添上b0)小结: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用整数表示商,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3. 完成“试一试”。提问:米和分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时与分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由分米到米,由分到时都是把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用什么方法计算?板书:7分米=7/10米 23分=23/60时三、 巩固练习,应用拓展1. 完成“练一练”第1、2题。要求学生独立填一填,指名汇报。2. 完成“练一练”第3题。先指名说一说每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然后让学生独立填写,集体汇报时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3. 完成“练习八”第6题。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然后根据除法与分

12、数的关系写出答案。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学会了很多知识,谁来说说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分数与除法运算之间建立联系。可先口答一些相关的整数除法实际问题,并列出除法算式。在迁移到分数上进行教学。板书设计分数与除法 + + = 1/4 + 1/4 + 1/4 = 3/4教学内容课本第55页的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的第10-11题主备课人黄建国总课时数36单元课时3授课时间4.22教学目标1.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2.借助直观的图例并联系分数的意义进行思考。重 点会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难 点找出题中谁与谁比,以谁为标准。教学准备课件或幻灯设备教学过程:二次修改一、教学引入 上图中涂色部分是( ),空白部分是( )。 提问:1/4和3/4各表示什么?2.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4。(1)出示例4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得出什么问题?(红彩带是黄彩带的几倍?黄彩带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2) 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3) 讨论:提问:求黄彩带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可以怎样想?学生讨论后汇报。追问: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是把谁看作单位“1”?(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